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1989(1)

是你多么温馨的目光

教我坚毅望着前路

叮嘱我跌倒不应放弃

没法解释怎可报尽亲恩

爱意宽大是无限

请准我说声真的爱你

——《真的爱你》Beyond 1989

天蒙蒙亮,洪菱送走最后一批看电影的客人,捏着鼻子把帘子掀开,窗户打开,闷了一晚上的放映厅,酸的、臭的、腥的各种气味交织在一起,简直难以形容。

打扫好放映厅,洪菱提着垃圾出来扔,迎面就看见靠在门口的和明朗。他的衣服似被大力拉扯过一番,歪歪斜斜地挂在身上。离开时带走的包也不知去向,怀里紧紧抱了个蓝印花布包。整个人眼下乌青,双目失焦,灵魂抽离,像一具毫无知觉的躯壳。

洪菱熬了一夜,睡眼惺忪间看到鬼魅一般的和明朗,吓得垃圾脱手,散落一地。

“小和,小和,你怎么了?”洪菱一脚把垃圾袋踢开,拉着和明朗冰凉的手臂往里面带。

直到坐在隔间的小床上,和明朗还是一言不发。洪菱拿起毯子披在他的身上,然后把随身携带的驱鬼符放在手心,双手合十,绕着和明朗念念有词。

突然,洪菱的手不小心碰到和明朗的怀里的布包,和明朗浑身颤栗,哇的一声哭了出来。

洪菱看了看手中的驱邪符,又望向悲痛欲绝的和明朗,一下一下地给他顺着后背:“到底出什么事了?”

“别碰到我外婆!”和明朗小心翼翼地把布包团在被子里,然后扑到洪菱厚实的身上,呜咽道:“我没有见......见到外婆......一面,他们,他们还,还......合起伙来骗我,整整两年,两年,叫我,叫我一直,一直......打钱......没交......医药费,大哥......娶媳妇了......”

洪菱从和明朗断断续续的字句中拼凑出整个事件的经过。

和明朗的外婆两年前就去世了,为了让和明朗继续往老家打钱,全家人没有通知和明朗回来见外婆最后一面,还隐瞒了外婆去世的消息。

这次和明朗突然回老家,只看到了外婆的骨灰罐,而且他从村里人的口中得知,除了必要的用药,父母鲜少照顾外婆,他邮寄回来的大部分钱都给大哥娶媳妇盖房用了。

和明朗发疯似地找父母要说法,争吵半天也没个结果,差点动了手,无奈体力悬殊太大,他直接被大哥按在地上。

剧烈的吵闹声引起了邻里的注意,拉扯不开就请来了村长。父母的做法于理不合,但外婆到底是因病去世,村长除了谴责也做不了什么。

最终,和明朗悲愤交加,只留了车票钱,把身上的1384元和包里的几件衣服甩给父母。在村长和邻里的见证下,彻底断亲,然后抱着外婆的骨灰罐头也不回地走了。

“我恨不得......剔骨还父......削肉还母......”

洪菱这种习武之人,脾气最是刚烈,和明朗的事,听得她气血翻涌。她起身走来走去,无处发泄,一掌劈在收银的木桌上,嘎吱声后,断为两截。

“门口都是垃圾,你搞什......”陈家贵边进门边说,看到断开的桌子,又补充道:“忙的话,我扫也行。”

这一天,富贵录像厅罕见地歇业了。

大门一关,没有桌子的三人坐在地上就着一盘花生米喝酒。

“我这一生好像从始至终都没有被父母期待过。”

“外婆走了,我没有家人了,我都不知道以后做什么活着?活着为了什么?”

“好像我在乎什么,就会失去什么。”

......

和明朗在说自己,又好像也在说陈家贵。

小时候,陈家贵觉得想成为英雄,就要像戏台上的角色一般遇到什么困难都要站在所有人前面,于是他总是挺身而出,为乡里乡亲出头。成年后,陈家贵觉得要被所有人认可,就不能靠父母朋友,须得白手起家挣大钱,于是他悄无声息地开了这个富贵录像厅。

可惜他的想法总是落后一步,他替别人出头,成了别人口中的“出风头”,他费劲经营的录像厅,一直都没有上别人眼中的“台面”。他坚持的道义,他努力的事业,只是依靠村长老窦的“小打小闹”。

