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固定支出

午间小憩之后,朱常洛稍微活动了一下筋骨。

“魏进忠。”

“奴婢在。”

“进来给朕研墨。”

“诺。”

看到魏进忠没有直接研墨,而是麻利的拿出一大张纸用镇纸压实之后才开始。

这家伙,真机灵。

是个有心人,其耳朵看来是时刻注意着自己,午膳时答应给李太医的堂祖父赐字,这不用自己再吩咐,就立马把合适的大纸张准备好。

在原先的历史上其能够骤然崛起。

除了目光长远精准的先讨好客氏,然后敏锐抓住宫内想要反击外廷的那股风潮,狠辣果决的背刺王安和魏朝,为宫内各方势力出了气立下大功,进而登上‘九千岁’之位。

可谓是‘风口’一出现,就立马豁出去的抓住,赌成功了,就成为了那头猪。

不过最终还是吃了读书少的亏。

让被外廷重新布局压注了被洗脑了的崇祯,一上台就一连串的打击给弄懵了。

毕竟其心里肯定想,自己是贪了点,可自己为皇帝和大明办了那么多事,背负了那么多的骂名,自问也算是一条好狗,可怎么一上来就把自己给杀了呢?

迷茫不甘中,最后下场凄惨。

稍倾。

“皇爷,墨已研好。”

走到书桌前,朱常洛选了最大号的毛笔。

先是闭眼宁神了一番。

然后开始沾墨挥毫。

‘德艺双馨’四字一气呵成,精通级别的书法,写起来当真带劲。

不过为了尽可能的完美一些,得再写两张对比一下,毕竟这算是第一次赏赐别人。

让魏进忠又换了两张纸,朱常洛又写了两遍,三张来回对照之下,第一张墨太浓,第三章又有些淡了,就选择了适中的第二张。

接下来就是留名盖印章。

不用大印,用私章为好。

毕竟这是更偏向个人褒奖之类的追赠,就像刊印各种书籍是人太多了,自己不可能都去赐字,所以这也算是自己私人的偏好。

至于名号。

就写‘观海听涛’吧。

自己的目标是星辰大海,掌舵着大明这艘腐朽不堪的大船,在接下来各种天灾人祸的大风大浪之中披荆斩棘,要有观海听涛的这份心境。

注意拿定。

就挥笔写下‘万历四十八年、八月十八、观海听涛赐李梴。’然后盖上私印。

又仔细看了一下确定还不错,就把笔放回原处。

“这幅字,等晾干之后,让人做成牌匾送去李太医家里。”

“诺。”

看着朱常洛心情不错,魏进忠咽了口唾沫,说道:“皇爷,您剩下的两幅字,不知,不知可否赏给奴婢。”

看了一眼小心翼翼的魏进忠。

朱常洛说道:“这是专门赏赐给特定之人的,以后朕有兴致了,会单独赐你一副,这剩下的两幅就送去‘惜字炉’烧了吧。”

“诺。”

看着魏进忠一脸失望的表情,朱常洛无感。

自己小时候就吃过不会拒绝人的亏,被社会打磨了好久,才养成绝不轻易承诺人的性格。

更何况。

此刻自己是大明的皇帝,自己字如果随意赏赐,那就会被有心人,像后世一样,有张照片或者一幅字就可以让人扯虎皮办私事。

再加上,原身的性格就是耳根子软。

自己就是要从这细微之处开始改变,慢慢展露自己的行事风格。

不过。

这位倒是可以先例外一下。

“这样吧,朕赐你一个字。”

魏进忠眼睛一亮,赶忙重新铺了一张纸。

朱常洛再次拿起笔,写下了个‘贤’字。

放下笔。

朱常洛说道:“你名进忠,也算是个好名字,不过,以后你跟在朕的身边,想要得到重用,就要继续学习;不说要成为圣贤,但是要朝这个方向去努力,所以,朕赐你这个‘贤’字,以后,你就叫‘魏忠贤’吧。”

“噗通!嘭嘭嘭!”魏进忠立马跪倒在地,连续磕了三个实在的响头。

“谢皇爷赐名,奴婢一定好好学习,全心全意为皇爷效忠!”

