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来深三十年,从五金店小学徒到文化产业商人
我叫郭志标,未满二十岁时,便怀揣着对未来的憧憬和懵懂的勇气,踏上了深圳这片充满机遇与挑战的土地。那时候的我,眼中满是对未知的期待,心中只有一个简单而坚定的目标——让家人不再为温饱发愁。
初到深圳,这座城市的繁华与活力让我既兴奋又有些不知所措。高楼大厦林立,车水马龙的街道仿佛是一条奔腾不息的河流,而我则是其中一颗渴望找到自己方向的小水滴。我像大多数年轻人一样,从最基础的工作做起,在一家五金水电店里当学徒。
每天天不亮,我就起床,简单洗漱后便匆匆赶往店里。店里的工作繁杂而辛苦,搬运沉重的五金材料,学习水电安装的技术,清理杂乱的仓库……一天下来,身体疲惫不堪,但我从未有过一丝抱怨。因为我知道,每一份努力都是在为未来积累,每一滴汗水都有可能浇灌出成功的花朵。
夜晚,当城市的喧嚣渐渐平息,我独自一人回到狭小的出租屋。房间里只有一张简陋的床和一张破旧的桌子,但对我来说,这里却是梦想起航的地方。我会坐在桌前,借着昏黄的灯光,学习相关的知识,研究行业的动态。我深知,只有不断学习,才能在这个竞争激烈的城市中立足。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逐渐掌握了五金水电行业的技术和经营之道。凭借着自己的勤奋和努力,我开了一家属于自己的小店。虽然店面不大,但这是我梦想的第一步。我用心经营着每一个客户,注重产品的质量和服务的态度。慢慢地,小店的生意越来越好,我也开始雇佣了一些员工。
然而,我并没有满足于此。我深知,要想真正实现自己的价值,承担起更大的责任,就必须不断拓展自己的事业版图。于是,我开始关注其他行业的发展,寻找新的机遇。
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我接触到了文化产业。当时的深圳,正处于改革开放的浪潮之中,文化产业也开始崭露头角。我敏锐地察觉到,这是一个充满潜力的领域。虽然我对文化产业了解不多,但我内心的那份执着和勇气告诉我,要敢于尝试。
我开始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学习文化产业的知识,参加各种相关的培训和讲座,与行业内的人士交流探讨。在这个过程中,我遇到了许多困难和挫折。有人对我这个半路出家的人表示怀疑,资金的压力也时常让我喘不过气来,但我始终没有放弃。我相信,只要持善心,用对人,就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
经过一段时间的筹备,我终于迈出了进军文化产业的第一步。我投资经营了一座艺术城,将自己对文化的理解和热爱融入其中。从选址到装修,从招商到运营,每一个环节我都亲自参与,力求做到最好。那段时间,我几乎没有休息过一天,每天都在忙碌中度过。但看着艺术城一天天的变化,心中充满了成就感。
艺术城开业后,面临着各种各样的挑战。市场的认可需要时间,客户的培养需要耐心,运营成本的压力也如影随形。但我和我的团队并没有退缩,我们积极开展各种宣传活动,举办艺术展览和文化交流活动,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关注。渐渐地,艺术城的知名度提高了,生意也逐渐走上了正轨。
在艺术城取得一定成绩后,我并没有停下脚步。我又相继投资了传统文化博览园、民俗博物馆、民营文房四宝博物馆和陶瓷博物馆。每一个项目都倾注了我的心血和汗水,每一个场馆都承载着我对文化传承和发展的责任。
在这个过程中,我也遇到了许多志同道合的人。他们有的是艺术家,有的是文化学者,有的是普通的员工。我们一起为了共同的目标而努力,一起克服了一个又一个的困难。我始终相信,团队的力量是无穷的。只有大家齐心协力,才能创造出更大的价值。
随着事业的不断发展,我所担负的责任也越来越重。公司的几百名员工的生计和发展前途都压在了我的肩上。我深知,作为一名企业家,不能仅仅以追求利润为目标,更要注重社会责任感和社会效益的结合。我努力为员工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发展空间,关注他们的生活和成长。我希望每一个在我公司工作的人都能感受到家的温暖,都能在这里实现自己的梦想。
同时,我也没有忘记自己的家乡和乡亲们。当得知有乡人在深圳立足困难时,我总是热心地伸出援手,为他们提供帮助和支持。我带领年轻人创业,分享自己的经验和教训,希望他们能够少走弯路,早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回首这二十多年的创业历程,我感慨万千。我见证了深圳改革开放以来的巨变,这座城市从一个小渔村发展成为国际化大都市,可谓日新月异。我很庆幸自己能够扎根在这里,与改革开放的时代脉搏紧紧相随。我是幸福的,因为我用自己的努力和汗水,实现了自己的梦想,也为社会做出了一份贡献。
