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侦察连长

小屏他们五个的家信都写好了,寄信地址和内容经过周霞亲自把关修改,都审核通过了。

明天,就会有人把他们的信分别带离根据地,从不同地点寄出。

而曦文,却因无处可寄信而心焦。

听到她在床上翻烧饼,小屏说:“要么,你把信寄到我们家,让我大哥往梁越跑一趟,怎么样?”

曦文的心刚欢喜地跳动了几下,细细思量,又灰心了:“不行!那你家信的内容还得修改,很麻烦,而且,你的信也会因为增添了我家信的内容,会不通过的,何况,你哥去梁越送信也未必安全!”

听到“未必安全”四个字,小屏便沉默了。

但是,小屏的这个提议却让曦文灵光乍现,她兴奋地说:“有啦!我有办法啦!”

刘妈当年因为生了女儿后肚子再无动静而被公婆嫌弃

婆家虽只是一个不饿肚子的普通人家,却为了抱孙子完全无视刘妈的存在,又给儿子娶了个小老婆。

小老婆次年就生下了儿子,自此,刘妈在婆家便毫无存在感。

忍气吞声的日子实在过不下去了,她就带着女儿小云回了娘家。

婆家却一次也没到娘家接过她。

刘妈的娘家离陶家很近,她家和陶大夫人还是远亲,她就到陶家做佣人。

小云出嫁后在夫家生的是儿子,但是命运却比她娘更惨,不光公婆、丈夫总打她,连小姑子也打她,有一次被打破了头,差点丧命。

刘妈想把女儿接回来住,婆家说:“她既嫁到我家,生是我家人,死是我家鬼!”

陶大夫人知道了此事,就出面周旋,把小云接回家,并让夫家写了离婚书。

也许是在夫家受到的折磨太多,小云回到家后人显得有点呆滞。

不过,她的生活完全可以自理,她手巧,用破布头做鞋垫子,送到店里寄卖,每月也能挣下一袋玉米面钱。

自从大少爷说曦文被他送出国后,素锦的精神状态就不好,白天强装没事儿,晚上总偷偷掉眼泪。

刘妈每个月可以回家陪女儿三天。

今早,刘妈回来时女儿去店里送鞋垫了。

她就做得午饭,等女儿回来。

算着日子,娘今儿该回家了,小云正好结了二十双鞋垫子钱。

她用那笔钱,给娘买了一袋子桃酥。

娘俩吃饭时,小云说:“娘,昨儿来了您一封信。”

信?

刘妈奇怪了,谁会给自己写信呢?

看着信封上娟秀的字迹,她的心砰砰直跳。

曦文六岁时顽皮,画了一副画。

画上有三样东西,一颗桃子,一件衣服,一堆燃烧的火。

她让娘猜,谜底是三个字,而且是必须连着念的三个字。

循规蹈矩的素锦看了好一会儿,摇头:“桃子、褂子、火,也连不到一块儿啊?”

刘妈凑过来看看:我知道,陶怡然!

此刻,刘妈掏出的信纸上,就画了桃子、衣服和一堆火。

她的眼泪顿时“扑簌簌”落下。

特务毛线帽打算逃跑前的夜里,把重要的东西都焚烧了。

务远从灰烬里捏出半片纸,那是一张纸条,应该是与其他东西一起焚烧后因为纸条的质地较厚,虽然已经碳化,却还保持着原有形状。

务远看见了一行字迹,能辨认出的是“梁越X墨胡XXX号海XX”。

他用相机拍下字迹,怕拍摄的效果不好,又在笔记本上做了临摹。

江海安在梁越生活了十几年,少年时代的他很顽皮,可以说他曾经把梁越的狗洞都钻遍了。

人们普遍对自己青少年时代的记忆,记忆得最深刻、最持久。

江海安趴在梁越地图上看了许久后,缓缓地说:“梁越有个水墨胡同,不知道纸条上的内容会不会是‘梁越、水墨胡同、XX号、海XX’,那个海XX应该是特务的联系人”。

相机拍出的照片确实不是很清晰,但那是最能还原纸条原貌的依据。

照片在团长、政委、周霞、务远手中传递,大家觉得江海安的判断应该是最接近事实的。

“去一趟,眼见为实!”务远说。

务远今年二十六岁,入伍却已经十年了。

十二岁之前,他跟随父母生活在长洲。

他的父母都是地下党,小务远从记事时起就知道自己的家、自己的父母和别人不一样。

家里的窗帘几乎从未拉开过,父母只在家里养一盆仙人球,仙人球只要摆上窗台,最多两天后的深夜,就会有人来到家里。

每次出门,母亲都会用香灰在门口地上轻洒一层,进门前也会检查过地面再进屋。

所以为了攒香灰,家里供着土地爷,土地爷前面的香炉一天到晚弥漫着线香的味道。

这么谨慎父母,却败在了善良上。

一个雪夜,母亲在巷子口遇到一个孕妇,看样子孕妇是不小心滑倒了,母亲上去询问情况,孕妇说她丈夫是个人力车夫,被警察抓了,她想去警局,走得急就摔倒了。

母亲想送她去附近的医院,她说:“姐,不用了,我没事儿,就是身子很冷很冷,能喝口热水就好了。”

