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开启课

结束跟唐依依的聊天之后,林泽赶忙钻进系统,开启那正式的第三节课——编织造型与结构。

从名字上来看,他大体能猜测到这部分的内容不简单。

不过历经前面两节课,在身心和精神上遭到前所未有的折磨后,林泽已经做好了心理准备。

【编织造型与结构课程正式开启…】

这部分的内容,主要由平面造型、立体造型两大模块构成。

其中,平面造型分圆形、矩形、异形三个部分,像是课程中要完成的竹编锅盖、竹编扇子作品,对应的就是圆形和矩形,花瓣形则对应异形。

至于立体造型,就更为花哨了。

简单的有竹编盒子、竹编篮子,复杂点的,有竹编制作的动物、雕塑,另外组合造型涵盖有竹编屏风、竹编花篮这些。

……

穿越进系统世界,时令正好是末春,小院里种植的水果蔬菜已冒出新芽,早开的花儿也绽放得欢实,蜜蜂、蝴蝶到处乱飞,多多则在那里,撒着欢地追着蝴蝶,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看得人心里都情不自禁地暖和了。

只是林泽却没心思看这些,因为他的眼前,正堆满了竹编材料,还有个半成品的竹编盖子。

“阿泽,你现在的编织技法已经有了基础,接下来是更难的进阶部分,需要你完完整整,从0到1制作出任何形状的竹编作品。”

梅瑛说道。

“嗯!”

林泽点了点头,上手开始尝试。

在竹编技艺的世界里,编织手法技巧,编织造型结构两个模块,虽然相辅相成,但又各有难点,相较之下,后者的挑战更似一道道险峻的沟壑,难点是全方位并且错综复杂的。

就像是眼前这只竹编盖子。

圆形结构,在平面造型中看似是入门级,然而竹篾纵横,稍不留神就会交叉混乱、固定松散,想要达到跟梅瑛做出的样品那样形状规则,林泽的试错,可足足有几十次。

梅瑛在旁边一遍又一遍教学,手指怎么捏、怎么压、什么时候拨一下,固定的点在哪儿,可谓事无巨细。

林泽也就跟着一遍一遍地学,一遍一遍地练,即便热得浑身是汗,衣服湿透,手指也被篾条划了好多口子,他依然在做。

折腾了半天,好歹算是弄出个盖子的样子,虽说不怎么完美,可也有点模样了。

……

茶盘,则是矩形编织结构中一个典型的作品。

编织过程对目前的林泽来说,已经不在话下,难的是收口阶段。

这一步,考验的是技艺与耐心,收口太紧,竹篾会相互挤压,出现断裂或翘起的毛边,容易划伤手指不说,还会破坏作品完整性;

太松的话,矩形的边角就无法稳固成型。

所以,突破这些难点,林泽就得时刻留意力度的把控,收口前多预留调整空间,然后就是历经多次磨炼。

而在异形平面的结构中,考验的,就不再只是编织者手上的功夫了,更需要他有设计构思的能力,通过脑海中勾勒出作品的大体轮廓,然后再贴合预想形状,利用手上的篾条来实现。

挑灯夜战、反复拆编,这基本上就是林泽在进行这项课程时,循环反复做的事情。

……

步入立体造型领域,仅仅是开始的简单立体结构搭建,便是棘手难题。

像是一只方正的竹编盒子,底部与侧面衔接,篾条的走向,需要从二维走向过渡到三维契合。

如若角度有半点偏差,就会导致成品盒子高低不平、缝隙过宽。

于是乎,林泽就翻看梅瑛的作品,她怎么做,自己就怎么练,在一遍遍调整竹篾条的粗细、编织密度后,总算能编制出像样的作品了。

接着就是复杂立体造型这一阶段。

这个模块,典型的竹编作品就是动物,例如十二生肖,但要求也苛刻,动物的肢体、五官细节追求逼真。

像是林泽在做一只竹编兔子时,刚开始塑形,得让篾条弯出合适的弧度,配合兔子圆滚滚的肚子和小屁股,用力大了,“啪”,篾条断了;用力小了,篾条又弹回去,尺寸咋都弄不对。

林泽虽然心里急得冒火,额头也因为心急渍的全是汗,可他还得耐着性子,一遍又一遍地试。

好不容易解决完身体,兔子的耳朵又是问题,篾条的交叉松紧全在毫厘之间,不是太紧,就是太松,返工完全是家常便饭。

一个年头,转瞬即逝。

时令,已是第二个夏天。

这一阶段的课程,总算来到最后收尾的阶段。

组合式立体编织。

这是竹编技艺里最为复杂但也非常有趣的编织方式。

首先,就是要制作不同形状的竹编单元,然后再将这些基础单元进行组合。

不过,它并不是简单地把这些单元拼接在一起,而是要通过巧妙的穿插、嵌套等方式,让单元彼此咬合。

比如,有的单元可能需要从另一个单元的中间或者边缘穿过去,这就需要编织者对每个单元的结构和竹篾走向有清晰的认识。

而且,在组合过程中,还要考虑整个作品的平衡和稳定性。

如果某个部分组合得太松散,整个立体结构就会摇摇欲坠;要是太紧,又可能导致竹篾变形甚至断裂。

所以难度可想而知。

林泽着手编织花篮的时候,那可真每一步都像在过难关。

刚开始,光是处理竹篾就折腾得够呛。

在梅瑛的指点下,林泽特意挑了柔韧性好的慈竹竹篾,本想着能顺顺当当开场,没成想,在编花篮底部圆形基础时,问题一个接一个冒出来。

有时候手劲儿大了,篾条压得实实的,纹路都给挤没了;

有时候又用力不均匀,这边重那边轻,编出来的底部歪七扭八,好好的一个圆底,硬是被做成了个奇形怪状的“歪圈”,咋看咋别扭。

等熬到编篮身时,麻烦事儿就更多了。

竹篾穿插讲究个节奏和角度,就像跳舞得跟上拍子、找准站位一样。

可林泽编的时候,脑子像突然“卡壳”了,该挑起的篾条按错了,该稳稳压下的反倒浮在那儿,乱成一团,以至于编出来的花纹稀稀拉拉、杂乱得很,和一开始预想的模样差了一个西天的距离。

这还不算完,随着篮身慢慢变高,新难题又出来了。

篮身需要稳稳挺立,可这太难把控了,稍微走个神,没留意,篮身就像个泄了气的皮球,“哗啦”一下就往里头塌陷。

碰到这种糟心情况,没办法,只能咬咬牙,把编好的部分拆了,重头再来。

到了收口阶段,全程更是像在走钢丝。

劲儿用小了,收口松松垮垮,紧不起来,花篮看着没有型;

劲儿要是大了,篾条就会“嘎吱嘎吱”被勒出道道印子,严重的会直接断掉,那前面所有的辛苦劳作就悬在半空,随时可能功亏一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