“起来吧,以后好好做事。”

“诺。”

没有在理会兴奋的魏进忠,嗯,现在是魏忠贤了。

……

朱常洛开始在屋内踱步,这是以前遇到事情要思考时养成的习惯。

现在宫内的郑贵妃这个最大的隐患,不出意外的话的算是排除了

其他的一些。

被原身的昏招给搅动起来的人心,在王安亲自辟谣之后也开始安定,而相信对于郑贵妃党羽的处理,也能让那些人感受到自己的威严。

即使有些,是郑贵妃这几十年下来培养的个别暗线,自己又没有直接把郑贵妃和福王杀了,他们也多半不会被启用。

如此,宫内算是暂时先稳住了,但之后肯定要进一步整顿。

不过,对于身边的人,手段要平和一些。

毕竟这些‘亲近之人’掌握着自己的衣食住行。

要是弄得过于激烈,‘匹夫一怒血溅五步’可不是说说,就像嘉靖爷不就是把宫女们给逼急了,睡觉的时候差点被勒死。

而且饮食方面,历史上死于中毒的更是不少。

所以,只要自己不一下子触碰原先的利益,在宫内找些时机和名头慢慢来。

现在先主要处理宫外。

毕竟只要自己手段得当,他们真的要造反,还有一堵墙能挡一下不是。

自己让骆思恭去挑选人,准备先试水组建‘京师便民服务营’,这个要发展的好,形成强大的战斗力,那是需要花钱的,最起码得是满饷。

而自己借着郑贵妃造反。

把郑养性给圈进,被其‘腐蚀’的那两营人马,自己也趁此时机给打散,而重组新的完全自己掌控的两个新营,那也是需要花不少的钱。

对了,还有刑部尚书黄克瓒的侄孙。

自己让其统领的火炮百户队,最终目的是要用其去撬动原先的‘神机营’。

可前期,火炮的研究也是需要花大钱的。

像是这‘吕宋大铜炮’,这用铜肯定不少,得试验一下像后世那样以铁炮为主,那就会省下不少,不过在这之前,大量的试验花费就省不了。

做这些事情,钱是要给足的。

不是有那句话嘛。

‘满清不满万,满万不可敌。’,‘明军不满饷,满饷不可敌。’

虽然有些调侃的成分,但是满饷是最起码的。

在自己的印象中,现在的饷银发放,能有一半都是良心,三分一甚至五分之一是常态,当然吃空饷那更是什么时候都避免不了。

现在內帑中的银子。

本来自己还觉得能坚持一段时间,可是之前国事奏对中,被户部尚书李汝华那老头好家伙一下子想要五十万两,自己就知道,现在的这些钱不保险。

突发事件太不确定了。

好在。

原身刚刚登基的时候几百万两撒出去。

宫内、京营和边军等等都发过一遍,葬礼这样的大事也已经完成,而自己为了测试也发了十几万两,暂时像这种大的支出是没有了。

现在的每月固定支出。

也就是宫内的妃子和皇子皇女的生活费用,以及太监和宫女的饷银,这总共加起来,一个月得开支十万两左右。

一年得一百二十万两。

加上每年各种祭祀先祖和天地等仪式,恩赐孤寡老弱,抚恤功臣良将,还有各种其他节日的花费,这每年最起码也得二十万两左右。

至于锦衣卫,虽然其是天子的鹰犬爪牙,但是其饷银是从户部发放的。

而东厂,是成祖爷为了摆脱洪武爷的影响另起炉灶建立的,其是从宫里的太监和锦衣卫中挑选精干人员组成。

可以说。

拿皇帝直接俸禄的太监,和拿户部俸禄的锦衣卫缝合在一起既是东厂。

所以除了原先不是宫里的太监和锦衣卫中之人,饷银是没有增加的,只是原先的人员领着原先的俸禄,组合在一块新的‘东厂牌子’下面办公。

而那些编外之人,一个月饷银加上办公经费加起来三万两左右。

这总共加起来,一年大概是一百四十三万两。

而这,是没有突发情况的固定支出。

像是如果发生干旱、洪涝、霜冻等灾害,又或者是造反什么的,大臣必定上报,特别是从先皇万历开始派遣矿监和榷监之后,大臣们更是有了借口。

第一反应就是‘请皇上发內帑’!

而不管愿不愿意,作为大明所有子民的君父,为了显示仁慈也是必定要捐献,一地最起码一万两起步,严重的几万两也不多。

而现在又是小冰河时期,这样的事情以后绝对会增多。

特别还有辽东这个花钱大户,毕竟想要人卖命,没钱是绝对不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