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不受欢迎的九二发财证
- 1991,我的黄金时代
- 东星卖耳贼
- 2437字
- 2024-10-26 12:00:30
1992年1月19号,周日,辛未年腊月十五。
一大早。
李文远就起床了。
昨晚在黄河路吃饭时,喝了点酒,但他还是控制住了自己,没跟朱颜发生点啥。
时间还长着呢。
心急了,就算吃下热豆腐,也得被烫喉咙!
他在银海有苏樱,在沪海有朱颜,以后也许还有很多女人,要学会时间管理才行。
专一?
痴情?
二十五岁以下的男人,不相信爱情,那叫可悲,因为他们没有体验过生命的狂野与火热。
但二十五岁以上的男人,还相信爱情,那叫愚蠢!
金钱和权力,才是这个年纪的男人,应该挖空了心思去追求的东西。
心理年龄已经五十一岁的李文远,早就过了狂野和火热的年纪了,他只想安安静静地当个时间管理美男子。
因为家里没座机。
他去邮政局取出七万块钱的电汇后,就给苏樱打了个电话,让她去通知老妈林慧,在1月28号的时候,把卖调料与有奖销售的新进收益,全部电汇给他。
当然,他没有告诉父母和苏樱,他准备做什么。
有些事,自己知道就行。
他要把所有的钱,都砸进九二发财证里。
毕其功于一役。
过了1992年2月1号,他这辈子啊,就再也不缺钱了!
……
带上钱的李文远,走进了天目路上的工商银行。
认购证在全市大多数银行网点,以及券商营业部,都有销售。
虽然没有沪海的身份证,但他还是有办法买到认购证的,只不过不能买多了。
七万块钱,可以买两千三百三十三本认购证,他准备每个网点买一些,一天买个几家网点。
就能神不知鬼不觉地买齐这么大量的认购证!
“买什么认购证啊,侬不要瞎搞好伐啦?那东西,骗人的啦!”
银行的大堂,一个中年妇女不耐烦地说道,在她对面,是负责推销认购证的工作人员。
“大姐,这个能赚钱的,不骗你!”
“我才不信嘞,三十块钱一张,抢钱哦,赚钱?能赚钱的事儿,你会推给我?天上不会掉馅饼,只会掉井盖!小赤佬!”
中年妇女提着装菜的塑料袋,扬长而去。
“这位先生……”
一个中年男人打断工作人员的话:“别扯淡,我是上外的教授,教国际贸易的,跟你讲,这玩意儿,就是骗人的,一年总共才发行十来只股票,摇号?能摇到几个人?”
“还是有中奖可能性的。”
中年男人冷笑道:“你可就拉倒吧,几率太低了,三十块钱,我好几天的工资了,拿来买一张废纸,小伙子,你为拿提成,真是良心都不要了啊!”
“……”
工作人员被这个上外教授,怼得说不出话来,满脸通红。
大家都知道,认购证这玩意儿,不值钱。
只有他这样没背景的新人,才会被领导打发来负责销售,提成什么的,他想都没想过,能卖出去就不错了。
李文远微微一笑。
为什么92发财证,能成为华夏金融市场永远的传说?
除了几百倍的造富效应外。
最关键的,就是发行时,大家都不相信这东西能赚大钱,纷纷拒绝。
“今天,你对我爱搭不理,明天,我让你高攀不起!”
能够被每个普通人掌握的财富啊,却又被自己亲手推开,这种感觉,才是它成为传说的根本原因。
如果认购证一直让人高攀不上,那也就没那么多遗憾了。
李文远知道,没有前一世的记忆,他就算有七万块钱,也不敢来赌上一波。
为什么王首富要说“清华北大,不如胆子大”?
因为他发家的九十年代初,大部分普通人,都是凭借胆子大,闯出了一条血路。
在这个时间段,能够成为富豪的,只有两种人。
一种,是红孩儿。
另一种,就是胆大包天的平民赌徒!
李文远并没有一来就上前购买,而是坐在大厅的椅子上,观察了一会儿。
他得确定这一世的认购证,也没有人买!
一个小时内。
前来购买认购证的,只有三个人。
两个都只买了一本,纯粹是买来玩玩的心理,有一个买了十本,说是赌一把。
一切的迹象,都表明上一世发生的事情,在这一世,继续发生!
没有任何改变。
九二发财证,完全不受沪海人民的欢迎!
“小兄弟,我买一百本认购证。”
一个男人的声音,打断了李文远的思绪,“这是三千块钱。”
他转头看去,是个四十多岁的儒雅中年人,衣着考究,手上还拿着一个驴牌手提包。
儒雅中年人从手提包里,取出一叠厚厚的四伟人头像。
“一百本?!”
负责推销的银行工作人员,大喜过望,“先生,您请坐,我去给您倒杯水!”
儒雅中年人笑道:“不用了,你拿给我就行,不过呢……我是之江人,没有沪海身份证。”
认购证在发行的时候,就定下调子,只为沪海人准备。
因为沪海人当时华夏最富有的群体,必须有沪海本地身份证,才能购买,每张身份证的购买数量不限。
可惜沪海人对有关部门的偏心,却毫不领情,直接把这玩意儿当作了废纸。
工作人员的脸上,露出为难的表情。
他是个刚进银行的新人,并不知道有些规定,只适用于书面上。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小王,你去忙别的事吧,这位先生,交给我来接待。”
一个身材高大的中年眼镜男,从银行柜台里走了出来,跟儒雅中年人握了一下手,“我叫沈勇,是这家营业部的负责人,先生怎么称呼?”
儒雅中年人笑道:“陈晶义。”
听到这个名字,李文远愣了一下,这人他知道。
之江民企老板,不仅自己拿钱买认购证,还给自己的职工,也买了一点当作分红。
是这个“造富浪潮”中,下注最大的人,买了整整一万本认购证!
一万本!
五千块钱一本,他就赚了整整五千万!
1992年底,资产迅速膨胀的他,就以145万元,拍下沪海素有中华第一街之称的石头城路六家国有、集体商店。
成为改革开放后,第一个收购国有企业的民营企业家,此举轰动全国。
不过若干年后,历史却跟陈晶义开了个残酷的玩笑。
拥有近十亿身家的他,在投资“水变油”骗局后,因破产而失踪了。
胆大,成就了他,也毁了他!
“陈先生,没有身份证,也没有关系。”
沈勇笑道,“你把钱给我,我用自己的身份证登记,然后把空白的认购证拿给你。”
“你手上有认购证,在认购摇号时,找一个沪海本地人当人头,给点辛苦费,就行了。”
当时的人们,就算是银行、券商的专业人员,都不知道三月初,会全面放开参与摇号的政策,也不知道有五十支新股上市的政策。
他们都以为,就那么几个中签的机会,就算中了,也没多少钱。
陈晶义皱了皱眉头:“那到时候会不会有什么手尾啊?”
沈勇摇头道:“绝大多数沪海人,都不买认购证,据我所知,今天开售之后,大额购买的,都是像您这样有眼光的外地企业家,一买就是几百本、几千本,到时候法不责众,券商也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
果然是内行,一眼就看到了问题的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