如今,宝安大阔步面向国际平台发展,焕发着前所未有的活力。我知道,这是一个新的机遇,也是一个新的挑战。我希望更多的年轻人能够像我一样,勇敢地追逐自己的梦想,在这个大舞台上展现自己的风采。我愿你们历经奋斗,最终遇见星辰与大海。
我不是文化人,而是一名企业家。这个身份意味着我不能以纯粹的感性去经营企业和发展产业,企业家意味着我必须时刻追求社会责任感与社会效益的结合。我会继续努力,在文化艺术产业的道路上走下去,为深圳的发展,为文化的传承和创新,贡献自己的力量。我相信,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就一定能够创造出更加美好的未来。
二、艰难起步,用全部积蓄七千元办起五金铺仔
回想起 1991年,那是我人生中一段刻骨铭心的开端。那时年轻气盛的我,怀揣着对未来的憧憬和让家人过上好日子的决心,带着全家来到了深圳这个充满无限可能的城市。
初到深圳,一切都是那么陌生而又充满挑战。在老乡的指引下,我决定在宝安西乡固戍开启我的小五金电器生意之旅。当时,我们一家人全部的积蓄仅有七千元现金,这微薄的资金,承载着我们全家的希望与梦想。
在固戍找到一个小店面后,我们一家四口便挤在了店铺的阁楼上,吃住都在这里。简单装修完铺面,购置了一些生活必需品后,我的创业本钱只剩下不足三千元。这点钱,在进货时显得捉襟见肘。当时很多厂家都要求现金交易,我手里的这点本钱,根本进不了多少货物,只能进一些价格低廉的水龙头、电灯、插座等低端五金产品和零配件。
这些产品利润极低,而且大多只能卖给居民散客,生意很难有大的起色。但我不甘心就这样碌碌无为,我必须想办法把生意做起来。于是,我绞尽脑汁,终于想出了一个主意。
我打印了许多热销的五金水电产品的图片,又搜罗了许多品牌纸箱摆在店面显眼处。经过一番精心布置,我那只有三四十平方的小店,瞬间变得像一家专业的五金水暖店铺,在周围的一批小店中显得与众不同。“门面铺货”的环节做好后,我又全身心地投入到销售推广中。只要一有人按照图册进行订货,我马上按照客人的要求跑遍厂家,竭力找到性价比最好的产品。
那段日子,真的只有一个字能形容,那就是“累”。开铺短短一年多的时间,我整个人瘦了许多。一开始,我只会讲潮汕话,不会讲粤语白话,生意圈子也很小。为了更好地服务客户,我尝试着讲起了普通话。还记得刚开始的时候,语言交流起来磕磕巴巴的,闹了不少笑话。
有一次,一位本地的客户来店里询问一款产品,我用蹩脚的普通话给他介绍,他一脸疑惑地看着我,我急得满头大汗,手忙脚乱地比划着。但我没有放弃,我用我的真诚和耐心,一点点地解释给他听。最终,他明白了我的意思,笑着说:“小伙子,你虽然普通话不咋地,但你这人实在,我相信你。”那一刻,我心里别提多高兴了。渐渐地,我的真诚打动了越来越多的客户,我也赢得了一批回头客。
在这愈是艰难辛苦的岁月里,每天却过得充实而忙碌。很快,五金铺的生意有了起色,收入提高了,家人的生活也得到了改善。看着家人脸上渐渐多起来的笑容,我心里充满了成就感,也萌生了在宝安扎根发展的信心,我想把零售为主的铺面转型为五金批发,扩大生意规模。
有一天,我和妻子商量这件事。我说:“老婆,咱这生意现在有点起色了,我想把铺面转型做批发,你觉得咋样?”妻子有些担忧地说:“能行吗?批发需要更多的资金和客源,咱现在的情况……”我握住她的手,坚定地说:“我觉得可以试试,咱们不能一直这么小打小闹下去。虽然会有困难,但我相信只要我们努力,一定能行的。”妻子看着我坚定的眼神,点了点头说:“好吧,那你放手去做,我支持你。”
得到了妻子的支持,我更加有干劲了。我开始四处寻找合适的货源,联系更多的客户。有一次,我听说有一个厂家的五金产品质量不错,价格也比较合理,但是他们对批发商的要求比较高。我没有犹豫,立刻带着自己的资料和诚意去拜访他们。
到了厂家,我见到了负责人。我诚恳地说:“您好,我是宝安西乡固戍的一家五金店老板,我想和你们合作,做你们产品的批发商。我虽然现在规模不大,但是我有信心把市场做好,我会努力推广你们的产品……”负责人看着我,有些怀疑地说:“你凭什么让我们相信你能做好?你现在的店太小了,实力也不够。”我急忙说:“我虽然店小,但是我有一批忠实的客户,而且我会用心去做。我可以先少进一些货,等市场打开了,再加大进货量。您给我一个机会,我一定不会让您失望的。”负责人沉默了一会儿,说:“好吧,看你这么有诚意,就给你一个机会。但是你要保证,产品的销售和推广一定要做好。”我高兴地连连点头:“谢谢您,您放心,我一定做到!”
