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荒政三策
- 大明皇长孙,开局掀开棺材板
- 寒英煮酒
- 4418字
- 2024-12-04 11:41:45
“看过了。”
朱元璋的语气有些低沉。
前些日子应天府下了三天暴雨,当时他便担心水位上涨引发洪灾。
事实证明他的担心是正确的。
数日暴雨导致黄河决堤,淮西爆发洪灾,下游数十个村庄被淹没,灾民遍地,饿殍遍野。
“此次灾情比之前些年的蝗灾、旱灾不逞多让,若是不能及时赈灾,后果恐不堪设想。”
朱标一脸的凝重之色,黄河决堤自古以来都是极大的灾害,洪水来袭不但会裹挟走无数生命,还会淹没无数庄稼,最可怕的是会衍生瘟疫。
“先开仓放粮,安置灾民,至于后续的赈灾事宜,容咱再想想。”
朱元璋开口道,赈灾不是那么容易的,需要考虑的事情有很多,比如灾情后如何重建、失去了庄稼地的百姓该如何生存,这都是麻烦事。
如果形势不容乐观的话,他可能还要下一道罪己诏来安抚民心。
“行了,你先忙去吧,咱也去找大孙了。”
暂时处理完一系列烦心事后,朱元璋摆了摆手,打发走了朱标,旋即背着双手前往文华殿。
虽然老子曰治大国如烹小鲜,但真正治国后朱元璋才发现国事有多令人头痛。
“也只有在大孙身边才能免受国事烦扰了。”
“算算时间,大孙也快下课了,也不知道李善长教的咋样?”
来到文华殿外,朱元璋也不声张,随意找了个地方坐了下来,随后伸长了耳朵‘偷听’文华殿内的动静。
他想知道李善长到底有没有认真地教导大孙,同时也想知道大孙到底有没有认真地听课学习。
“皇祐二年,宋仁宗在位时期,写下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已经六十一岁,他在这一年正于杭州主政,而当时的杭州地区爆发了严重饥荒,灾情十分紧急,史称吴中大饥。”
“后来,他实施一系列政策,一举扭转局势,让即将饿死的百姓有粮可食,有钱可赚。”
“试问,长孙殿下可知范仲淹了具体实施了哪些政策?”
文华殿内。
鬓髪皆白的李善长凝视着仅有八岁的大明皇长孙,抛砖引玉的问道。
按照常理来说,这种难度的考题只会出现在科举试卷上,不应该出现在八岁孩子的课堂上。
但李善长还是问了。
因为他已经察觉到皇长孙似乎有着远超同龄人的智慧。
在这之前,他已经和皇长孙交流了半个多时辰,而在这半个多时辰的时间里,他可以说是屡遭震惊。
孔孟之名言,皇长孙倒背如流。
唐宋之诗词,皇长孙也脱口而出。
甚至皇长孙一时兴起还作了一首雄浑壮阔、大气磅礴的诗词。
……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
直到现在,李善长的耳畔还不断回荡着这首气贯长虹、气吞山河的诗词。
他完全无法相信,一个八岁的孩子竟然能写出这等诗词,这简直恐怖如斯。
要知道,这首诗词不但描写了北国壮丽的雪景,纵横千万里,展示了大气磅礴、旷达豪迈的意境。还议论抒情,重点评论千古一帝,歌颂当代英雄,全词熔写景、议论和抒情于一炉,意境壮美,气势恢宏,感情奔放,胸襟豪迈。
如此,他李善长怎能不为之震撼?
尤其是诗词中的‘欲与天公试比高’以及‘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这两句词直接让他汗毛倒竖。
毫无疑问,他眼前这位年仅八岁的皇长孙已经拥有了只属于千古一帝的宏伟气魄。
假以时日,皇长孙或许真有一丝可能成长为能与秦皇汉武、唐宗宋祖并列的千古帝王。
想到这里,李善长不禁认真了起来,他不再教导朱雄英诗词歌赋、圣人名言这些浅显的知识,而是教起了历史、政治、经济、人心。
而范仲淹的荒政三策,恰好一举囊括了这四点,于是他拿了出来当教材。
“也不知道皇长孙殿下对于历史有没有了解?知不知道这荒政三策?”
凝视着朱雄英,李善长心中默默想道。
“这老狐狸咋教这些东西啊?咱大孙才八岁而已,教点圣人之言、诗词歌赋不就行了?”
