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先锋文学
- 1983:文豪从马尔克斯开始
- 两只苹果
- 2494字
- 2024-12-16 12:47:11
比起其他的文学思潮先锋文学在文学界寿命是最长的。
其中不仅诞生出了一位诺贝尔奖得主,而且还出了很多茅盾文学奖得主,其中的知名作家更是不少。
比如余华,马原,贾平凹,莫言都是属于这一流派的,到了后世也有巨大的影响力。
谢海冷静了不少,继续追问道:“说说看你这个先锋文学,到底是个什么概念,你可别唬我啊。”
“我的这种概念是打破公认的规则和传统,产生新的艺术形式和风格在我的这种概念以来文学并不是像传统认知的那样,它只是一种载体。”
“形式本身就有独特的审美怎么写远比写什么更重要,用个人通俗点的说法就是大胆,前卫,敢于发掘过去的禁忌题材!!!”
大胆,前卫这四个字让谢海愣了愣,作为文学编辑和文学评论家的谢海,想着反驳陈实的话,可是他找不到在最近的文学题材中有类似的内容。
先锋在艺术形态最早的时候那得追溯到法国的19世纪,可那毕竟听起来太遥远,而且跟陈实的先锋文学是两种想法。
自打76年以来在这近七年的文学思潮里面。
似乎的确没有人在这个角度上面创作从这个角度出发的作品,更多是延续伤痕,以及在伤痕的基础上面做创新。
这就意味着从什么地方看,这都是一个完完全全的新题材。
这是一个值得文学家和小说编辑去努力的一个方向,只要有更多的作家把这个概念补充,这将会引动一个潮流。
“陈实同志我觉得关于先锋文学的概念,你值得再改一改,最好前三万字的初稿也朝那个方向发展,再发布一篇关于先锋文学的文学评论当做引导。”
“会比其他的文学题材更加具有先进性,你是先有理念再去写作,有了这些准备,足够让先锋文学成为一个很饱满的体系。”
陈实倒是不着急,任何文学派别都不是有概念就行的。
“初稿先拿回来改一些关键的支点就行,只要在后面舍得下功夫就行,而且现在只是有这个概念还没有作品在这个派别里。”
“就算现在把文章发在文坛上面,也不会引起别人的关注,而且保留得住这个命名权,想要保留先锋文学开创者这个命名权这些事由我出名以后才行。”
陈实很清楚关于类似概念指不定就有可能在某一天一个普通的人就想过,只不过因为他的身份过于卑微,一直都没有付出行动,甚至被其他人不停的否定。
要是有身份地位的人,就不会遭遇到类似的否定,牛顿被砸苹果想出来的理论前提也得是他是牛顿才会被认可。
孔子想要宣传他的理论,前提是他的手底下得有门徒才行。
还有一些不合理的理论,只要挂上了一个大文豪的名字就似乎变得合理了不少,余华和鲁迅一直都是这个赛道的热门。
哪怕是姜某人也得有几家媒体在背后给他做支持老百姓才信,要不然仔细一想就能够发现其中逻辑有多经不起推敲。
谢海听了以后也冷静了不少,现在确实不是发先锋文学理论的好时机,已经过了黄金时间段。
“那你现在打算怎么办?”
“我打算先在《人啊,人》的这一本书做实验,借助卢欣华来当做翘板,用科幻文学和雅文学的辩论当做助推器来翘起我这个人的知名度!”
“到时候再发布真正意义上面的先锋文学作品,彻底把这一个文学流派推向大众。”
谢海听了陈实这个规划已经开始畅想起了未来,等他成为先锋文学引导者的时候,在他的作品宣言里面会提到一嘴曾经的编辑,而一说起先锋文学作为编辑的他也会被说上两句。
到那时候他会达成在杂志社里面做这么久,编辑都没有达成的成就,会成为最伟大的文学评论家之一,完成他一直以来追求的梦想!
而这前提是陈实得先有人气才行,因此他打算赌一把,而且这赌注得往大了加才行!
以前谢海是把陈实当成一个普通的作者,或者是朋友,现在的陈实在他眼里已经算是一个资格,他花大成本投资的对象。
谢海点了点头:“好,就这么办!我能够全力支持你,你需要什么资源?我以前当文学评论家的时候还认识一些人,可以帮你推荐一下。”
“你有认识谁?”
“作家吴亮发表的作品有《城市笔记》,写出《乡愁》的余光中,王晓明虽然现在在魔都,可是以前是咱们浙省的义乌人,还有徐子东地地道道的浙省人。”
好家伙!
谢海编辑还真不一般,认识这么多文学评论家,还都是那种有点咖位的,想起来也是谢海自《西湖》复刊以后干到现在,肯定积累了不少的人脉。
“现在暂时还不需要什么帮助,硬要说帮助的话,就请他们对接下来发的《人啊,人》写文学评论吧,或者《小灵通漫游未来》也可以。”
“你那个《小灵通漫游未来》应该是发故事会?”
“他们那边想要过应该得有大半个月的时间,《人啊,人》这边我帮你争取一下,应该有一段时间就能发。”
“行!”
“陈实同志那你等等我,我现在回一趟编辑部,把稿子都带回来,等到时候我们两个一起修改,一起探讨一下改稿。”
谢海编辑显然已经有一些迫不及待,抛下这么一句就急匆匆的从单元房里面离开,那双腿让自行车不停的“吱嘎吱嘎”一直发出响声。
陈实看着谢海的背影,看来今天晚上是要为这个稿子奋斗一阵子,反正他本来就打算干点有理想的事情。
他不适合走纯文抄的道路,因为原先的文稿只在他这里剩一个框架,没有完全的文字,就算超了也有可能不火。
他脑海里面有那么多记忆,还有年轻的身体,再加上曾经的投稿经验再加上一个专业的编辑,手把手指导,再加上一条本身就有个无数人实践的文学道路。
他走这一条路应该也不至于太冷清,这年头能够写作的人还是不多。
陈实把刚才谢海喝的茶杯收了起来打算出门去供销社采购一下物资,已经做好熬夜的准备,得把晚上吃的东西一起买到手。
想要晚上熬夜吃最方便的当然还是方便面,只是这个时候没有康帅傅。
早年康帅夫来大陆做生意的时候还曾经碰过壁,正当他在火车上面心灰意冷的时候。
这种味道吸引到了很多人的注意力,从那个时候才有康帅夫。
魔都益民市场生产的鸡蛋方便面在70年代就已经完成了研发。
而西湖市的商人很快就嗅到了商机,到了1983年的时候,当地的方便面厂已经有了90吨的产量。
而这仅仅只是方便面浪潮当中的一分子。
陈实在供销社逛了大半天买了一个高邮咸蛋再加上一包方便面就回家,放在后世这是标准的屌丝套餐。
现在得家里有点钱的才能够买得起。
谁要是在83年的时候就能吃得起方便面咸蛋再加肥宅水,条件肯定不算差。
陈实来到门边清洗了一下铁锅,再一次取出那块猪油,正当他准备下面的时候。
不远处的夜幕之下隐隐约约的出现两个人影,他们都坐在同样一辆自行车上。
“陈实我把稿子带回来了!我还带来了一位文学评论家,他对你的领域很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