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汽油需求预测的背景和前提

中国汽油需求短期可能继续增长,但是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可能造成汽油需求的远期下降。随着汽车保有量的增加,中国的汽油需求也将在短期保持增长趋势。根据中国汽油需求的历史数据,中国的汽油需求增长已经有所放缓,增长率开始下降,但是短期的增长趋势可能仍将持续。然而,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可能造成汽油需求的远期下降。预计环境规制和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都将促使中国远期汽油需求的下降。其中,环境规制是外生因素,将发挥次要作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是内生(自生)因素,将发挥主要影响作用。根据2019年12月工业和信息化部正式发布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征求意见稿),2025年新能源汽车销售占比将达到25%,875万辆左右。这一销量目标是相当惊人的,即使工业和信息化部的文件作为政策变量具有一定的外生性,依然可以预计,中国的远期汽油需求将会受到新能源汽车的较大影响,从而使汽油需求下降成为大概率事件。IEA、美国能源信息署(Energy Information Administration, EIA)、OPEC等国际能源机构都对中国中长期汽油需求进行预测,认为中国汽油需求会在2025年达到峰值,并在达峰后下降。

根据以上分析,中国汽油需求中长期预测面临“外推法失效”问题。根据汽油需求的历史数据外推,只能得到中国汽油需求将持续增长的预测结果,不能得到中国汽油需求将在2025年达峰、之后逐渐下降的预测结果。从中国人口和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 GDP)增长的角度分析,2025年前后中国人均GDP和人口的预期都是增长的,所以对中国人口和GDP增长的分析也难以支撑中国汽油需求将在2025年达峰、之后逐渐下降的预测结论。从汽车保有量的角度,国际能源组织认为欧美发达国家千人汽车保有量远离于中国,从汽车保有量的趋势分析,也不能得出汽油需求下降的结果。从新能源汽车的角度分析,中国新能源汽车的销售量从2012年起才开始大于1万辆/年,新能源汽车销量仅有8年(2012—2019年)的有效历史数据,也不足以支撑对中国汽油需求将在2025年达峰的预测结果。并且IEA、EIA、OPEC对中国汽油需求做出预测时,都使用了“清洁能源汽车技术不发生重大突破”的假设,但是未来20年中,清洁能源汽车技术可能发生重大突破。

综上所述,中国汽油需求中长期预测遇到了“外推法失效”的问题,即历史数据直接外推法预测中国汽油需求的失效。理论上,中国经济发展方式的变化、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和新能源汽车技术的进步是造成外推法不能适应新形势下中国汽油需求预测的主要原因。本书将在以上背景下,结合对汽油需求历史规律的分析,借鉴发达国家汽车保有量增长规律和汽油需求增长规律,提出考虑新能源汽车替代效应,提出中国汽油需求中长期预测理论和方法,并进行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