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 国外医院的发展历史

根据曹桂荣、张鹭鹭、王志伟等学者的共识性提法,国外医院的产生和发展大致经历了以下四个发展阶段。

1.1.2.1 医院的萌芽时期(公元前7世纪至18世纪末)

公元前600年,印度出现了医院的雏形,与现代医院的管理相似,具体包括遵循一定的公共卫生原则、设置剖宫产观察制度、每10个村设置1名医生等。公元前480年,希波克拉底首次使用听诊诊治患者,实施外科手术,当时的很多庙宇都成了医治场所。公元7世纪的穆罕默德(Mohammed)时期,伊斯兰世界以教会医院为基础,出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医院系统,按照眼病、发热、腹泻、妇产疾病等病种划分不同的病区进行诊治,按病情严重程度分开护理,此外还开展临床教学工作,将病例的临床报告用于临床教学。中世纪的巴格达、大马士革和开罗等地都有著名的大医院,大马士革的医院和医学院还有藏书丰富的图书馆。公元542年和641年,法国里昂和巴黎先后建立了依托宗教组织的医院。此时的医院,护理重于治疗,目的是清洗人们的灵魂从而服务于宗教。1204年,欧洲建立了第一所真正意义上的医院——罗马的圣灵医院。14世纪以后,欧洲的普通医院逐渐增多,宗教色彩逐渐淡化,医生也更多地由非神职人员担任。

1.1.2.2 初步形成时期(18世纪末至19世纪中叶)

起源于英国的工业革命使社会生产力获得极大发展。机器取代人力,大规模工业生产取代个体手工工场生产,社会财富不断增加。受产业集聚的影响,人口不断向城市集中,城市规模空前扩大。工业革命作为一次技术性变革,极大地促进了科技的发展。此外,传染病等时常威胁人类生存。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的提高、科学技术的不断突破以及传染病的威胁等客观条件促使了近代医院的形成。这一时期,医院的医疗技术手段呈现多样化的特征,包括物理诊断、临床试验、药物疗法及麻醉技术等诊疗技术。这一时期,医院也有了初步的分科,包括内科、外科、妇科等。虽然这一时期医院的医疗水平有了一定提高,但与现代医院相比,无论在规模、管理水平还是技术水平上都存在较大差距。

1.1.2.3 近代医院发展时期(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60年代)

1889年,第一家医学实验室正式设立;1896年,人类第一次在医院使用X光片用于疾病诊断;1900年,奥地利内科医生卡尔·兰德斯泰纳发现血型,随后被用于临床医学,为输血安全提供了保障;1842年,法国科学家马特尼斯(Mattencci)首先发现了心脏的电活动;1872年,缪尔黑德(Muirhead)记录到心脏波动的电信号;1885年,荷兰生理学家威廉·艾因特霍芬(Willem Einthoven)首次从体表记录到心电波形;1903年,心电图第一次在医院用于诊断心血管疾病;1929年,脑电图开始用于脑学神经疾病的诊断。这一时期,经济社会的发展为医院建设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而技术的发展为诊疗奠定了扎实的技术基础,近代医院呈现分科化、正规化和普及化等显著特点。

1.1.2.4 医院现代化发展时期(20世纪70年代以来)

两次世界大战后,全球进入了一个相对和平的发展时期,生产力水平获得空前发展,技术水平突飞猛进,促进了医学科学和医疗技术的快速发展。为不断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满足现代人们对卫生健康服务的需求,现代医院应运而生,医学技术的现代化、医疗专业的综合化、医院管理的现代化成为现代医院的典型特征。但应该看到,现代医院主要出现在发达国家,大部分发展中国家仍处在近代医院或近代医院与现代医院并存的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