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安西军居然还在?

抱着这样的想法,王凌带着两个孩子在营地了逛了一圈,这是一场冒险,但万幸得到的结果是很好的——王凌所过之处,众人尽皆单膝跪地行礼,看向王凌的目光里皆是尊崇与爱戴,对两个孩子也是满口的“少主”称谓。

更甚之处在于,所有男性都在学习王凌的发型,给自己剃了个圆寸,搞得整个营地“尽是胡夷之风”。

骆磊是有点子不爽的,毕竟他是传统的士子,读过“身体发肤、受之父母”的《孝经》的,对营伍中大兴“胡夷之风”自然是十分不满的,也就是同为士子、未曾剃发的李道才让他的心里稍微有些安慰。

但王凌却对此现象很是满意——按游戏机制算,这些人的忠诚度怎么着也能有个九十以上了,由这样一群人组成的社会,对自己和孩子无疑是最为有利的。

对此很满意的王凌在王合等人的引导下来到了这个大帐篷,然后就有人从辎重车上取下酒肉送来,一直吃吃喝喝到了现在,王凌也算是完全接收了自己的“外挂”。

夜色渐黑,营地里也都燃起了点点火把(王凌的第一套自建房就这么果断的被遗弃了),属民们早已进入帐篷里安睡,两队披甲的部曲来回巡逻,整座营地里一片寂静。

除了呼啸而过的寒风和灯火通明的大帐。

“主君!”吃饱喝足的王合作为在场的家将家臣当中年纪最老的一位,当先开口道:“主君率领我等族人远涉万里至此停驻,可是要在这里安养生息、繁衍家族?”

这个问题算是把王凌给问住了,大部队停在这里完全是因为游戏就结束在这里的原因,而他本人则完全不知道这里到底是哪里,实在是不知道怎么回答王合这个王氏老家将的问题(按照设定,王合是王氏老部曲,妻儿老小全都死在了逃难的路上,王越则是二代部曲,年轻人,尚未成婚)。

王凌思考了一下,最终决定把这个问题扔个骆磊这个老土著:“骆先生,你举得此处可适合我族人安居?”

“回禀明公!”骆磊沉思了一下,直到感觉到众人的目光都在他身上时才反应了过来,斟酌着回答道:“某在朔方时曾忝为节度使府判官,曾有幸见过陇右以西的舆图,当时因为好奇,所以便默默的记了下来。”

“年中时某辞官往西,原本打算是经回鹘颉嘎斯部转道庭州南向往西州,最后再往西至安西地界,但没想到刚入草原就遭遇了回鹘内乱,至庭州时又遭遇吐蕃游骑,不得以只能一路往西北而来到了此处。”

骆磊不负自己士子菁英之名,的脑子里有很多东西,几乎是不假思索的侃侃而谈:“若某所记、所估不错的话,我等应当在北庭大都护府嗢鹿州都督府故地,由此向北不到百二十里,应当就是故嗢鹿州都督府治所弓月城。”

“这弓月城当年曾是突骑施(西突厥灭亡后的残部)的小牙帐(陪都)所在,永淳年间,大唐大破突骑施叛军,从此这里就成了大唐属地,后来更是成了嗢鹿州治所,但安史之后大唐便断了西域的消息来源,这里的情况就不为人所知。”

“据从某这半年所收集到的信息来看,弓月城周边成了回鹘、突厥和大食的缓冲地界,只有一些小部落在此放牧,不是这三方任何一家所属。”

“弓月城水草丰茂,曾经也有良田数万亩,也能称得上是一块上好的安居之所,若是明公能够占据此地,广纳汉儿遗民、训练精锐不去,再遣使南下联络安西军残部,未必不能以此重建嗢鹿州甚至是北庭大都护府,为族人争得一片生机。”

骆磊生于、长于藩镇割据的时代,更是为了节度使的割据独立而精心谋划过,因此对于撺掇人割据一方并没有太多的避讳,言语里也没有将朝廷放在眼里,而是说王凌可以自行重建北庭大都护府。

这话对于原生原长的土著来说自然是诱惑力十足的,就连王合等“梦境游戏系统”具现出来的人物,也对骆磊话中割据一方的前景充满了向往。

可偏偏王凌是个后世穿越来的,因此他忽略了骆磊话中的其他意思,而是紧紧的抓住了其中的“重点”——只见王凌“咻”的一声站了起来,难得失态的他言语中满是惊诧和激动:“骆先生说的是安西?可是安西大都护府、安西军的那个安西?”

