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日军于凌晨时分炮轰宛平城至此,已然过去了十一个小时。
平津的战事通过军队、报社、外国驻华记者、英法租界等向外传递着信息,日军再度进攻平津成为了国民早上醒来谈论的焦点话题。
一则则诸如《日本想再造一个九一八》、《柳条湖悲剧的复现》的新闻标题紧急登上了主流杂志的封面,一时间,全国震动。
同样震动的,还有位于山东老家的宋哲元。
作为二十九军的领袖,曾经被国民奉为抗日英雄的宋哲元在大战爆发之际,居然在家中闲坐,俨然摆出一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姿态。
山东宋哲元官邸。
宋哲元紧紧攥着的一封关于华北战事的电文,坐在中堂靠右侧的椅子上发着愣。
惆怅和犹豫依然交织在这个老将的心头,最终,这位老将决定将这个烫脚的皮球踢给老蒋。
“李副官。”宋哲元轻唤一声,“给我拟一则电文。”
“军长您说。”
李副官站在堂前的梁柱边上,听到呼唤连忙快步跑了过来,从兜里掏出一个小本子。
“致电南京军事委员会并告蒋委员长,诸位长官钧鉴,日本中国驻屯军携步兵两个联队于今日凌晨向北平、卢沟桥城(宛平城)、丰台一线发起进攻,敌准备充分,轰炸甚烈,二十九军全体将士陷入苦战,为正当防卫计,亦全力与敌周旋,防止事态扩大,而后如何处置,请示机宜。”
宋哲元拧着眉头说完了这则电文,在电文里他仍保持了作为地方军阀相当的政治头脑。
不抗战是一口锅,不是谁都能背的起的,在全面抗战爆发之前,不少有媾和心思的军阀都喜欢把这口锅扣到委员长身上。
因此,此时若是南京复电命令二十九军积极谈判,化大事为小事,宋哲元便可敞开手去和日本外事谈判了,毕竟在自己离开之前,这份谈判就已经在进行中了。
显然,不在一线的宋哲元此时并不能意识到日军的炮火何其凛冽,二十九军的年轻战士们正在血泊中和日军搏杀,和雨水交融的鲜血深深地沁入了华北的地下。
很快,位于庐山的老蒋回电了。
“军长,委员长电报。”李副官端着电报送了上来。
“你念吧。”
李副官身板挺得笔直,十分正式的将电文竖过来,字字有力地念道:“宛平城应固守勿退,确保平汉之安全,须全体动员,以备事态扩大,此间南京已准备随时增援。”
最后一个字的音落下,宋哲元不自主地从椅子上站了起来,面上毫无半点喜悦神气,反而是打起背手开始踱步,徘徊在堂内。
李副官感觉到了这微妙的气氛,轻轻的在桌案上搁下电文后,小心翼翼地问道:“怎么,军长对委员长的指示不太满意?”
“不是不满意,是我不相信。”宋哲元叹了口气道,“你不知道,我这个委员长,最善权斗,做事往往不走寻常之路,以往请命抗战,总以各种缘由推诿,今日复电如此坚决,我担心这其中有诈啊。”
“那平津那边?”
宋哲元摆摆手道:“给秦德纯发电,叫他审时度势,必要之时,可命令132师赵登禹部东渡永定河,支援北平防务。”
李副官若有所思地点点头,又问:“那南京这边?”
“就说,二十九军决心以死抗敌,不辜负蒋委员长的重托,不辜负全国人民的期待,若逢危局,定及时向中央汇报。”宋哲元又重新坐回了椅子,右手顺手端起了摆在桌上的玻璃杯,将里面的白水一饮而尽。
南京。
由于老蒋此时人在庐山之巅,国民政府的军事工作暂由军政部部长兼参谋总长何应钦代理。
在六月中旬李家屯战役爆发之后,明泉便已经开始了对于平津形势的研讨,对于此次事变,明泉并不奇怪,加之在半月之前,军委会为预防华北有变,就已经调集有生力量部署在平汉沿线。
在此时明泉的眼里,若是平津地区的日军一意孤行,引发一场大战,以国军的部署,甚至有可能打一个不大不小的胜仗。
毕竟从明面上来说,日军的核心战力仅仅只有关东军一个旅团外加中国驻屯军的不到一万的兵力。
只要中央军的四个师能进入平津,不说反推日军,守住华北的门户照理讲问题不大,即便是战况不利,也不至于立马溃败,扼守平津二地,依旧可以调集军队施以援手。
在这种情况下,老蒋的心中已经有了全面抗战即将到来的预感,站在云雾缭绕的庐山,俯视着这片土地上的壮丽与神奇,老蒋终于做出了“必抗战”的决心。
同天上午,庐山通电全国!
号召全国人民共同抗战,老蒋在庐山汇集各路名流要共商国计,而就在这一天,曾经在中国土地上争权夺利,兵戎相见的各路军阀的复电均是“热烈响应”。
而在不到一周之后,国民政府成立了以蒋为大元帅的战时体制,竹石清老叔的老长官程潜被任命为参谋总长、白崇禧为副参谋总长。
中国作曲家麦新,在此时此刻创作了《大刀进行曲》,全国开始传唱“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而这首歌不久后成为了二十九军的军歌。
全国的抗战热情空前高涨,但平津地区的防守军队却苦不堪言。
丰台,正午过后,雨势渐停,灰蒙的天空隐约露出半分霞光。
鬼子的枪火渐停,激战半日,孙团打退了鬼子的两次冲锋,自身伤亡超两百余人,重伤二十人,轻伤者不计其数。
临时构筑的战壕在雨水的浇灌下已无法踏足,一脚下去重重的淤泥便会黏附大腿,使人难以行动。回过神时,众人就跟一个个泥娃娃一样,脸上带土,鼻头沾灰,脚下踏泥。
孙毅蹲在丰台站的边上,愣巴巴叼着湿烟,也不见火星,嘴里喃喃道:“狗日的小鬼子,到了中午了你们回去吃饭去了,我的弟兄们还饿着肚子呢。”
三营的原丰台驻地此时已改成了临时伤兵所,只是没有医生,战士们只能靠着仅有的一点绷带储备自行包扎,重伤员躺在床上,咬牙坚持。
手脚还利索的人在收容战士们的尸体,竹石清从一片血腥味中走来,缓缓走到了孙毅的身边,双目无神,声音像是从喉咙里闷出来的:“团长,夏营长...没了。”
在刚刚结束的冲锋里,夏启东为流弹所伤,直接打到了胸口,当场血流不止,冲锋结束后,尽管医务兵竭尽全力止血,但夏启东没能抢救回来,最终将生命定格在了三十二岁,除他之外,还有一名连长阵亡,两名排长负伤。
孙毅咬着腮帮闭上了眼,沉沉地点了点头:“知道了,方参谋怎么样了?”
“被子弹擦了一下,到后边缠绷带去了。”竹石清缓缓坐下,双腿一软瘫靠到了后面的木箱棱面上,“团长,照这么打下去,天没黑全团都得报销在这。”
“竹石清,你带人去宛平吧,咱们团不能都折在这。”
孙毅蓦然回首,歪着脑袋看着竹石清,一字一顿地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