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金土地合作社的组织与管理

一、合作社概况

在2017年我们调研时,塘约已经基本实现全民股份制,921户农户的全部或部分土地入了合作社,他们成为股民。合作社通过股东大会确定500元占一股,水田折价为700元一亩,旱地500元一亩,坡地300元一亩。

至2017年7月,塘约金土地合作社一共5800多股,全村占股份最多的一家有10股,最少的有2股。合作社全部是土地折价入股,不允许资金入股。股份可以继承,但不能够转让。2016年,有村外的人想投5万元钱入社,合作社没有接受,以防资金进来稀释合作社的股份,把盈利分走。2017年,还有村外的人想购买塘约村的土地,合作社要抱团发展,也没有接受。合作社现在一共有7个蔬菜种植基地和一个正在建设中的蔬菜大棚,面积加起来有1720亩。除了蔬菜基地,还有1600亩果树基地,种李子、石榴、核桃等。

塘约村党支部领导着金土地合作社的发展与治理。邱大海、张昌友、杨定忠和杨天胜四个村党支部委员会委员分别兼任合作社的副理事长、理事和监事等。合作社主要从事蔬菜、花卉、水果和绿化树木的种植销售,也开展鸡、鸭、鱼、鹅等养殖销售,为成员提供必要的农业生产资料等。在项目实施中,村“两委”领导合作社理事会开展项目选址、入户动员、协定协议、签订协议、协议具体实施等,监事会负责全程监督。

塘约村近年加强了基层组织建设,提高村“两委”成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村“两委”成员通常在每周五的下午5点钟开例会,迟到会被罚款。在例会上,相关人员要汇报财务和账目收支情况,当前各自工作完成情况,等等。另外,成员们还要一起讨论和分配下周工作任务。之后,各成员就去田间地头或工地脚踏实地地开展工作。成员如果连续3周都没有完成正常的工作任务,就不能继续担任村干部了。

合作社还设意见箱和公示栏各一个,每周收集一次意见及建议,由村“两委”监督执行,对发现违规的成员,给出处理意见;内部财务结算每月一次,项目进度及账目收支情况每月公示,财务报表每季度公示一次,且上交合作社主要负责人及村委会分管领导。

二、合作社结构

塘约村金土地合作社下设有三个专业队,分别是农业队、运输队、建筑队,还有妇女创业联合会、红白理事会等。不过,目前只有农业队是独立核算的经济组织,村集体从中提取30%的经营利润。村里的运输和建筑业务会优先让运输队和建筑队承接,村集体还会给他们无偿介绍村外的业务。妇女创业联合会、红白理事会等是公益性的组织管理平台,村集体会给它们一些经费。塘约村只有一个会计和一个出纳,实行账目、资产和资金等的统一管理。

农业队主要承担种植蔬菜的任务。农业生产中的种植品种由村“两委”召开会议讨论决定,成员们会根据市场情况和本地土质等生产条件考虑种植哪些品种的蔬菜。他们还会根据以往经验等考虑如何卖个好价格,如何规避市场风险,并规定每种农产品的亩产量、成本费用和保底收购价格等指标,下达任务时通常结合实际情况取中间数。目前,农业队的日常管理主要由罗光辉、唐从富和张老五负责,他们负责对各个农业基地进行检查考评。其中,罗光辉负责统筹管理,目前主要在抓山东寿光基地的建设。唐从富负责生产技术,他几乎每天都要下地检查各种农作物的生长和病虫害情况。张老五负责销售,掌握市场信息,对接20~30个经常联系的客户,开具收购、销售票据。

塘约村金土地合作社的销售团队现在已经有十来个人,之前,合作社专门派人去贵阳蔬菜批发市场了解蔬菜买卖情况,学习如何销售蔬菜。合作社在当地的种植规模是最大的,货源有保证,旺季基本每天都有蔬菜销售,可以降低收购方的运输成本。现在合作社的蔬菜供不应求,基本不愁销路,很多菜早就被抢购了,收购方经常买不到菜。合作社既可以把蔬菜卖到超市,也可以卖给学校等机关、单位。目前,收购合作社蔬菜较多的是贵州供销社办的贵农网和一个私人菜贩,学生营养餐供应商的需求量不大。收购方一般对接批发市场和超市,不会直接卖给消费者。蔬菜流通的差价大,例如一种蔬菜的收购价是每斤7角,卖到批发市场每斤就是1.1~1.2元,消费者购买每斤就需要支付2.5元了。不过,目前合作社的一些蔬菜生产供应不稳定,只能供应当地市场,不能销到安顺、贵阳等地,也没有条件直接对接批发市场或超市。合作社种植羊肚菌已经两三年了,一直通过电商平台卖给消费者。羊肚菌亩产200斤左右,新鲜的每斤卖100元,干的每斤卖1000元。合作社会烘干了再卖,提高其附加值。2017年,合作社平均每月销售额10多万元,一年中有两个月没有蔬菜销售。合作社正打算通过轮作,调整种植结构等,使各种蔬菜有计划地上市,解决蔬菜销售存在空档期的问题,保证每周都有新鲜蔬菜销售。

