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大战将近,背后阴谋!

“没错。”

“断人财路,犹如杀人父母!”

朱祁镇冷笑连连,眼中充斥着滔天恨意!

“朕辛苦筹谋了这么久,船都已经造好了,结果偏偏在此刻发生了民变,重启下西洋不得不暂停。”

“然而一个区区的地方叛乱,地方官员却镇压不了,眼睁睁地看着其做大,最后朝廷不得不派遣京军出征将其剿灭,太子你说这背后有没有士绅缙绅的参与?”

“当然有!”朱见深直接点了点头,“此事要么是当地士绅集团在背后支持,甚至就是当地士绅集团煽动的。”

“目的就在于阻止朝廷重启下西洋!”

为了利益,致万民于不顾,这是士绅集团一贯的作为。

他们哪里在乎什么重启远洋贸易,不但利国而且利民,他们只知道一旦任由正统皇帝这么做了,那么已经到手的既得利益会再次被皇室天家给抢走,所以绝不能让朝廷重启下西洋!

“唔……朕说漏了一件事情,也跟这场民变有关,那就是朕重开银课一事。”

朱祁镇自嘲地笑道:“为什么要重开银课呢?因为朕发现了不对劲的地方。”

“宣德九年全国银税收入三十二万余两,而正统元年这个数字变成了五千余两,正统二年是两千余两,正统四年直接变成了不足千两!”

话听到这儿,朱见深都忍不住笑了。

这些士绅缙绅,还真是足够贪婪,也足够胆大啊!

吃相未免也太难看了些吧?

真把人当成傻子在糊弄吗?

此时,朱祁镇年幼,内阁主政。

简而言之,内阁主政期间,银税最高收入仅为宣德九年的百分之一,跟没收银税一样。

银场未停,一直在开采,那么问题来了,这些银税哪里去了?

总不能凭空消失吧。

银场未停,银税不会消失,银税只可能从经手的人手中“流失”,至于流向何方,压根不用多想。

哪怕大明早有律令,贪污银税是要抄家灭族的,可内阁三杨才是掌权者,底下官员自然会肆无忌惮!

朱祁镇重开福建浙江银场,意味着整顿银税,并且他还命令造船,就意味着要再次重启下西洋,于是乎东南沿海就开始乱了。

先是叶宗留叛乱,紧接着邓茂七起义,整个东南沿海一带乱成了一锅粥!

而文臣集团也趁机上奏,指责这是因为朝廷重开银课才惹出来的麻烦,将一切罪责全都推到了朱祁镇这个年轻天子头上!

利益永远占据着政治斗争的第一位。

正统九年东南沿海地区并未出现大规模天灾,也未出现过重的徭役,咱华夏小老百姓,但凡吃得饱穿得暖,就不可能出现大规模起义。

所谓的起义应该是朱祁镇重开银矿,危害到当地士绅集团的利益,士绅集团背后煽云动的武装叛乱。

再加上重启下西洋一事,这些东南沿海士绅索性将事情闹大,堵死朱祁镇的前路!

“朕也不是傻子,所以自然看出了这些人的谋划,于正统十三年十一月,立刻派宁阳侯陈懋统兵南征福建,同时调去了两万京营军。”

“正统十四年三月,在福建闹腾了数年的邓茂七,在短短四个月内就被京军消灭,邓茂七押解入京被枭首示众。”

朱见深听后心中已经有了答案。

究竟是中央京营军天下无敌?

还是地方军绥靖纵容?

还需要多问吗?

“贼首是灭了,可他背后的幕后黑手却还在。”

“于是正统十四年五月,朕命令锦衣卫调查东南沿海叛乱一事,很快他们就调查清楚了,地方官提供武器装备,包庇纵容,贼寇才能逐渐势大!”

“这里面有一个关键人证,叫做陈鉴湖,正是他吐出了背后的勾当,正统十四年六月,三法司会审陈鉴湖等六十余人斩立决,朕当然不同意,而是将其收押锦衣狱。”

文官集团官官相护,想要来上一个死无对证,在朱祁镇这里是不可能的。

朱祁镇要深究其背后的势力,地方处理完,就该处理中央了。

朱见深已经知道,接下来发生什么事儿了。

“这些贼子不愿意坐以待毙,于是乎紧接着六月湖广苗蛮叛军又起,但这并未动摇朕整饬朝堂的决心,非要揪着此案向文臣缙绅发难,然后……”

话说到这儿,朱祁镇没有说下去,而是戛然而止。

可朱见深却已经知道了答案。

然后,土木之变爆发了。

正统十四年七月,兵部奏报瓦剌三路大军寇边,朱祁镇准备御驾亲征。

在此之前,他早已经做好了安排,先命驸马都尉西宁侯宋瑛总督大同备战,随即又命太保、成国公朱勇选京营四万五千人,令平乡伯陈怀、驸马都尉井源、都督耿义、毛福寿、高礼、太监林富等人率三万往大同,都督王贵、吴克勤等率万五千往宣府各备虏。

紧接着,正统十四年七月初二,朱祁镇命给事中翟敬、监察御史罗篪等十人往宣府、独石、大同、延安等处赏责军士每人银一两,等同于是在慰军,提升三军士气。

但朱见深明白,这只是表面上做出来看的罢了。

给事中、监察御史是什么官?

科道言官。

给事中掌侍从、谏诤、补阙、拾遗、审核、封驳诏旨,驳正百司所上奏章,监察六部诸司,弹劾百官,与御史互为补充。

监察御史掌管监察百官、巡视郡县、纠正刑狱、肃整朝仪等事务。

朱祁镇为何派监察职能的给事中、监察御史前往慰军?

结合兵部正统十四年六月兵部奏报瓦刺犯边,正统十四年七月侍郎刘琏的奏报宣同粮草储备不足的情况,朱祁镇派给事中、监察御史前去慰军的用意已经明显了。

这位年轻天子并没有那么蠢,大战之前他需求搞清楚宣府大同边军的真实情况。

六部官员尸位素餐,不顾边军死活,阻碍朱祁镇调查军卫粮仓补给。

因为军队吃空饷,兵部有责任;军队仓库缺粮,户部和兵部都有责任,所以这些人在暗中百般阻挠。

朱祁镇以给事中、监察御史慰军,就是要以慰军的名义调查军队情况,给事中、监察御史监督发钱慰军,每人发一两银子,那总能清点军队人数了吧。

可问题在于,朱祁镇这些小手段,文臣缙绅难道看不懂吗?

文臣缙绅当然看得懂,甚至他们还将计就计,直接将朱祁镇送去瓦剌留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