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 最难之事(一)

对田弘遇,崇祯不想过多苛责,可他本人和田贵妃却是吓得不轻。

只因这皇帝过去的一贯作风就是“以小过而罪人”,很多大员过去不论立了多大的功劳,但只要有一点小过失马上就被重惩,革职都算是轻的,甚至被削籍处理的也不在少数。

虽说最近皇帝变得更有人情味了一点,但过去的惯性还是让人不由自主的担惊受怕。

田弘遇最近颇得圣眷,主持皇商事务还是得力的,可一遇到这事还是瞬间感觉天塌了。

这该死的东虏,无孔不入,竟然将主意打到自己身上。

崇祯只得安抚一番,让他安心办差,不必多想,为平息外界争议,降秩二级,仍命其主持皇商事务。

至于他儿子的小妾,王德化审查了一番,其实就是个普通的扬州瘦马,算不上什么东虏间谍,只能算是增加两人关系的中间人。

这件事说大不大说小不小,说到底只是皇帝和锦衣卫侦破的一件敌特破坏案件,连带着发了一笔横财,连刑部、都察院、户部都没参与,内阁诸人只是劝告皇帝不能再这么任性了。

随后几天时间里,京东先后传来了大城大捷、东安大捷和武清大捷的消息,迅速冲淡了这件事的影响。

没办法,一次次的大捷消息让整个京城迅速沸腾了起来,所有人的注意力都被吸引了。

不少商民自发地在街头点燃鞭炮庆祝,现场就有人载歌载舞,又哭又笑的,显然是太激动了。

又有许多士子自发地到国子监、孔庙等处聚集,高升朗诵《大雅·常武》的句子,泪流满面,“赫赫明明,王命卿士。南仲大祖,大师皇父。整我六师,以脩我戎。既敬既戒,惠此南国”的声音响彻在国子监上空,激荡着每一个人的心。

不少说书先生、戏剧作者也立马看到了其中的机遇,短短几天《平西伯怒参三悍令》《德平县悍令大破东虏》的剧目就已经开始上演了,不知道为什么,大家不约而同地对三悍令的故事特别感兴趣。可能是对比太明显了吧,一个悍令被尚方宝剑给斩了,一个悍令立下大功,一下子就官升了四级,实在太有戏剧性了。

“皇上你听,外面还在欢呼呢”王承恩看着御书房里对窗沉思的皇帝,充满了崇敬。

跟多尔衮玩阴的还真的有了效果,王承恩虽然不太懂军事,可这几次大捷全都是“玩阴的”玩出来了的成果——这点他还是可以看出来的。

实在不可思议,德平之战、大城之战、东安之战、武清之战,竟然没有一次是堂堂正正跟敌人硬拼赢的。

是有点不太好看,可毕竟是赢了,总比一次次丧师失地好。

皇帝果然英明!

以前只是当个口号喊一喊,现在突然觉得有点不一样了,皇帝经卢督臣一点拨,还真的有点英明了。

“就怕乐极生悲呀”皇帝竟然说了这么一句扫兴的话。

不过王承恩完全不在意,“有平西伯和郑大章在,不信东虏能安然返回”

这三边总督郑崇俭经此一战也是声名鹊起,“郑总督巧施连环计”的故事不胫而走,已经有剧团开始创作相关节目了。

不过王承恩恐怕想不到,皇帝此时想的却是另外一件大事——京营的整顿。

京营变革,想想就头疼。

要想变革成功,时机非常重要。

在大明这个国度,保守是一种自然而然的选择,因为大部分掌权者都是从四书五经这样一种意识形态里面长大的,天然就有复古保守的倾向,在这种地方变化意味着不可控,意味着危险,天然就会遭到众人的排斥和反对。

除非形势危急到了不能不改的地步。

除非刀架在了脖子上。

所以,当听到东虏又重新回到了顺天府的地界上,崇祯就知道,办大事的时机到了。

错过这一段时间,等东虏离开了顺天府,返回塞外,那么事情就又难办了,所以必须趁着这一段时间——估计也就不到一个月时间,该办的事儿赶紧办完。

而第一件大事就是对东虏在京势力的打击,已经完成,第二件大事也是最难的事就是京营的一点小小变革。

京营的兵额有12万,这还是崇祯元年清理财政时皇帝与督饷侍郎南居益反复商讨出来的一个数字。

当时还觉得挺有成就的,因为原本的补贴额度比这个还要高,每年耗费166万石大米,经过一番裁减,这个数字降到了144万石,相当于每个士兵每年补贴12石粮食。

这只是米粮,他们还有卫所屯田收入,这块主要依赖于北直隶地区的71个卫所提供。这71个卫按照万历年间张居正的统计,屯田见额有个近4万顷土地。可经过了这么多年,卫所屯田不知被侵占了多少,每年能够提供的财力也是日渐减少,实际的兵力有多少,竟是一本糊涂账。

按照崇祯元年李邦华整理京营时统计,真正堪战的只有1万多战兵,剩下的都只能守城罢了。

……

“皇上,您若想要小臣的命您说一声,小臣绝无二话,可带兵出征,恐怕……恐怕……”

忻城伯赵之龙在御书房突然听到了皇帝要他带4万京营兵东征的消息,噗通一声就跪下了,连连推辞。

这人确实不是傻子,知道此行绝无胜算,可也确实有点无礼。

“忻城伯,你这话就有点让人摸不着头脑了,那平西伯带着大军在北直隶、山东这么久也没说有生命之危吧,你一个全军的统帅,带着几万人还怕保护不了自己?”

“这……这……”

见皇帝还在装傻充愣,赵之龙也有点发怵,“皇上,京营的事情,想必你也知道一点,那些兵守城还勉强凑合,可让他们到外面和东虏野战,恐怕没有胜算”

崇祯苦笑:“那不正好,忻城伯正好利用这个机会,好好地把账给平一下”

“平……账?”

赵之龙的内心顿时翻江倒海,这一天终于还是来了。

崇祯上前扶起这个还算上进的勋贵:“朕知道忻城伯在你们一群人当中还算是上进的,朕对你一向甚为看重,寄予厚望,绝无加害之意,这一点神人共鉴。

可这京营虚额太高了,不但大明朝廷承受不住,连朕也承受不住了,忻城伯想一想,如果这12万士兵都能像勇卫营一样,那大明的情况会如何?”

都像勇卫营一样,不说成祖时代了,至少是宣宗时代。

赵之龙心中暗暗叫苦,嘴上说道:“皇上,京营是有问题,可这都是几十年上百年所形成的,猝然改变,恐怕引起中外震荡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