除了和明朗的不公,自己的种种不如意,也让陈家贵心中怅然若失,一杯一杯地喝闷酒。

陈家贵和和明朗都有自己的悲伤,洪菱的心却很大,从来没有多少情绪,只有一身蛮力。她左手扶着一杯酒就倒的和明朗,右手忙着给陈家贵倒酒。

“别哭了,我可以做你的家人。”洪菱哄着和明朗。

“贵哥,说句真心话,你就是我的英雄,要不是你预支给我工资,我家洪拳馆就要关门大吉了,我们全家都感谢你。”洪菱安慰着陈家贵。

“不知道活着为了什么,那就为了自己好了。”

洪菱说完这句话后,发现陈家贵和和明朗很认真看着自己。

第二天,太阳照常升起,商业街上家家大门敞开,一切如常。

陈家贵步行来到表兄弟陈永明家,此时的陈永明刚梳洗完,一身西装,精神笔挺。

“阿明,我能不能跟着你干?”陈家贵进门就一句话。

“你是认真的?”陈永明也是习惯了陈家贵的东一榔头西一棒子。

陈家贵点头:“我要做大生意。”

“我这生意不大,但肯定比你的录像厅大,你姑且先学着吧,以后遇到更大的生意你再去。”

陈永明有事着急出门,匆匆交代了陈家贵几句,让他准备准备,三天后跟他一起出发去湖南招工。

最近,村里流言愈发难听,让陈仁达的老脸没地方放。听说陈家贵要跟陈永明去外地做生意,陈仁达一万个同意,让张细妹提前给他收拾好行李,三天后送他上了去湖南的火车。

这是陈家贵第一次出远门,跟着陈永明和他的帮手肖彬彬,一路上火车转大巴,大巴转驴车,终于到了此行的第一站新化县。

陈家贵跳下驴车,溅起土路灰尘一尺高。

“年轻人就是劲大!”

肖彬彬说笑着,背起个高人一头的大包往前走。

“彬彬哥,这趟出门要待很久啊,带这么多衣服?”陈家贵问道。

“一会你就知道了,都是吃饭的家伙。”肖彬彬说道。

三人先在招待所入住,然后陈永明独自去了县政府,不是第一次来这里招工,熟门熟路,很快办好了手续。

第二天十点,三人来到县中心的广场。肖彬彬打开大包,拿出里面的长幅宣传海报,展开挂在两棵大树之间。字大如斗,陈家贵退后几步才看全上面的标题,“深圳特区大厂,高薪招聘普工,福利优厚,包吃包住!”标题下方有十几张整齐排列的头像,并标注着某某某,某年某月入职深圳特区某大厂,几年升至生产线线长等职务,月薪过千元云云。

陈家贵看海报的功夫,肖彬彬又支起一个大喇叭,一阵激昂的音乐过后,“好消息,好消息,深圳特区大厂联合招聘普工,薪资待遇通通从优,底薪100元起......”

广播循环三遍后,原本冷清的广场变得热闹起来,不少人被海报吸引,围拢过来。一身西装的陈永明在石凳上正襟危坐,肖彬彬在一边“陈总,陈总”的叫得欢,不时朝人群喊几句大家不要挤。

“干一个月到手多少钱?”这是问得最多的问题。

“底薪100元,加班按计件算,三月上手后到手150元起,上不封顶。”这个问题陈永明回答得最自信。

“不是吧,比我们生产大队长工资还高啊。”有人感慨道。

“几号发工资?别让我们饿着肚子干活。”有人怀疑道。

“每月15号发工资,进厂合同签订预支一个月工资。”陈永明回答道。

“哦,那还不错。有什么要求?要什么文凭?”

“我们陈总一心想多帮一些乡亲,只要身体健康,手脚勤快就行,你看我初中没毕业就跟着陈总干。”这个问题是肖彬彬回答的。

不一会,已经有不少人动心了,但听说要交30块介绍费,差不多一个月的务农收入,又有不少人犹豫,担心上当受骗。这时,陈永明也不着急,他一般在一个县城会待十天左右。他气定神闲地拿出公司营业执照和县里的审批文件给大家看,解释介绍费实际上是交通费,用来购买去深圳的车票,根本不会进自己腰包,介意的也不勉强,回去好好考虑再说。

陈家贵在一旁观看几天后,逐渐摸清了招工的窍门。如果对方是男性,陈永明一般会和他们讲收入和未来职业发展,通常讲到一条生产线线长会比普工多两倍工资,就有人毫不犹豫回家凑钱了。当对方变成女性,尤其是有父母跟着的女性,陈永明就会拿出一项最有诱惑力的条件,每个月工资的一部分,可以直接汇到家里。

不知道为什么,陈家贵突然想起了死去的红姑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