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无心插柳

奏对完毕,李迪和晏殊一同告退。

望着这两位东宫辅臣的背影,赵祯不免开始猜测他们的卡片会是什么品质。

说起来,如果把拥有什么样的臣子当成一个抽卡游戏的话,历史上的宋仁宗也堪称欧皇。

文有范仲淹、包拯、欧阳修……

武有狄青、种世衡……

科学技术方面,有写了《梦溪笔谈》的沈括……

思想领域,有张载和二程……

苏轼、苏辙、王安石、司马光……也都是他在位时入朝为官。

民间更是流行“文有文曲,武有武曲”的传说。

可惜,他知人善任和团结臣下的能力,只能说是一般。

好在,赵祯完全不用担心这个问题。

只要能获得某个臣子的卡片,对方的各项能力、忠心程度,甚至人际关系,全都是透明的。

有了这个倚仗,老刘家邦、秀、备能做到的事情,他也想试试。

“六哥,刚才为什么愿意把玉佩送给别人?”

赵祯正在心里想得热闹,没注意赵恒已经走到了他的身边,笑吟吟地问道。

为什么?

当然是因为“杨家将”三个字,在赵祯心里有着特殊的意义。

而且,杨文广和他年龄相仿,未来也很有可能是个合格的武将,来一手长线投资稳赚不赔。

不过,把这个理由说出来就不合适了。

“爹爹常说要体恤臣民,孩儿一直铭记在心,所以才想对忠臣之后略表安慰。”赵祯一脸认真地答道。

千穿万穿,马屁不穿。

不是我聪明,而是爹爹教的好。

哪个做父亲的,听了这话能不高兴?

赵恒就明显听得非常受用,笑得合不拢嘴。

都说“天家无父子”,其实也得分人。

至少,赵祯很确定,赵恒对自己的疼爱就出自真心。

之前的一次推演中,他见过赵恒的人物卡片,【好感】高达90。

虽然,作为一张帝王卡,绿油油的颜色多少显得有点寒碜。

可又能怪谁呢?

伪造天书、封禅泰山、大建道观……要是再搞几次这种骚操作,变成“白卡”都不冤枉。

赵恒自然猜不到,一脸可爱模样的赵祯正在心里罗列他的罪状,满脸慈爱地说:“饿没饿?快去找你小娘娘吧,不然她又要等急了。”

说罢,他便把周怀政唤了进来,吩咐人送赵祯去用膳。

被他这么一说,赵祯感到自己肚子也真的开始了抗议。

于是起身离开,前往仪凤阁。

……

仪凤阁,距离刘皇后和赵祯所居的坤宁宫不远,是杨淑妃的住处。

这里也是除了资善堂之外,仅有的一处能让赵祯感到自由自在的地方,所以来得很勤。

内侍和宫女也知道他会来用膳,没有先行通传,便直接将他引了进去。

殿内,杨淑妃正靠在榻上闭目养神。

只见刚满三十岁的她一身常服,未施粉黛,却难掩清丽之色。

“孩儿问小娘娘安。”赵祯上前几步,轻声说道。

杨淑妃见他来了,一边伸手揉揉肩颈,一边坐直了身子,“先用膳,吃完了我再教训你。”

赵祯闻言一愣。

我也没做什么错事啊。

怎么向来温柔体贴的小娘娘,突然没来由的要教训自己呢?

意外归意外,赵祯的食欲显然并没因此受到什么影响,依然吃的津津有味。

在他的要求下,餐食中的蔬菜比例明显增加。

不是赵祯不爱吃肉,而是这副身体很可能有遗传病。

历史上的宋朝皇帝,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高的惊人。

光是北宋,就有真宗、仁宗、神宗三代君主中风。

让赵祯如何能不小心?

直到把面前的两盘青菜全都吃完,才心满意足地起身去净手。

趁着这个功夫,杨淑妃的贴身宫女悠兰赶紧在赵祯耳边轻声提醒:“殿下来之前,淑妃娘子刚从坤宁殿回来。”

赵祯扬起脸对她一笑,心里猜出了大概。

从刘皇后那里回来便要教训自己,八成和日讲前有关杨亿的那段小插曲有关。

果然,杨淑妃挥手让内侍和宫女们退下,对着赵祯劈头第一句就是:“我听说,你都开始挑选起先生来了?”

