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清宫。
所有人都陷入了沉默。
唯朱祁钰那肆意,尽显坦荡的笑声肆虐,落于场中众人耳中。
一时之间场中群臣的脸色变幻莫测,显得格外精彩,气氛也在此刻,变的极为的诡异,不少人看向朱祁钰目光中,皆有异色流转。
将此情此景尽收于眼底的孙太后,可谓是被气的浑身止不住的颤抖起来。
说实话。
站在她的角度,在于谦那番言语后,她确确实实的想要将朱祁钰拉下入场,以此将朱祁钰脑袋上给扣上一顶逼宫篡位的帽子,但她真的做梦都没想到,其居然能够如此巧舌如簧。
明明想要那个位置,明明就是那个意思,却能够将话语给说的这般的冠冕堂皇,婉然一副君子坦荡荡的模样,隐射暗喻她不就成了小人了吗?
不过此时此刻,她也是顾不了那么多了,甭管是小人也好,君子也罢。
于她而言,既然朱祁钰敢这般明目张胆的站出来,彼此之间的关系以及某些问题,也就无疑是摆到了台面上,亦算是彻底撕破了脸皮,那就不要怪她心狠手辣了。
不管别人如何想,她绝对要乘此机会,彻底将其给钉死,不可能再留有给朱祁钰半分的活路。
想着,想着,孙太后眸子中狠厉杀意肆虐,怒声道:
“好好好.....”
“郕王,任你巧舌如簧也好,能言善辩也罢。”
“黑的终归是黑的,永远也不可能变成白的。”
“逼宫篡位,这等逆行,罪责你摘不掉,也逃不过......”
说着,孙太后半眯着的双眸猛然睁开,直勾勾的盯着愣在原地,陷入两难境地的禁军将士,下令道:
“混账!”
“你们都眼瞎耳聋了吗?”
“还愣着做什么,还不赶紧将眼下这两个逼宫篡位、居心叵测的逆贼给哀家拿下!”
此言出。
愣神的禁军将士,神情骤然一肃,眸子中闪过一抹为难和尴尬,却也不得不硬着头皮上前,原本已然归鞘的大刀‘噌’的一声再次离鞘,正欲将于谦和朱祁钰两人给拿下。
“慢着!”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原本沉寂的一干群臣中,身为先帝托孤辅政大臣,又为礼部尚书的胡濙,此时此刻面对这等乱局,也是不得不硬着头皮站了出来。
“哎......”
喝止了禁军将士的举动,他紧跟着一声长叹,缓缓抬起头目光投向站在高台上,双眸泛着冰冷杀意的孙太后,微微躬了躬身子,劝解道:
“太后,此事万万不可。”
此事非他站边谁,实乃以眼下动荡的时局而言,不管是于谦这个兵部侍郎也好,朱祁钰这个郕王也罢,于朝廷而言都是极为重要的存在。
倘若真的任由孙太后处置,将眼下的两人拿下诏狱,那么势必会导致本就动荡的时局,变的愈发的动荡不安起来,同时也是在给整个北京城为官者、将士、黎明百姓,都在传递一个极为危险的信号。
那就是已然面对这等危局,这等危险的情况了,朝中居然还在搞内斗、排除异己,都还不能够齐心协力。
如此情况,又怎让整个北京城的官员、将士、黎民百姓相信,他们能够守得住北京城,能够抵挡住异族贼子的铁骑攻伐,届时必使本就已经骚乱动荡的北京城,局势变的更加的难。
稍有不慎,此事就将变成,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草。
他年岁虽已七十载有余,对于朝堂的事情过问不多,插手事情甚少,但在其位谋其事,又因其乃是先帝托孤辅政,拥有这等特殊身份。
别人可以装聋作哑,选择爱惜羽毛独善其身,他却是无论如何都没办法,也没办法眼睁睁的看着局势往不可控地步发展。
还有最重要的一点,那就是他比任何人都清楚,此件事情上,不管太后愿意也好,不愿意也罢。
另立新君、另立长君,都是势在必行的事情。
只不过时间早晚,仅此而已。
时间长则乃是双方彼此妥协,找到一个彼此都能接受的临界点,不如现在这般突兀,打了所有人都措手不及,造就这般尴尬局面。
虽眼下事情,非他所想这般发展,亦打乱了他的计划。
但事已至此。
哪怕胡濙心中不愿趟这趟浑水,也不得不选择站出来,同时表述自己的鲜明立场,这等大事上,万万容不得两面三刀、左右摇摆骑墙派存在。
顷刻间。
场中所有人的目光,都汇聚在劝解的胡濙身上。
胡濙的出现,令原本准备一鼓作气,以解心头之患的孙太后面色骤然狂变,紧跟着心也在此刻瞬间落入了谷底,她怎么都没想到,在她占据礼法大义的情况下。
身为礼部尚书,又为先帝托孤辅政的胡濙,居然会率先站出来,出言劝解阻止她。
“胡尚书....”
“您您您....您执掌礼部,对于天家伦理、大位继承,此间的规矩和定律,当是比任何人都清楚。”
“而眼下于谦和郕王两人,当着咱们所有人的面,言这等逼宫篡位的谋逆言论,做出这等违背礼法大义的事情。”
“您为何要阻拦哀家......”
“您真正应该呵斥、阻拦、抨击的,不应该是于谦和郕王这两个目无礼法大义、居心叵测,行逼宫篡位逆举的贼子吗?”
“尔此举,如何对得起先皇塌前托孤,将此刻还身在贼寇手的陛下,宫中尚在襁褓中的嫡皇子于何地!!”
听了这话,胡濙苍老满是皱纹的面色变了变,眉头拧作一团,沉沉的叹了口大气,收回了与之对视的目光,亦不敢与之对视,默默的低下了头。
随后他顿了顿,犹豫敦促了片刻,终归是朝着孙太后位置,缓缓的跪拜了下去叩首,沉声道:
“太后娘娘.......”
“非老臣不知礼法,不懂大义。”
“实乃,礼法也好,大义也罢。”
“皆重不过江山社稷,天下的黎民百姓。”
“倘若先皇知晓,应也会理解当下的局势,理解老臣的苦衷。”
“恳请,太后娘娘三思!”
“当以大明江山社稷,天下黎民百姓、大局为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