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企业内部控制从懂到用(第2版)
- 冯萌 宋志强
- 1445字
- 2024-11-28 16:18:27
1.2 内部控制在中国的发展
总的来说,我国内部控制的发展主要受到企业自身需求和政府部门监管要求两方面的影响,从企业自身的角度,前者表现为内在动力,而后者表现为外部压力。
1.企业自身发展需求的推动
企业在经营发展过程中,会遇到各类风险因素。企业为了生存和发展,会产生加强管理的内在动力,客观上了推动了内部控制的发展。例如青岛海尔在建厂之初,张瑞敏抡起铁锤砸掉了76台质量不合格的产品,从而树立了严格的品质管控理念,并在后续建立了“OEC”(Overall Every Control and Clear,全方位地对每人每天所做的每件事进行控制和清理)企业内部经营管理体系,促进了企业高效发展;又如华为在成立之初编制且持续修订《华为基本法》,将其作为华为公司的顶层设计,明确了华为的基本经营、组织、人力资源以及控制政策等要求,为华为的经营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
2.政府监管的推动
一方面,企业满足政府合规要求是其加强内部控制建设的重要动力。例如,一般企业必须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伙企业法》等基础法律规定,特殊行业企业必须遵守环保、安全等方面适用的法律法规,上市公司或拟上市公司必须满足五部委联合发布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适用证券的法律法规要求。另一方面,政府监管要求为企业内部控制的实施提供规范参考,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洗钱法》等相关行政法规、部门规章以及规范性文件均涉及内部控制的要求。除了一般法律法规,我国内部控制相关法规突出表现为以下几种形式。
(1)我国各政府部门、机构发布的各项规定。例如:
●1996年财政部发布的《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立足内控会计实操层面,为企业夯实会计基础工作、加强内部会计控制和监督、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提供了重要参考。
●2001年财政部印发的《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基本规范(试行)》和《内部会计控制规范——货币资金(试行)》及陆续发布的一系列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奠定了内部会计控制标准体系的建立基础。
●2003年审计署发布《审计机关内部控制测评准则》,对审计机关实施内部控制测评的步骤、方法和内容做出规范。
●2003年证监会发布经修订后的《证券公司内部控制指引》,以引导证券公司规范经营,完善证券公司内部控制机制,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
●2004年银监会[1]发布《商业银行内部控制评价试行办法》,对内部控制评价的目标和原则、内容、程序和方法、评价标准与等级等做出了规定。
●2006年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发布《中央企业总会计师工作职责管理暂行办法》,该办法将建立健全内部控制作为总会计师的重要职责之一,并就内部会计控制相关事项做出了规定。
●2006年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先后发布《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引》以及《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引》,以推动上市公司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促进公司规范运作和发展。
(2)《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其配套指引。
2008年,财政部、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2](以下简称“五部委”)联合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该规范包括七章内容:总则、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内部监督以及附则。该规范指出内部控制是由企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和全体员工实施的、旨在实现控制目标的过程。内部控制的目标是合理保证企业经营合法合规、资产安全、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
2010年,五部委又联合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该配套指引包括《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18项)、《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和《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