文华殿外,墙角底下,朱元璋皱着眉头的喃喃道。
在他看来,大孙还小,没必要学这么复杂的东西。
如果让李善长听到朱元璋的吐槽,怕是会大喊冤枉。
他倒也想教点圣人之言、诗词歌赋啊,如此他也能轻松一些,奈何皇长孙全都倒背如流,他压根儿就没啥可教的,这才迫不得已因材施教,直接从小学跳级到大学,开始教政治。
……
“皇祐二年,吴中大饥,史书记载‘两浙路大饥荒,道有饿殍,饥民流移满路。’”
“时任杭州知府的范仲淹前前后后一共施行了三个政策,一举扭转了局面,史称荒政三策。”
文华殿内,朱雄英轻吐了一口浊气,随后继续开口道:
“荒政三策的第一策——哄抬粮价。”
“纵观历史各个朝代,趁着灾年大发国难财的事件屡见不鲜,很多奸商都会趁此机会哄抬物价,但官员带头哄抬粮价的却并不多,只有官商勾结、丧尽天良之辈才会这么做。”
“可范仲淹为人一生清廉,刚正不阿,却依然哄抬了粮价,当时有很多人不理解范仲淹为什么要这么做,于是百官纷纷弹劾范仲淹,弹劾的奏折每日如潮水一般送到了宋仁宗面前,一时间范仲淹积累一生的名望直转急下,遭受天下人谩骂。”
“其实范仲淹完全可以按照朝廷的规定开仓放粮,只要这么做便可免受弹劾与污蔑,但他却没有这么做,因为他知道灾情过于严重,储存的粮食只够救济小部分灾民,大部分灾民还是会被活活饿死,所以他并未开仓放粮,而是赌上了毕生的名望,开始与粮商们进行博弈。”
说到这里,朱雄英顿了顿,继续道:
“他召集杭州城内的所有粮商开会,要求任何人的粮食都不能低于一百八十文一斗出售,这一决定让所有粮商都几乎乐掉了下巴。”
“大发国难财、啃食人血馒头的粮商们完全没有想到这世上还有奉命涨价这等好事,于是纷纷表示极力配合。”
“范仲淹随后将此事写成榜文,贴遍了全城的大街小巷,杭州的粮价一路飙升,百姓对于范仲淹恨得牙根直痒,恨不得把他扒皮抽筋。”
“要知道,之前一百二十文一斗的粮价已经让他们不堪重负,如今一百八十文一斗无异于彻底断绝了他们生的希望。”
“而随着百姓们的谩骂,外地粮商也纷纷嗅到了商机,于是全都争先恐后的将粮食运到杭州,毕竟谁都不想错过这个大赚一笔的好机会。”
“一时之间,杭州城的水路、陆路全都遍布外地粮商运粮的船只与车队,源源不断的粮食涌入杭州城。”
“然而,就在粮商们万事俱备,准备开售之际,范仲淹却以雷霆之势出手了。”
“他突然下令,将粮仓中的所有储备粮食全部以超低价格投入市场,此举顿时让杭州城内的所有粮商都傻了眼,他们正准备大赚一笔呢,谁也没想到范仲淹会来这么一手。”
“毫无疑问,范仲淹此举极大冲击了粮食市场,让原本维持高粮价的市场受到了毁灭性的打击,直接让粮商们囤积在仓库中的大批粮食无法售出。”
“因贪图高粮价而入局的外地粮商首先坐不住了,他们想要把粮食运走,原路返回,可一旦真的这么做了他们面临的损失将会更加惨重,最终他们只能无奈的将粮食低于市场价抛售。”
“此举引发了蝴蝶效应,一时间所有粮商都担心自己的粮食卖不出去从而导致赔本,全都开始争先恐后的压低粮价。”
“就这样,经过范仲淹的运筹帷幄之后,杭州城的粮价回到了正常水准,也是直到此刻天下人才明白范仲淹的良苦用心。”
“以上,便是荒政三策的第一策。”
朱雄英说完了。
连续说了这么多话,他不免有些口干舌燥,于是呷了口茶水润了润喉。
而此时此刻,望着淡定喝茶的朱雄英,李善长已经彻底沉默了。
他知道皇长孙天纵奇才,颖悟绝伦,但在听到这番花后依旧不免震惊。
要知道,皇长孙只有八岁,八岁而已。
许多参加科举的士子都无法真正意识到到荒政三策的精妙之处,但皇长孙却剖析的头头是道,此事若是传出去不知要羞煞多少恃才傲物的士子。
“咱大孙啥时候学的这些?”
