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数字经济赋能北京乡村振兴的实践探索
- 龚晶 李瑾等
- 1115字
- 2024-12-24 18:16:36
一、数字技术促进农业增产的作用机理分析
内生增长理论指出,技术创新是经济持续增长的关键决定因素。农业技术进步能够突破资源禀赋稀缺、传统技术落后的制约,大幅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和投入要素利用率,对农业产出有正向影响。当前全球农业科技进入信息化、智能化时代,数字技术具有强大的渗透、溢出、带动和引领作用,在农业领域表现出极强的经济驱动力。农业数字技术的创新性应用有助于提高农业生产效能。以农业生产环境监控技术为例,集成传感技术、物联网技术、智能控制装备、移动终端等,能够对农业生产环境的温湿度、CO2浓度等指标,进行精准感知与自动调控;水肥一体化技术能够基于“作物—环境”定量决策模型,优化作物灌溉、施肥环节的资源配置,实现水、化肥等农业要素的精准化、最优化投入;病虫害监测预警通过综合作物表型识别、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多项技术,利用“机器学习+经验模型”,对病虫害进行提前预警与科学决策。生产环境的精准监控、农业要素的科学投入、病虫害的提前预警等,都有助于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和资源利用率,降低农业受灾风险,从而提升农业产出。
农业生产方式,劳动力、物质资本等资源禀赋差异,是引致农业产出不同的决定性因素。曾雅婷等(2018)、吕建兴等(2020)研究指出,在农业生产中,新技术的产出弹性往往受到资源禀赋异质性的影响,劳动力、物质资本资源禀赋的差异,通过作用于技术应用效率,对农业产出形成差异化影响。本研究认为,在乡镇层级,由于不同乡镇的农业劳动力、物质资本等农业资源禀赋不同,其农业数字技术投入的产出效益可能出现群体分层。冯晓龙等(2018)、Salazar和Rand(2016)研究表明,农业技术的采纳与有效应用往往存在“规模效应”驱使的临界点,只有具备了一定的基础规模,农业技术才能得到良好运转与维持,从而获取单位面积上的最高产量和最大经济效益。对于农业数字技术而言,在劳动力层面,更大规模的农业从业人员意味着更大的新技术采纳需求总量,且农业数字技术自动化、数据化、远程化的技术特点,使其具备节省人工的技术优势,故农业劳动力投入高的乡镇可能采用的农业数字技术更多;在物质资本层面,由于农业数字技术投入成本比较高昂,故农业物质资本投入高的乡镇,在采纳数字技术时,往往更愿意且有能力投入更多资金。因此,高劳动力投入乡镇与高物质资本投入乡镇更容易形成农业数字技术的规模化应用集群,也更容易产生农业数字技术应用的规模效应,对农业增产的效应也更加明显。
据此,本研究提出如下假设:
H1:就平均效应而言,农业数字技术投入对农业产出有显著正向影响。
H2:相较于低劳动力投入乡镇,高劳动力投入乡镇的农业数字技术增产效应更为显著。
H3:相较于低物质资本投入乡镇,高物质资本投入乡镇的农业数字技术增产效应更为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