母亲犹豫了,但是想着家里随时做着有人上门临检的准备,一个孕妇,更加不可能看出什么反常来。

于是,她把孕妇领回家,打算让她暖和一会儿再走。

因为她根本没有把眼前这个孱弱的孕妇当成特务,所以她忽略了,因为家里是与我党同志交换情报的地方,所以家里的布置和普通家庭绝对不同。

警察入户盘查时发现不了的问题,特务一定能发现。

当时务远和父亲正围在小煤球炉旁等着母亲回来开饭。

见母亲领回来一个陌生女人,务远的后背被父亲的大手轻轻拍了一下,看父亲的脸上没什么变化,还热情地请孕妇坐。

父亲拍自己,是让自己回避,以前家里来人时父亲都是这样。

十几分钟后,务远听到送客声,赶忙跑到客厅里来。

一向对母亲极温柔的父亲用责怨的语气说:“这个女人根本就不是孕妇!”

母亲惊讶地说:“怎么,可能!”

“妇女怀孕到这个月份,都会手肿脚肿,你仔细想一想,她的手肿吗?她脚上的鞋子也非常合脚!而且,她的腰身是软的!”说完,不理发楞的母亲,父亲字母去收拾东西了。

“一定是咱们哪里露出破绽,引起了他们的怀疑,她这一来就得到了验证。你带着远儿立刻去安全屋,我把该销毁的东西销毁后去找你们!”父亲拎出一个一直放在他们床边的那个皮箱,务远偷偷打开看过,里面装着现钞和一家三口的换洗衣服。

母亲木然拉着务远走到门口时扭头看着父亲:“你快点!我们等你!”

父亲笑笑:“快走吧,放心,如果一个小时后我还不到,你们就先走,我会去下一个汇合点找你们。”

这一别,务远就再也没见过父亲。

到根据地后,母亲瘦得脱相了,很长时间里,她都在接受调查。

每晚,都看见她伏案写经过、写检讨。

“妈,爸呢?为什么还不来?”

每次务远这样问时,母亲的眼神都是空洞的:“他去很远的地方了,要很久才能回来。”

一年后,母亲才就任妇联主任一职,与秘密工作沾边的事情,组织上再也不让她做了。

从忻州向荷塘撤离时的战斗中,母亲不幸牺牲了。

那时务远已经参军四年了。

上级在告诉他母亲牺牲的消息时他才知道,那个冬夜,他和母亲离开后不久,父亲就与破门而入的特务发生了枪战,寡不敌众的父亲在重伤失去反抗能力后,饮弹自尽了。

见务远在走神,小奎又叫了声哥。

务远这才回过神,接过小奎递来的饭碗。

他和小奎来梁越已经快一个月了,在和梁越地下组织的同志沟通后,他们也认为纸条上“墨”应该是水墨胡同,因为梁越只有一个带墨字的胡同。

带墨字的店铺,也只有一家“墨香书店”,但那个书店位于闹市区的书市大街,书市大街现在也被日本人打造成了红灯区。

务远和小奎在水墨胡同口,支了个馄饨摊。

他们锁定了一个女人。

那个女人独居,人长得很低很瘦,如果从后面看,会误以为那是一个未成年的女童,可是看脸,她应该有二十出头了。

她在邮局上班,每天按时上下班。

巧得是,她姓海,名字叫海寒香!

她每隔三天,会在晚上八点出来散步,走到鼓楼大街后站在那个鞋帽店门口,好像在等人。

九点后,她就已经回到了家。

莫非,她就是特务撤离到梁越后的接头人?

海寒香近期没有离开过梁越,也就是说她不可能去根据地与特务完成情报的交结。

特务既然打算逃到梁越,那么,他不得把在根据地收集到情报带过来吗?

可是无论从他身上还是家里,都没有找到任何可疑的东西。

难道,东西在枣树林里?

“明天就回荷塘村!”务远恨不能肋生双翼立刻飞回去,他真担心和毛线帽接头的特务会去枣树林里取走情报。

再一想,自己出发前江海安说过,会对毛线帽最后去的枣树林严密监控,他的心里才没那么焦躁。

在小奎的鼾声中,务远终于进入了梦乡。

再有七天就是新年了,虽是清晨,梁越城里还时不时传来孩子们放炮的“叮当”声。

务远靠在府后街口的墙上,看着卖烤红薯的老爹炉子里冒出的烟气,鼻孔里都是烤红薯诱人的香味。

务远和小奎在梁越的行动,依靠的都是梁越地下党的配合。

此刻,小奎去位于府后街的丁家山货,把他们要回荷塘村的消息和梁越的地下党通报一下。

一个少年人,引起了务远的注意。

少年十三四岁,穿着格子呢上衣,围在脖子上的浅灰色围巾已经脏得变成了深灰色。

少年长得眉清目秀,只是脸上看着很脏,应该很多天没有洗过脸了。

该死的鬼子!他们让多少和少年一样原本有着温暖家庭的人变成了孤儿、变成了流浪儿!

少年的目光是空的,即便强烈的饥饿感也不能让他眼睛亮起一丝光来。

是烤红薯的香味,把他从某个栖身的寒冷角落吸引了过来。

务远从附近的摊位上买了十个包子,塞进少年的怀里面。

少年茫然地看着务远,务远则转身离开了。

十分钟后,小奎和老丁气喘吁吁地跑来。

“哥!丁叔问咱能不能晚走两天,帮他们一个忙。”小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