文华殿外,蹲墙角偷听的朱元璋眼中也闪过一抹惊异之色。
他好像没教过英儿这些。
学堂的夫子们也不可能教这些。
那么问题来了,英儿究竟在哪学的啊?
朱元璋不免有些纳闷。
“一位管仲。”
“一位桑弘羊。”
“一位范仲淹。”
“都是经济学之父。”
文华殿内,朱雄英并不知道老爷子正在偷听墙角,也不知道老爷子正处于震惊与纳闷的状态下,此刻的他目光闪烁,对范仲淹的智慧十分钦佩。
正是托了范仲淹的福,后世才有那么多的韭菜被股市割。
经济学之父的头衔,范仲淹当之无愧。
而荒政三策的第一策,也足以称得上千古第一阳谋。
先是哄抬粮价,让粮商们有一种‘入局就能赚钱’的错觉,而后于粮食积压过多、供大于需时操控粮价,让粮价瞬间暴跌,从而达到割粮商韭菜的效果。
此策囊括了人性与心理的博弈,不可谓不精彩。
“长孙殿下天纵奇才,颖悟绝伦,对荒政三策第一策的理解很深刻。”
李善长深吸口气,夸赞了朱雄英一句,旋即话锋一转:
“还有第二策、第三策长孙殿下也一并说说吧,老夫想听听长孙殿下的见解。”
“见解谈不上,英儿就是随口一说,老师别取笑就行。”
朱雄英咧嘴一笑,随后开口道:
“荒政三策的第二策和第三策分别为大兴土木以工代赈以及开展旅游业。”
“开展旅游业?”
忽然。
一道苍老的声音从墙角响起。
朱雄英和李善长下意识望向声源处。
只见朱元璋一边捶腰一边走进了文华殿。
“皇爷爷,您啥时候来的?”
看到朱元璋,朱雄英有些惊讶的问道。
按理来说,这个时辰朱元璋应该在奉天殿批奏折才对,咋能有闲心来旁听呢?
“来了有一会儿了,一直在外面坐着,你先详细说说这旅游业。”
朱元璋随意开口道,荒政三策他知道,无非就是做局打击粮价、大兴土木以工代赈、举办划龙舟比赛吸引外地游客从而达到刺激杭州城内经济而已。
而大孙所谓的旅游业,应该指的就是划龙舟比赛。
说实话这招儿并不算多么高明,只是‘旅游业’一词比较新颖引起了他的兴趣罢了。
“旅游业说白了就是依靠外地的游客赚钱。”
“当时范仲淹举办的划龙舟比赛一举办就是三个月,而且还开出了无比丰厚的奖励——拔得头筹者可免去三年商税。”
“富商们对于这样的大奖根本无法拒绝,自然全都投资队伍进行比赛。”
“有了富商们的加入,赛事规模变的空前庞大,声势也空前浩大,而咱们汉人又生来就喜欢看热闹,于是便有无数百姓蜂拥而至。”
“人只要一多起来就必然会刺激经济,外地游客的衣、食、住、行都可以让杭州城内的灾民赚取金银。”
“比如各类摊点,包括吃的、喝的、卖特产的、卖手工艺品的小摊都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如此,杭州城内的灾民们自然不会缺钱赚了。”
朱雄英开口道,算是将荒政三策最难剖析的两策都说清楚了,至于那大兴土木以工代赈的策略他没必要赘述,就是简单的字面意思。
“此番淮西灾情就用这招儿了。”
朱元璋决定了,他要抄范仲淹作业,在淮西开展旅游业,度过此次洪灾。
至于那大兴土木以工代赈的计策他却并不打算用。
大明和宋朝的国情不同。
宋朝有的是钱,富得流油,想怎么玩就怎么玩,在灾年大兴土木也完全没问题,人家的国库撑得住,可大明的国库撑得住吗?
完全撑不住。
所以在淮西大兴土木不现实。
但开展旅游业让富商举办比赛吸引游客刺激经济倒是个好办法。
“行了,今天的课就上到这吧,英儿,你皇奶奶亲自下厨给你做了糕点,快去吃吧。”
在决定了赈灾方案后,朱元璋揉着朱雄英的头开口道。
早就不想上课的朱雄英闻言拔腿就跑。
待他走后,文华殿内就只剩下了朱元璋和李善长两个老头。
“善长,依你之见,咱大孙将来能不能成为一代圣主明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