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国顶梁柱:“央企楷模”报告文学作品集(2021)
- 国务院国资委党委宣传部编
- 1818字
- 2024-12-19 17:12:13
发展核电:“全国牡丹是一家,齐心协力争国花。”
20世纪90年代,中国核电事业还处在蹒跚学步阶段。在技术方针、专业发展道路等方面,各种说法、意见不一,专家学者们也众说纷纭。
当时我国只有秦山和大亚湾两个核电站,和全国整体发电量相比,核电比例还很小,相关配套设施、技术人员数量等都不足。
当时摆在政府面前的问题是:给核电发展一个什么样的定位、什么样的政策以及什么样的管理体制。
1990年,彭士禄当选中国核学会第三届理事会副理事长。“全国牡丹是一家,齐心协力争国花。”他决定,由中国核学会下属核动力学会出面,组织一次核能发展战略研讨会,让政府、企业等从不同角度进行交流,解决当时核电发展面临的一系列问题。
为了保证研讨会的权威性和各个方面意见的代表性,学会邀请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技术经济研究部、中国工程院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等单位协办会议。当时彭士禄对学会的要求是,到这些部门拜访商谈,必要的话,他会带队登门。看到彭士禄诚恳的态度,这些单位纷纷表示,将大力支持会议,并认真准备参会讲话和文章。
因为规格高,会议在核工业界引起了强烈反响。有参会人员回忆:“在这个会上大家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这样就把思路统一起来了,理出一个清晰的思路来,有利于将当时大家的不同观点、在各种杂志说的不同的思想统一起来,在这个会上,彭部长起了很大的作用,因为这里他的很多观点,应该说也是国务院的智囊团部门领导的观点,对行业里面的方方面面都有很大的启发。”
此外,在彭士禄的支持下,学会还进行了多样化的探索和实践。彭士禄常说,核电是一个多学科、多行业的高科技综合体,谁也离不开谁,要想持续安全、快速地发展,行业和学科的合作与协调比什么都重要。因此,在大型学术活动中,他们邀请法国、日本、韩国等国外企业、专家代表前来参加,在非保密领域畅所欲言。看到中国市场机会,国外企业纷纷前来进行宣传、交流。而国内同行企业也通过交流深深意识到了自身的差距与不足。
1990年7月,彭士禄作为代表团团长对日本核电进行考察访问并撰写《中国核工业总公司核电代表团赴日考察报告》,访问期间,他们拜会了伊藤忠商社、亚洲交流协会,参观了三菱原子力工业公司、北海道泊原子力发电所、三菱重工高砂制作所、高砂研究所等核电设计、研究、制造、运行单位,并与三菱重工进行了合作会谈。谈及为何选择三菱重工进行合作,彭士禄表示,当时,日本已形成完整的核电工业体系,具有自主设计、自主建造的能力,而三菱重工掌握当时最先进的核电建造技术,与三菱重工合作,可以与德国、法国的公司形成竞争,有利于促进国际竞争,真正做到货比三家。
1991年10月,秦山核电站物理调试临界试验成功,核动力学会邀请核电厂、设计院、建筑安装、设备制造和有关管理部门等44家单位的110名代表,总结我国在核动力研究设计、设备制造、建筑安装、调试运行、生产准备等方面的经验和不足。对于如何加快核电站的建设,彭士禄曾提出两点看法:一是要充分利用外资和各地集资,华东、华南各省市还可采取发行股票或买核电公债的办法筹集资金;二是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设备以争取速度和时间,一定要发扬自力更生的精神,通过合作生产把技术引进来。
1992年12月,中国核动力学会召开扩大常务理事会。时任核动力学会理事长彭士禄,就当时的核电形势做了较详细的发言,并着重介绍了发展AP-600型核电站的前景。
类似的事情还有很多。在他的推动下,在学会中,各企业、单位始终保持着密切和谐的关系,学会也成为行业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他常强调,学会是群众组织,人人平等,工作人员要给大家服好务。开会时募集到的企业赞助等都会公布账目,接受大家的审查和监督。
除了学会这个抓手,彭士禄还通过发表专著、文章等来推动学科发展。
1995年2月,由彭士禄主编的《核能工业经济分析与评价基础》一书由原子能出版社出版。刚开始撰写此书时,国内既无可借鉴的历史资料,又没有统一的规范和技术经济参数。为了能顺利地开展工作,把核能工程的基本建设规范化、程序化,彭士禄和其他主创人员参考国外相关资料,结合我国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实践,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和经济参数,完成了本书的编写工作。
为向大众普及核电知识,1996年,彭士禄给《小火星报》题词:努力学习成才,开拓进取创未来。1998年,他和原子能出版社副总编辑李盈安合著《寻找永恒的动力——著名科学家谈能源科学》,用简明易懂的文字描述了核电的发电原理以及核电在更多领域的应用。他还向公众普及:只要小心、安全地使用,核能将带给人类更多的福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