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湖广局面

第三十五章湖广局面

高弘图明白朱以海的意思。

湖广现在的局面,是难以立即换帅的。

而且换上去新人,也未必比得上何腾蛟,但是不能任湖广如此失控下去。自然要派出人在湖广驻扎,最少最少,也当眼线,不能很多事情都发生了,朝廷才后知后觉。

高弘图思忖片刻,苦笑道:“这倒是一个难事。官场上的关系,大抵是同科,同乡,同党。何腾蛟是一个异类,他是举人。没有同科,他是贵州黎平府人。那个地方的进士,请恕老臣年老糊涂,臣记不得了。”

地方与地方不同。江南每一府进士,车载斗量,从来不少。而贵州很多地方一年都没有多少进士。

“说起来,马士英也是贵州人,勉强算是乡党,但是马士英当首辅的时候,何腾蛟上书弹劾,言辞激烈,大有不死不休之意,是以马士英不能用。”

“而其他关系,何腾蛟是烈皇帝晚年提拔,那时候,烈皇帝主要提拔的是有地方经历能员,孤臣。”

崇祯与百官之间的关系,从崇祯的遗言中就能看出来。何腾蛟能被崇祯提拔,就是因为何腾蛟背景干净。

而今反而找不到一个可以搭关系的人。

“不过,真要说起来。这位也算是东林一脉。派一个东林出身的人去就行了。”

“只是用心不能单单在他身上。”

什么是东林?什么是东林党,这个概念其实很模糊的。东林是与阉党对立。而党争到不讲道理的时候,那就是非黑即白。

马士英与阮大铖是一伙的。所以阮大铖是阉党,马士英也必须是阉党。

高弘图与很多东林出身的人站在一起,他们是东林,高弘图也是东林党。

但实际上,高弘图与东林一脉的关系,不能说差,但绝不至于是一党。

何腾蛟既然弹劾马士英,从政治倾向上,就是东林的人。

朱以海说道:“高先生用心在谁身上。”

“堵胤锡。”高弘图说道:“我见过他,他是崇祯十年进士,现在为湖广学政,此刻就在长沙。他师从马世奇,马世奇也是东林嫡系。马世奇于北京殉国,他的谥号,还是老夫拟定的。那时候见过他一面,这孩子将心思放在兵事上,锐意进取,想要收拾天下局面。”

“正当乱世,可以大用。”

朱以海心中暗道:“真是家有一佬,如有一宝啊。”

朱以海对堵胤锡,也是仰慕已久了。

比起何腾蛟,朱以海更欣赏堵胤锡。

盖因何腾蛟招抚大顺军是被迫的,是不得已的。是无可奈何的,带有几分城下之盟的感觉。这也是何腾蛟之后,屡次排挤大顺军的原因。而堵胤锡招募大顺军,就是主动的,有战略眼光与胸怀的。

前世以大西军与大顺军构成了西南抗清的主力,而大顺军方面就是堵胤锡的功劳。堵胤锡更是与大顺军合作,多次大败清军。

要比何腾蛟厉害的多了。

朱以海说道:“高先生,那觉得应该派谁去湖广?”

“孙嘉绩。”高弘图对各地官员十分熟悉,如数家珍。

“孙嘉绩也是崇祯十年进士。他们是同年。余姚孙家,世代官宦,天下知名。”

“派孙嘉绩去,各方面都能接受。”

至于有些话,却不必说了。

东南遍是东林,孙嘉绩的朋友都是东林。孙嘉绩是什么立场就不用说了。

而孙家子弟追随朱以海上凤凰山,死伤颇多。用鲜血证明了对朱以海的忠诚。

这也是凤凰山之战的重大意义。

凤凰山之战,不仅仅是朱以海在军事上站稳了脚跟,也是政治上有了自己的班底。

宁波,绍兴,台州,当地来支援杭州的读书人不在少数,进士举人更多,很多读书人如黄宗羲一样,战死在凤凰山上。

这是用鲜血凝固的忠诚。

让朱以海有一批可以信任的人手。

朱以海立即召见孙嘉绩。

开门见山将湖广的情况告诉了他。说道:“朕欲卿去湖广任职。卿可愿意?”

孙嘉绩说道:“君令一下,虽刀山火海,臣亦不惧,只是臣不知道,要去湖广做什么?谋谁?”

孙嘉绩是文臣,说话有些委婉,本意是:“老大,你是不是让我去干掉何腾蛟?”

“大局为重,相忍为国。”朱以海说道:“有一件事情,朕没有告诉别人,单独与你说。”朱以海身体微微前倾,说道:“朕欲在今年九月十月间,乘船北上,于大江之中,窥视南京,祭祀孝陵。”

孙嘉绩大吃一惊。

万没有想到,朱以海有如此想法。

孝陵在大明政治地位非比寻常。在此国破山河碎的情况下,更寄托了无数大明百姓的渴望:“恨不得太祖皇帝重生于天地,再扫胡尘。”

“湖广联合闯营之后,亦有北上之力。你要做的就是协助何腾蛟,办好北上之役。不求将鞑子赶出湖广,只有能有一二之大胜,就足以告慰列祖列宗了。”

“臣明白。”

如果能在不影响这一件事情的基础上,将何腾蛟给架空就更好了。

这一句话,朱以海不用说,孙嘉绩也应该知道。

用人要用自己人。

凤凰山一战后,孙嘉绩是朱以海的自己人。

但是何腾蛟不是。

朱以海没有说对何腾蛟不放心,但处处都是对何腾蛟不放心,如果放心的话,将写封圣旨就行了,何至于专门派人过去。

朱以海立即让翰林院拟诏:“孙嘉绩为湖南巡抚,堵胤锡为湖北巡抚。”

也就是在何腾蛟湖广总督下面加了一个层级。

嘱咐孙嘉绩,说道:“堵胤锡与你有同年之谊,好好相处。”

孙嘉绩明白,这个人是可以拉拢的。

朱以海对湖广的安排,也到此为止了。

毕竟,湖广太远了。

要想到长江上去,就要有水师。虽然沈廷扬有水师。但是朱以海觉得不够。他去长江上,是耀武扬威,增加天下百姓的信心。自然船越多越好。

而今海上就有一支水师,那就是郑家郑鸿逵部。

郑家也是一个要解决的问题。不过在此之前先要解决唐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