目前,合作社下设七个农业基地。每个基地是按地片划分的,每个村民小组都有一个农业基地,村民都有在所属片区干农活的机会。每个基地面积为150~200亩,最大的莲藕基地将近200亩。此外,还有香菇和羊肚菌的种植基地,后者有七八十亩。合作社对各基地实行统一用种、用肥、用药等,并统一销售和发放工资,但不统一管理。农业基地的日常管理承包给本村的村民,承包管理者与合作社签订协议,每人可以管理50~80亩基地,他们实行包产制,须保量完成任务。除村支书、村委会主任和年龄大的几个村干部之外,7个村干部各负责一个基地的监督管理工作,监管基地的除草工作、病虫害防治状况、蔬菜销售情况等。

农业生产基本实行的是企业化管理,市场化运作。各个基地承包管理者一般自己承担运送农资、垄厢等重体力活,种植、采摘等则请当地村民干,通常是按天计算报酬,如果需要加班,就得额外支付加班费。承包管理者每次记好干农活的村民数量、姓名以及所干农活的种类、时长等,上报给合作社,合作社每月会按相应标准发放工作报酬。在地里干活也不能迟到早退。男性一般操作农机、除草等,妇女一般负责种植、采摘蔬菜等。

农业队的管理人员和基地承包管理者会经常碰面,统一思想。他们每周四晚上7点召开例会,讨论和记录农业生产中的问题,如有问题不能及时解决,可以在次日召开的村“两委”会议讨论。承包管理者必须严格按照合作社的要求组织开展蔬菜的种植、管护、采摘等工作。每种蔬菜的每亩种植株数都有统一的要求,施肥和喷洒农药要根据技术员的要求做好相应记录,剂量不能随意变动,以保证农产品的安全。田间管理需要精耕细作,要及时除草、排灌水,准确反馈生长、病虫害情况等。因为来塘约村的参观者逐渐增加,合作社特别要求对观光大道旁的蔬菜基地及时除草,以维护塘约形象。

农机服务队成立于2015年,为合作社提供农机服务。土地集中之后,合作社需要平整土地,建设成片的农业基地。由于附近没有大型农机,合作社先后购买了4台大型拖拉机、9台小型农业机械(旋耕机、开沟机、垄厢机等),总价值为五六十万元。购买农机获得了部分资金补助。

购买机器之后,合作社又召集村民学习农机操作。现在合作社一共有7个农机手,年龄都在35~50岁。大型农机由农机手负责操作,为各个基地服务;小型农机配备给基地承包管理者使用。农机手拿计件工资,翻挖一亩地得100元,油费和机器损耗费都由农机手承担,以减少公家机器的不合理损耗。每个农机手每月要在合作社出工十四五次,净收入大约2000元,完成任务之后也可以承接外面的农活,平均每月总收入3000元左右。

合作社统一为工作跟机器有接触的农机手、装卸蔬菜的村民等20个人购买了保险。农机服务队队长负责农机的维护和维修。今后,合作社可能还会考虑把农机按折旧价卖给农机手。

在合作社成立之前,塘约村的部分村民就购买了货车搞运输。合作社成立之后,村里搞建设带来不少运输业务。于是,合作社就组建了运输队,有车的村民可以参加运输队,承接村里的运输业务。合作社现有大中型货车50辆,运输队队长会对运输队的车辆进行统一调度管理。村里的运输费一般都按每立方米11元计算。为了保证公平,运输队一般会安排车辆轮流运货。另外,运输队还可以以集体或个人的名义在外承接运输业务。运输队没有留存利润,开中型货车的月收入1万元左右,开大型车的月收入2万~3万元。

