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财富传递与流动:居民家庭收入差距代际传递的统计测度研究
- 刘润芳 郝东明
- 1737字
- 2024-12-25 17:01:51
二、研究内容
本书在居民家庭收入差距代际传递机制等相关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构建居民家庭收入差距影响指标体系,通过居民家庭收入差距代际传递的统计测度模型,对我国居民家庭代际收入的流动性进行测度,并从人力资本、社会资本、财富资本和自然禀赋视角分析其对居民家庭代际收入的影响程度。本书研究的主要内容概括如下。
(一)居民收入差距代际传递的机制与指标体系构建
本书在遵循科学性、可比性、系统性、代表性以及可操作性五项基本原则的基础上,构建了一套科学系统适合中国国情、能够反映居民收入差距代际传递影响因素的指标体系。人力资本主要是指父代为子代进行的人力资本投资以及父代人力资本水平,包括教育、培训、医疗保健和交通通信;社会资本包括父代人际网络资本、地缘网络资本和政治网络资本,主要包括求职渠道、职业类型、政治面貌、单位性质等指标。本书将财富资本界定为居民家庭中的金融性资产与不动产,主要包括固定资产、家庭金融性资产、家庭住房资产、家庭保险与保障、家庭负债;自然禀赋主要包括自然环境和先天禀赋,环境因素对个体行为会产生同伴效应,从而导致收入的代际传递,主要从区域环境、生存环境、家庭禀赋、个人禀赋四个方面来界定具体指标。这部分内容为本书绪论、第一章、第二章。
(二)居民收入差距代际传递测度方法与统计模型构建
代际收入流动性测度方法包括传统代际收入弹性、代际收入秩关联系数、转移矩阵模型以及方向性秩流动性;代际传递模型包括分位数回归模型、多项Logit模型(MLM)、结构方程模型、中介效应模型、决策树模型、随机森林模型、代际交叠模型(OLG)、多层线性模型(HLM);收入不平等测度方法包括基尼系数与Thomas指数、集中指数与Erreygers指数;影响因素贡献分解方法包括Fields法、Shapley值分解法与Blanden分解法。这部分内容为本书第三章,主要完成统计测度方法与模型的研究,为实证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三)居民收入差距以及代际收入流动性统计测度
运用基尼系数对居民收入差距从全国、城乡、地区三个层面进行动态趋势分析,采用参数与非参数测量法对居民代际收入流动性进行测度,通过简单最小二乘估计法与双样本两阶段最小二乘法使用CHNS(1989—2015年)数据与CHIP(1988—2013年)数据得出更加稳健的弹性测量结果,避免出现使用短期收入所带来的估计偏差。为直观地体现不同收入阶层的代际流动性以及代际持续性,本书使用转移矩阵法与方向性秩流动性系数法探究不同群体代际收入流动性的方向和强度。这部分内容为本书第四章,为收入差距与代际收入流动性现状的研究。
(四)居民收入差距代际传递影响因素统计测度实证研究
以代际传递机制与指标体系为依据,以统计测度方法与统计模型为工具,采用动态调查数据对居民收入差距代际传递进行实证研究,分别探究人力资本、社会资本、财富资本以及自然禀赋四大因素对居民收入差距代际传递的影响。①人力资本。通过代际交叠模型探究父代人力资本对子代的直接传递效应和间接传递效应,运用多层线性模型中将个体、家庭与环境相结合的方法探究人力资本不平等因素对居民家庭代际收入的影响。②社会资本。通过分位数回归模型分析父代社会资本对子代不同年龄段收入的影响,通过结构方程模型探究社会资本中各因素对子代收入的影响途径及大小。③财富资本。通过中介效应模型研究家庭财富资本在父代与子代传递过程中的中介作用,并对城乡居民与不同地区居民的代际收入弹性进行分解。④自然禀赋。通过机器学习中随机森林模型、决策树模型,构建决策树嵌套分位数回归模型分析自然禀赋不同因素对收入代际传递的影响程度。这部分内容为本书实证研究的主体,分四章完成,为本书第五章至第八章。
(五)各因素在居民家庭收入差距代际传递中的贡献程度
运用Fields法、Shapley值分解法,探究各因素在居民收入差距代际传递中的贡献程度。该部分按照子代出生年代进行分组,探讨不同年代群体下各因素对我国居民收入差距产生的影响,并在差异性分析中对城乡和地区进行分类,对我国居民家庭收入差距代际传递的特性进行分析。这部分内容为本书第九章,是对各因素贡献程度的综合分析。
(六)从家庭、社会和国家层面提出弱化代际传递的策略
结合各章研究结论,本书从家庭、社会、国家三个层面提出弱化代际传递对居民家庭收入差距影响的策略,以此实现保障劳动者收入公平、防止社会阶层固化、缩小贫富差距的目标。这部分内容为本书第十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