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饥民,本就没有什么防具,即便在寒冬腊月,穿的依旧非常单薄。只要被石头砸中,即便不死,也骨断筋折。
不过一会功夫,
就倒下一百多具尸体。
其他人看了,大吃一惊,哪里还有勇气上前。纷纷将草袋扔到地上,溃退下来。
房文禹见此,不惊,反喜。拍着太师椅,说道:“好。好一个刘正,无愧为我辈中人。”
房文禹此人,是最讨厌自己贼人的身份的。他努力将此刻代入两军交战,而不是贼人开城。如果刘正是无能之辈,他反而不喜欢。
若刘正是无能之辈,怎么显示他房某人的手段。
此刻刘正应对很有章法。
反而让他有一丝瑜亮情节。
“大人,下面人都溃退下来了。该怎么办?”
房文禹瞪了一眼身边人,说道:“你们没有刀子吗?”
这些人会意,长刀出鞘。立即上前督战。
片刻之间,砍死百余人。这才止住了颓势。再次要求饥民上阵堆土。
一个满头白发的老头。扛了一袋子土。手中握住一根签字,摇摇晃晃如风中残烛,奋力向前。低着头不去看天,不去看前面,只去看地面。
饥饿多日的身体,犹如一块朽烂的木头架子。稍稍一动,就往下面掉碎木。一用力,浑身上下没有一处不颤抖。
“馍馍,一个馍馍。”
这一瞬间,他的眼睛中才有一丝丝亮光。不知道想到了谁?
他用尽了自己最大的速度------依旧如蜗牛一般。
他根本没有躲避任何碎石------他也躲不了。
对于他来说,生死真没有太多的区别。
他唯一想的是:“馍馍。”
“吃馍。”
哪怕死,也要吃块馍再死。
似乎是老天爷不忍心看他过得太苦了。他一路上,居然大发鸿运。只听碎石呼啸而过。却没有一块打在他身上,他顺利的走到营寨的壕沟前,将一袋土扔了进去。
随即立即折返。
在无数乱石覆盖的区域,正埋头逃走。
忽然一个东西闪过了他眼睛。
是一点朱红。
是一根已经点过朱砂的竹签。
一个被砸死饥民手中,宁死也不想松开的,已经点过朱砂的竹签。
“竹签。”
老头无视天上飞石,扑了过去,要抽走竹签。
但这竹签,也是这个死人最后的念想。哪怕死了。也死死握住。
老头硬生生抽出一层肉皮,才将竹签抽了出来。
“十个竹签,一个馍。”
“我有两个了。”
老头颤颤巍巍的回到阵前,看着一个幸运儿,用十根竹签换了一个馍。
一个黑色,婴儿拳头大小,不知道什么东西蒸出来的,冷冰冰的馍馍。
老头仿佛闻到了,世间最美的味道。
不顾自己的身体,拿出一根竹签,扛起一袋土,冲了出去。
这一次,他行动更难了。
上一次,拼命一般的行动,已经耗尽了他的爆发力。他只觉得这一袋土,不是土,而是山岳,是天下。
整个天下都压在他身上。
让他寸步难行。
“馍馍。”
那黑团团的馍,出现在在他大脑中,刺激了他所有的生物本能。爆发出最后一丝潜力,让他努力来到壕沟前。奋力将土袋甩出,只是一个站立不稳,整个人都栽倒在壕沟中了。
他摸着三根竹签。想起自己好像才三十岁。
“还有七根竹签,就能吃馍了。”
只是一个土袋砸了过来,砸在他头上。他还想奋力挣扎起来。
一个又一个土袋砸了下来。
他不动了。
无数土袋砸在他身上,最后只剩下一只手露在外面,死死抓住了三根竹签。
两根已经点了朱。
一根还没有点朱。
刘正就站在寨墙上,看着这一只手。
心中五味杂陈。
不是滋味。
投石机到底不是火炮。他们使用场景,是有限的。火力投射密度也是有限的。不可能真正封锁的严丝合缝。
对面只要不怕死人。
这壕沟就能一点点填平,直到将铺成一道斜坡。让敌人直接攻进来。
这很无解。
这短短半日,有上千人死在阵前。营寨前,五十步到百步距离内,尸体层层叠叠,几乎要铺成一条路了。
刘正内心中忍不住问自己一句:“为什么?”
为了保护家人。刘正不介意杀人。
也已经杀人了。
但是如此多人死在刘正面前,死在刘正的军令之下。刘正内心还是难以自解。
刘正不会为了一丝善心,而葬送自己与自己的家人性命。但是,这些人到底是因为刘正而死的。
他们不过是想要吃一顿饱饭。
是为了一个馍馍。
这一点小小要求,天经地义,无可厚非。
而今却要付出生命的代价?
为什么?
他不是曾剃头,心中岂能没有一丝波动?
这天下为什么会这样?
刘正不认为自己有错,但也难说这些饥民有错。
但是什么时候,一口吃的,一个馍馍,是一个人用生命也换不来的东西了?
这是谁的错?
只是没有人回答刘正。
太阳照常落下。
一日过去了。
入夜之后,战事暂时终止。
刘正心中沉重。
“如此下去,即便有投石机,不过数日,壕沟城墙,就一定会铺平的。那时候,该如何是好。”
对着篝火,刘正再次翻阅戚继光的两本兵书。
心中有一丝触动。
戚继光兵书中,有很大篇幅都在写练兵练将。而练兵练将之中,有相当一部分,并非技艺。而是很虚的东西。
练胆气,告诉士卒生死有命,军中万人如一,才能打胜仗,否则单个逃了。死得更快。
严军纪,告诉士卒,兵是杀贼的东西,兵是杀百姓的东西,你如肯杀贼,百姓岂能奉承你?云云。
练将,正心术,立志向,明死生,辨利害,做好人,坚操守,等等。
这里面有很多封建迷信的东西。
但,刘正看完之后,只有一个感觉。
“这不就是思想工作吗?”
一瞬间,刘正心中一亮。
他看见了希望。这方面,他其实有很多后世的经验可以学习的。
戚继光兵书写得太细,将打仗的事情,事无巨细的写了出来。此刻就好像一个引子,将刘正在后世道听途说的军事经验整合在一起。
给刘正指明了前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