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访者处理痛苦的方式往往维持和加重问题

继续探讨前文中男孩被女孩拒绝的例子。

认知行为治疗师问情绪低落的男孩:“我知道你被拒绝了很难受,情绪很低落,能不能告诉我,这个女孩拒绝你对你来说意味着什么?我很想知道你是怎么看待这件事情的,你的头脑中会冒出什么样的想法?”

他说:“大概没有女孩会喜欢我,谁会喜欢一个这么穷又没什么优点的人呢。”

然后治疗师进一步问他:“是的,我知道你被拒绝以后很痛苦,那么你是怎么缓解你的痛苦感受的?”

他说:“我不想跟别人谈论这件事情,所以我就一个人去喝酒了。”

治疗师接着问他:“接下来呢?你还会继续追求这个女孩吗?”

他说:“不会,我不可能让自己再受伤。”

男孩为了缓解自己的痛苦,便去喝酒,把自己灌醉;开始退缩,不再追求女孩。“大概没有女孩会喜欢我,谁会喜欢一个这么穷又没什么优点的人呢”是他的自动想法,是因为女孩的拒绝产生的,但他的这个自动想法其实没有经过事实检验,是一种认知歪曲。而他退缩,去喝酒,把自己灌醉的行为在维持和加重他的消极情绪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当事人在行为上如何应对自己的情绪是认知行为治疗很关注的。有的来访者会如例子中的男孩那样,用喝酒处理自己的痛苦。这种方式在短期内,会快速、有效地缓解痛苦,但从长期来看,反而可能维持、加重情绪问题。男孩认为这种方式有效,就可能会重复采用这种方式,而不找机会检验自己的想法和现实情况到底是不是一致的。长此以往,情绪问题就可能越来越严重。

认为“只有我的学习成绩好,我才可爱”的孩子,就会努力学习,保持好成绩,以此来避免感到自卑、恐惧。但这样的过程中存在一个潜在威胁,就是他们不断用自己的行动和他人的反应验证自己的信念,他们的信念就可能越来越僵硬、极端、刻板。一旦他们没有考出好成绩,就可能长时间焦虑,甚至认为自己什么事都做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