“骆先生的意思是,这广袤的西域之地,竟还有安西军的存在吗?”

也不怪王凌会失态。

那可是安西啊!!!那是堂堂大唐帝国的安西大都护府啊!!!

在这里,多少诗人远涉万里、投军边塞,在战斗中写下了壮丽的诗篇,开辟了一个叫“边塞诗”的流派,给后世的学生增添了许多的作业。

高适、岑参、王昌龄、王之涣……

这些名字即便是在千年之后,也依旧在书籍里熠熠生辉。

那是一个充满了骄傲与荣光的名词,作为唐帝国西垂的国之利刃,巅峰时期的安西大都护府在长驻兵力只有两万多人得情况下,便能威慑西域四百余国,且一直保持进攻态势,还多次跨过葱岭远征,与阿拉伯帝国等决战中亚,彼时的中华武功之盛,可谓亘古未有。

便是中原板荡、陇右失陷,安西仍然能坚守国土五十载,力保国格不失!等到他们的坚持失败了之后,还要过整整九百五十年,西域才重新归入中原朝廷的怀抱(清统一准噶尔之战)。

玩全甲格斗的,哪一个心里没有个铁马兵戈的梦呢?每一个渴望铁马兵戈的人,又有哪一个不知道安西、不崇敬安西的呢?

满城尽白发,死不丢陌刀,独扛五十载,怎敢忘大唐!万里一孤城,尽是白发兵,生是汉家人,死亦大唐兵。

如果说关二爷的忠义千秋的典范,那王凌是不会有任何反对意见的,但关二爷再怎么忠义,他也只是一个人,但安西的数万军民可是各个都是忠烈千古的存在啊!!!

举个简单的例子,一支志愿军部队在朝鲜战场上因为美军的围追堵截而和国内失联了,等到战争结束的时候,所有人都以为这支部队集体成烈士了,可等到08年奥运会的时候,南韩的总统突然请求国内派遣使者去将这支占据了济州岛、成立了人民政府、独扛了美日韩三国五十余年的部队给接回国,这个消息将给国内造成多大的震动。

这样的丰功伟绩,即使再过上一千年,依然会在国人的史书里熠熠生辉!

骆磊闻言先是一愣,继而回答道:“回禀明公,正是安西军!”

“安西还在?”王凌的声音急促了起来。

“据吐蕃、回鹘诸部的消息,安西是还在的!”骆磊回答道:“安史之后,中原与安西虽然断绝了陆上的交通、失去大规模运输的能力,但还是有断断续续的消息传来,永泰二年(766年),朔方节度大使、中书令、汾阳郡王郭郡王奏请遣使巡抚河西、安西等地,并请置瓜、沙、甘、凉、肃诸州长史。”

“朝廷准其奏请,以云麾将军、左武卫大将军郭昕(郭子仪之侄)为使,奉命前往巡抚河西、安西等地,后加封其为安西四镇节度观察留后。”

“郭将军率郭氏部曲和从征健儿共八百骑往河西,然而出了河西之后便一连十数年都杳无音讯,就在朝廷都以为河西、安西之地尽为吐蕃所有的时候,建中二年(781年),郭将军和伊西庭曹节度使共同遣使借道回鹘来朝,朝廷这才得知安西和北庭居然还在!”

“朝廷遣使往安西和北庭,任命郭将军为安西大都护、四镇节度观察使,安西军士皆升七级,赐曹将军国姓,更名为李元忠,晋北庭大都护兼伊西庭节度使。兴元元年(784年),朝廷再次遣使至安西和北庭,加封李将军为宁塞郡王、开府仪同三司、尚书右仆射,加封郭将军为武威郡王、升安西四镇节度使、开府仪同三司、检校右散骑常侍兼御史大夫、尚书左仆射。”

“除了这些加封之外,朝廷没有也无力给予安西一兵一卒、一甲一粮的支援,到了贞元二年(786年),回鹘可汗遣使来朝,告知了安西全面失陷的消息,朝廷也正式宣布放弃了历代先帝在西域开创的局面。”骆磊暗戳戳的损了一句朝廷。

“可就在三年后的贞元六年(790年),高僧悟空由天竺回国,据他所言,他在疏勒镇见到了镇守使鲁阳将军,在于阗镇见到了镇守使郑据将军,在龟兹城见到了安西大都护、四镇节度使、武威郡王郭昕,在焉耆镇也见到了镇守使杨日佑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