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城乡差异

齐远东明白,他不能因为是重生的就看不起其他的人,看低别人的智慧。唯有跟着时代的大势走,最终才能出人头地,逆着潮流走,只有死路一条;所以他也要经营好和村里人的关系,顺应时代潮流。

第二天一早,齐远东早早的就起床了。迎着朝阳走在村中的道路上,看着这陌生的一幕不禁想到。

当下阶段的农村,虽然有了一定的发展但仍然贫穷得惊人,每家每户都没有太多的余钱,刚摆拖温饱线没有多少年。

如果不是齐远东亲身经历,真的很难理解那种深入骨髓的疼痛和贫穷,只是基本上所有同村家庭都一样,这个对比才没有很强烈。

听家里的老人说更早一段时间,男女成亲之前,甚至没有穿过一件新衣服。

家里孩子比较多的人家,更是哥哥姐姐穿完传给弟弟妹妹,弟弟妹妹穿完又拿来重新改,补丁挨着补丁,都如同了不得的宝物一样,一件衣服在很多人手里不断转手穿着。

当时有不少老年人,穿着一件衣服甚至半个多月也不洗一次,原因只是担心洗的次数太多会把衣服搓坏了,更多的是衣服也不宽裕。

老话说得好,“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

现在虽然不这样了,但在长久的苦难岁月里,勤俭几乎烙进了每一个人的血脉之中,他们珍惜每一件事务。……

走在乡间的小路上放眼望去,瓦房中夹杂各种倾坯的泥土房子。虽说这个时期的农村很多人家都建了瓦房,改善了居住环境,但依然不舍得把之前的土胚房给推了,家里人口都多,住都住不过来,怎么能浪费呢?只要不倒就可以继续住。

每次一下雨,家家户户都会找出家里的器皿来接水,以防止土墙因被雨水冲走过多的泥浆而加速倒塌。

入眼所见,尽是贫穷的本色。以此相比这个时代的城市,正在积极地进行城市化建设,大踏步追赶西方国家,今天他也看到了县城依然在进行着“三通一平”建设,很多地方都是热火朝天的开工现象,但与此同时,农村建设却长期步履蹒跚,进展及其缓慢。

农村很穷,可是为什么这么穷呢!农村穷是有道理,有他特定的历史原因!

早期农村建设,可谓是蒸蒸日上,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取得成绩令人瞩目。连年的粮食增产增收,农民的生活水平直线提高,农民的精神面貌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尤其是进入后半程,农村已经隐隐不再局限于种粮,各类粮油加工厂、食品厂更是如同雨后春笋般涌现。那时农民企业家是对特定时期农村发展的最好见证,也是农村建设的巅峰时期。

可以说,农村距离实现富裕从未如此接近,如此的触手可及,仿佛只要轻踮脚尖,便能将丰硕的果实摘下,品尝甜与蜜。然而,就是这一小步的距离,到最后却成为一道难以逾越的鸿沟,农村发展进入了瓶颈.......

随着乡村产业、城镇产业逐渐地走向难以为继,没有一个合适的发展规划,陷入了资源浪费的困境,以城市化为核心的现代化建设开始从乡村手中接过发展的接力棒。

相比于正处在迷茫期的农村,这个时代的城里人就像是住进了天堂。城市每天都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日新月异的生活方式,让乡村艳羡的同时,也越发的感到可望而不可即。

农民进了城参与城市建设,成为了农民工,在一些人挣钱了之后,更多的农民也进了城,慢慢的就变成了,城里人口中的“盲流”。他们每日在城市建设中泼洒汗水,建设出来的却不是给自己享受的!

随着城市基础设施与交通建设完成升级,筑好了梧桐巢之后,乡村与城市之间的差距,更是达到了一个惊人的地步。

在乡村还在为温饱苦愁盼的时候,城市已经有了更高的追求,更宏大的目标。国家已经错过了第一、第二次工业革命,在这西方发达国家去工业化尾声的最后阶段,无论如何也不能再错过第三次产业革命的时间。

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

一个在浩浩荡荡的时代大潮中,改变命运的机会。这种机会以后不会再有了,一旦错过,必将抱憾终身。

当然,代价肯定会有,然而如果这一代人不为此付出代价,那么子子孙孙都将要付出代价。为了抓住这个机会,必须有所选择,有所取舍,甚至是有所牺牲。

人永远不能既要也要还要,鱼与熊掌,往往难以兼得。城市化必须大干快上,绝不能慢慢吞吞,落后一步就追赶不上,现实也不会允许一步一个台阶、一步一个脚印,慢慢地发展上去......讲究的都是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齐远东生于农村,长于农村,才能真正明白农村的痛点,这个时代的尘埃就落在了农村。

农村天地足够广阔,却也足够的一穷二白,无论是在起步阶段,还是后续的发展潜力,注定了道路坎坷,需要经历无数的挫折和失败。

这是一条漫长而苦寂的道路,即便是在月朗星稀的夜晚,也难以看到尽头的那一束微弱的光。他必须承认,农村的贫穷落后,并不是因为农民素质低、没文化、愚昧,自然条件差等等。

农村长期发展难有起色,很多时候甚至不在农民本身。但时代的浪潮如此,他仅仅只是海浪中微不足道的一尾小鱼,全然做不到逆潮流而动。

齐远东深深明白,自己这是一段漫长而艰苦的岁月,不堪回首,更不忍重历。

倘若非得再经历一遭的话,那无疑是是重生经历的一桩极大的浪费。他的时间很宝贵,他实在是太想进步了,迫不及待地想要摆脱自己的过去,以一个全新的身份,宣告一段崭新的人生。

齐远东并不想脱离农村,他相信就算扎根农村他也能有一番作为,这片土地养育着他,他也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他本来就是农民,脱离了农村他也不知道自己要去做什么!中国江湖式班底制,做做小生意还行,做大事明显缺乏火候。他这时也没有鲜明的导向,没有积累,没有打下一个好班底,建设一支好队伍。

农村的天地很广阔,把农村的潜力发展出来也是一股惊人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