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本书的编排思路及内容安排

(一)本书的编排思路

对城市经济学研究对象、学科性质和学科边界的认识不同,就会对城市经济学的框架体系编排有不同的思路。在西方,城市经济学作为理论经济学的延伸和体现,存在主流城市经济学派和非主流城市经济学派(保守主义学派)两个流派。主流城市经济学派强调城市资源配置的市场化和政府干预相结合的思路,其核心研究命题是如何利用有限的时间最大化城市内部主体的效用。按照这样的逻辑思路,主流城市经济学派的研究侧重对不同政策行动进行成本与收益分析。非主流城市经济学派强调城市资源配置中市场经济的绝对作用,认为政府的作用在于提供纯公共物品。在这样的编排思路下,他们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城市土地利用、公共住宅和城市改造等社会经济问题。

我国的城市经济学大致也存在两个学派,一个是“城市经济+学”派,另一个是“城市+经济学”派。前者认为城市经济学是研究“城市经济”的学问,后者认为城市经济学是研究城市与城市问题的学问。在不同的理论认知下,有的学者以城市经济发展、城市经济结构、城市经济环境、城市经济效益、城市经济管理作为城市经济学的研究体系,有的学者以发展、土地、环境、交通、住房、规划为城市经济学研究的框架,有的学者以发展、土地、交通、环境、犯罪、文化、贫穷为城市经济学的研究范畴,有的学者以发展、结构、交通、土地、住宅、环境、财政、管理为城市经济学的内容体系……凡此种种,各有特色。

本书的编排基本上基于西方的主流城市经济学派和中国的“城市+经济学”派的逻辑思路。与上述学派有所不同的是,本书认为,城市经济学是利用经济学的理论与方法,研究如何充分发挥城市作为系统和空间资源的整体经济效益的学问。经济学家保罗·萨缪尔森认为,经济学研究的是一个社会如何利用稀缺的资源生产有价值的商品,并将它们在不同的个体之间进行分配。这种分配的目标是有效地配置稀缺资源以供生产商品或提供劳务,最终实现稀缺资源的最佳配置以使社会需要得到最大限度的满足。经济学分为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从研究单个经济单位的最大化行为入手,以解决资源的最优配置问题,包括生产、流通、分配和消费各个环节;宏观经济学研究的基本问题是社会范围内的资源利用如何整体最优化,以实现社会福利最大化。宏观经济学把资源配置设为既定或已知,研究现有资源如何充分利用、未能得到充分利用的原因,达到充分利用的途径,以及如何实现增长等问题。显而易见,本书的内容既涉及微观经济学中资源配置的四个环节,又涉及宏观经济学中的资源利用整体最优化的问题。

城市系统有如生物有机体,会经历从出生(产生、形成)、发育(成长、扩展)、成熟(稳固、鼎盛)、衰退(老化、收缩、衰落)到复兴(再生或再形成)的生命过程。这个过程也是城市生命周期的体现。城市系统要素与结构在城市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会呈现出不同的特征,其空间资源的配置与最优化也有不同的基础与要求。城市生命周期的每一个阶段,通常都有一定的特征区隔和较长的复杂过程,而城市空间资源的生产、分配、流通与消费的四个环节及其最优化过程,往往没有明显的过程差异,甚至存在交叉。“城市本身既是创造空间的载体、前提,又是空间的创造过程,城市每天都在生产新的空间”。[5]空间的分配、流通及消费与其生产一样,并没有绝对的阶段性。基于这个角度,以城市生命周期为时间序列,可能更有利于清晰界定和研究城市空间资源配置的过程。

本书内容编排的逻辑思路是,把城市作为系统,从城市产生与成长的生命周期出发,以城市的产生、成长、成熟、衰退到复兴的相对时序和周期的纽带,基于空间资源的生产、流通、分配和消费四个环节及资源最优利用的经济学思维,把城市经济学的主要研究内容分为城市经济学导论、城市产生经济学、城市规划经济学、城市建设经济学、城市发展经济学和城市治理经济学六篇。

(二)本书的内容安排

基于上述逻辑思路,本书内容编排的框架体系如图1-1所示。

img

图1-1 城市经济学框架体系“鱼骨图”

图1-2对图1-1中的篇章内容和城市经济空间资源再生产四个环节相结合的情况进行了更为清晰地呈现。

在图1-2中,三个坐标轴分别表示“城市生命周期”“城市经济空间配置及其最优化的城市经济行为决策与行动”以及“城市经济空间再生产的四个环节”;img表示城市生命周期不同阶段的城市经济空间资源再生产所涉及的环节;img表示城市生命周期不同阶段的城市经济行为决策与行动(例如:城市生命周期中的不同阶段都或多或少地涉及城市规划决策与行动,本书相关章节涉及的具体决策与行动包括城市经济空间的区域定位、城市空间结构规划、产业规划与规模规划及优化等);“”表示城市经济空间资源再生产的不同环节所对应及需要的城市经济行为决策与行动。

img

图1-2 城市生命周期、城市经济空间再生产及城市经济行为决策关系示意

对于近、现代城市而言,在城市形成或产生、成长、成熟、衰退和复兴的各个阶段,多少都会涉及城市经济空间资源再生产的四个环节,也都需要城市经济主体(主要是城市政府)开展城市规划、城市建设、城市发展以及城市治理(城市形成或产生的初期较少需要治理)的决策并采取行动,因此,imgimg的含义较为容易理解,相对而言,img的含义则并非显而易见。举例简单说明如下:城市产生(第二篇)、城市建设(第四篇)、城市发展(第五篇,如第十三章)等内容涉及城市经济空间资源的生产与再生产环节基本不言自明,但城市规划(第三篇)与城市治理(第六篇)同样影响城市经济空间资源的生产与再生产环节则并不彰明较著。事实上,城市规划直接决定了城市经济空间的生产与再生产的时序、分布与规模;城市治理也会基于城市空间的不经济利用情况,修正或调整城市经济空间的生产与再生产状况等。

城市经济学不但探讨城市经济空间资源再生产如何更经济,也研究城市经济空间资源再生产如何更优化,本书部分章节介绍了优化的具体形式与内容。例如,空间形成的优化(第二篇部分内容)、城市空间资源利用的规划优化(第三篇)、城市空间资源生产或建设过程中的优化(第四篇)、推进城市发展进而提升空间资源利用的优化(第五篇:第十章是以城市为依托的国土空间资源利用最优化,以及城市的城区与所辖乡村区域空间资源利用的最优化;第十一章强调城市本身通过创新增长实现城市空间资源利用的最优化;第十二章强调城市如何借助所在区域的条件实现空间资源利用的最优化,以及区域如何基于城市实现更大范围的空间资源利用的最优化;第十三章强调如何通过城市更新对城市空间进行符合时代要求、未来发展和最经济与最适合用途的挖潜利用,实现城市空间资源的最优化利用)、通过城市治理降低集聚不经济或外部不经济,进而提升城市空间资源利用的最优化(第六篇)等。

资料链接1-3 西方城市经济学:在争鸣中演进

i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