此外,合作社现在正在与招商局引进的深圳的一个电子厂合作,在村里修建简易厂房,承接该厂的来料加工。合作社还计划开办毛衣针织厂、木材交易市场、食用菌加工厂和养猪场,以解决村民的就业问题。合作社的妇女创业联合会也尝试着组织妇女们从事家政服务,却发现难以组织起来,因为村里的多数妇女不好意思从事家政服务工作,也不愿意做。

合作社开展的项目较多,成员们在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干得热火朝天。合作社一般会优先考虑让班子成员或村民承接工程或施工任务,但也会把一些项目对外发包。相关负责人会预估工时、费用等,如果觉得请外村人更划算,就发包给外村人。不过目前来看,合作社还是不能完全避免经营风险,比如2017年合作社200亩葱的种植项目就亏本了。

三、合作社的激励机制与盈余分配

兼顾公平和效率向来是管理中的难点,塘约村金土地合作社的激励机制与盈余分配既注重了公平,又基本上兼顾了效率。注重公平,一是指村“两委”班子成员与在基地干农活的普通村民的收入差距不大,他们的年收入为2万~3万元;二是几乎所有人都面临考评,而且是民主测评,相同岗位工作人员拥有同样的机遇。兼顾效率指合作社对日常管理人员和基地承包管理者的激励比较明显,管理得不好的可能会被扣除部分管理费,管理得好的还可以额外分得超产收益的70%,这能够激励他们积极为合作社创造效益。

2016年之前,合作社多数工作人员领取每月2400元的固定工资,全体人员的奖金由村民民主评议,针对个人工作情况,投票表决,分上、中、下三等。2017年之后,合作社采取一些公司化的运作方式,开始实行成本核算,加大对工作人员的激励,除运输队队长等人每月领取2400元的固定工资之外,合作社日常管理人员、基地承包管理者等都按绩效领取工作报酬,这激励有能力的工作人员努力创造效益。通过成本预算,合作社可以计算出各个基地的种植成本和其他费用。比如一个面积为100亩的基地,合作社根据种植计划估算出需要多少种子、化肥、农药和人工支出等,年底再按照实际成本进行核算,节省部分归基地承包管理者,超出预算的部分也要从其收入中扣除。

合作社的日常管理人员罗光辉和唐从富要对所有基地的运营负责。他们的基本工资是每月4000元,年收入上不封顶,获得与效益最好的基地承包管理者一样的收入。销售人员在保底收入之外还有提成。

合作社要求各个基地承包管理者严格按照要求管理,一般会优先解决农业生产中的问题。如果合作社的计划、决策等出了问题,由此造成的损失就由合作社承担。如果基地承包管理者没有严格按照合作社的要求管理,由此造成的损失就由基地承包管理者承担。基地承包管理者领取绩效工资,其收入与其基地的效益挂钩。产量达到规定任务,就可以得到每月每亩40元钱的管理费;超产部分就和合作社按7∶3分成,即70%的超产收益归基地承包管理者,30%归合作社。例如,合作社规定每亩香葱的产量要达到3000斤,超过3000斤的超产收益基地承包管理者和合作社就按7∶3的比例分成。

村“两委”班子成员、合作社的日常管理人员和基地承包管理者每月最多可以预支2400元的工资,年末绩效考核决算之后再多退少补。

基地承包管理者常常会邀请熟悉的村民来干农活,干活的村民一般不会偷懒,多数村民觉得不好意思偷懒。之前,请村民在基地上干农活是按天计算工钱。2016年村民每天劳动8个小时,工钱是80元。2017年村民每天劳动11个小时,工钱是90元。2017年之后,合作社可能会逐渐采取计件制等方式,例如,辣椒采摘就按采摘的重量算工钱。合作社也可能会按照土地面积(亩数)来计工,或采取定时包工的方法。总的来说,做工管理严格了,用工就减少了。

塘约金土地合作社的盈余分配比例是3∶3∶4。盈余的30%归合作社,主要用于购买肥料、种子等生产资料,支付管理费、人工费用等,以保证其正常生产及扩大再生产。30%归村集体,主要用于村里的公益事业,其中的2/3储存起来用作风险保障基金,余下的1/3和统一纳入集体收入的政府拨给塘约村四个村干部的工资,用于支付村“两委”班子成员和聘请的服务人员的工资等。红白理事会服务人员的年总工资为10万~20万元,6个保洁员每人每月工资1000元,每年工资总额为7.2万元。合作社盈余的40%用来给村民分红(二次分配),以保证他们的利益不受损。2016年,合作社盈利202万元,年底分红了80多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