一、研究历程

(一)萌芽起步阶段(2010—2014年)

该阶段的研究处于起步阶段,文献研究相对较少,并且国外相关研究早于我国,主要是关于生态产品内涵方面的研究。“生态产品”的概念于20世纪末提出,2007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支持将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方法综合,2010年“生态产品”作为衡量生态环境保护评价标准被提出,目的是优化国土空间格局、开展生态产品的有效供给等。因此,该阶段国外生态产品领域的研究成果多于国内,国外研究为国内研究提供了参考借鉴。之后国内也逐渐重视资源环境的价值,将资源环境成本纳入生态产品价值评估体系,是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雏形,为后续研究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努力探索阶段(2015—2019年)

随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不断深入,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持续向前推进。该阶段主要围绕生态产品价值核算、生态产品供给等方面进行探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是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效益,指明了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主要方向,逐步开展生态文明试验区试点研究,关于生态产品有效供给、探索生态产品市场化机制的研究逐渐增多(3),而国外更多地关注生态产品价值核算评估方面的研究。

(三)全面推进阶段(2020年至今)

“双碳”目标背景下,关于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研究进入快速发展期,系统探究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手段。政府从顶层设计层面规划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实施方案,地方试点项目逐步展开,推动“双碳”目标背景下生态产品价值的实现。截至目前,浙江、福建、江西、海南、云南、贵州等省份已制定了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实施方案(4),并逐步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路径。关于生态产品概念界定、价值核算、经营路径等方面的研究成果逐渐丰富,而国外更多地关注经济价值与生态价值二者间的权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