赵祯赶忙把准备好的那套“替大娘娘不平”的理由说了一遍,然后不忘补充道:“孩儿已经知错了。”

杨淑妃面色稍缓,“我知道你孝顺,但你刚刚登上太子之位,根基未稳,笼络人心还来不及呢,怎么能去得罪朝臣?”

同样是要求自己对杨亿以礼相待,刘皇后和杨淑妃的立场却完全不同。

远近亲疏,赵祯心里自有判断。

杨淑妃看他一副受教的样子,气也生不起来了,只是还没忘记继续嘱咐道:“别说是杨亿了,就算是换成把你大娘娘得罪更深的寇准给你当先生,你也要跟着他虚心学习。”

“寇准?!”

赵祯闻言忍不住重复了一遍。

突然听到这个上辈子就很熟悉的名字,他难免有点小兴奋。

和杨家将类似,寇准的故事最初也是从评书里听来的。

不同之处在于,让他印象深刻的,还有一部儿时看过的电视剧,葛优主演的《寇老西儿》。

那部剧可真的有些年头了,连在里面扮演寇准傻儿子的孙皓,都已经是《庆余年》的导演了。

虽然一听到“寇准”二字,赵祯脑海里还是立刻浮现出了葛大爷的形象。

但是他也知道,真实的寇准,非但一点儿都不幽默搞笑,还性格刚强,是个暴脾气。

就连籍贯也不是山西,而是陕西。

之所以会有这么大的差别,是因为他在后世深受百姓爱戴,被编排了太多有意思的故事。

“寇准是谁?怎么得罪大娘娘的?”赵祯顺着话头问道。

“你大娘娘的事不用你操心。”

杨淑妃用手指点了点他的额头,然后才回忆道:

“寇准和杨亿二人是多年的好友,而且趣味相近,都爱喝酒。”

“想当年,辽兵来犯,你爹爹御驾亲征,在澶州前线,不得安枕。”

“只好派人去看当时主战的寇准在干什么,发现他和杨亿两个人一边喝酒,一边唱歌,通宵达旦地吵吵嚷嚷,这才放心睡个好觉。”

听到这里的赵祯忍不住在心中吐槽:

“我这个皇帝爹爹,好歹也是‘高梁河车神’的儿子啊,怎么能一到前线就害怕得睡不着觉呢?”

“难怪历史上记载,是寇准逼着宋真宗御驾亲征的,要不然,这‘澶渊之盟’说不定就要变成‘开封之盟’了。”

杨淑妃又接着说道:“他俩还有一个相同的地方,就是骨头都硬,脾气都倔,尤其是寇准,经常把你爹爹都气得没办法。”

“既然如此,爹爹为什么不罢了他的官?”赵祯问道。

“身为官家,用人不能全凭自己的喜好。”杨淑妃伸手轻抚赵祯的脑袋,语重心长地说:“你爹爹当年被立为太子,就是太宗皇帝和寇准商议决定的。”

“所以,不管寇准脾气怎样,他的忠心都是不用怀疑的,这就是你爹爹重用他的原因。以后,六哥也可以去信任他。知道了吗?”

赵祯笑着点头应道:“孩儿记住了。”

今日的收获着实不小。

不只是对寇准有了更多的了解。

还无意中发现,小娘娘很可能是个隐藏的宝藏。

之前只知道,她对朝政毫无兴趣,却没想过,正是这种聊八卦的心态,让她说起朝中旧闻,简直如数家珍。

对于不能查询往事的模拟器,正好是个完美的补充。

想到这里,品尝着杨淑妃递到嘴边的蜜饯,赵祯笑得更甜了。

———————————————

注1:宋真宗、寇准、杨亿三人在澶州前线的表现,记载于《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十五》:寇准在澶州,每夕与知制诰杨亿痛饮,讴歌谐谑,喧哗达旦,帝使人觇知之,喜曰:“准如此,吾复何忧!”时人比之谢安。

注2:宋太宗与寇准商议立太子的记载,见于《宋史·列传第四十》:帝(宋太宗)俯首久之,屏左右曰:“襄王可乎?”准(寇准)曰:“知子莫若父,圣虑既以为可,愿即决定。”帝遂以襄王为开封尹,改封寿王,于是立为皇太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