就这样,我成功地拿到了一些优质产品的批发权。回到店里,我兴奋地告诉员工们这个好消息。大家都很开心,我们一起努力,准备迎接新的挑战。
我满心欢喜地回到店里,准备迎接新的业务。可是,当第一批货物到店后,我却发现了问题。这批产品中有一部分存在质量瑕疵,虽然不是很严重,但对于追求品质的我来说,这是不能容忍的。我立刻联系厂家,要求他们解决问题。厂家却推脱责任,说这是在正常范围内的误差,不愿意退换货。
我陷入了困境,这批货物如果不能处理好,不仅会影响我的声誉,还会让我遭受经济损失。我再次找到厂家,和他们据理力争:“我们做生意讲究的是诚信和质量,你们这样的产品让我怎么卖给客户?我是真心想和你们合作,但是你们也得对我负责啊!”经过多次沟通,厂家终于同意给我换货,但这一来一回,耽误了不少时间,也增加了我的成本。
祸不单行,就在我处理货物质量问题的时候,又遇到了一个大客户的流失。这个大客户原本一直和我合作得很愉快,但是突然被竞争对手以更低的价格抢走了订单。我感到非常沮丧,毕竟这个客户给我带来了不少的业务量。
我反思自己的问题,意识到不能只靠价格来竞争,还要提升服务质量和产品附加值。我决定对店铺进行一次全面的升级,增加一些特色产品和服务。我和员工们一起努力,重新整理店铺,优化产品陈列,还提供了一些免费的安装咨询和售后服务。
随着批发业务的开展,店里的生意越来越忙,我也更加忙碌了,但我心里充满了希望,我知道,我们正在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三、五金生意做起来了,带领家人在这里扎根生长
在不断摸索中,五金铺的生意逐渐有了起色,收入增多,家人的生活得以改善,这让我萌生出在宝安扎根并将铺面转型为五金批发、扩大规模的想法。我深知,这是一次机遇,也是一场挑战,但我心中充满了期待和决心。
机遇从不辜负有心人。我平日里的勤劳与始终坚守的信誉,在同乡之中渐渐有了口碑。一位潮汕同乡听闻我的创业规划后,极为欣赏,他决定把自己原本要转为定期存款的四十万元借给我做生意。当我得知这个消息时,内心的激动难以言表。那不仅仅是一笔资金,更是一份沉甸甸的信任和对我梦想的有力支持。
1992年,凭着这笔及时到位的资金,我在宝安西乡固戍九围成立了德明五金批发部。那一刻,我仿佛看到了未来的光明前景在向我招手。成立批发部后,各种事务纷繁复杂,但我乐在其中。我每天早早起床,去市场挑选优质的货源,与供应商们讨价还价,只为能给客户提供性价比最高的产品。回到批发部,又忙着整理货物、接待客户,向他们介绍产品的特点和优势。虽然忙碌,但每一滴汗水都仿佛在浇灌着我心中的梦想之花。
还记得九十年代末的一个夜晚,忙碌了一天的我终于回到了家中。妻子早已准备好了晚餐,一家人围坐在餐桌旁,温馨的氛围弥漫在房间里。
孩子们吃完饭后,便回到房间去做自己的事情了。我和妻子坐在客厅的沙发上,享受着这片刻的宁静。
我轻轻地靠在沙发上,长舒了一口气,感慨道:“老婆,今天真的好累啊,但看到生意越来越有起色,一切都觉得值得了。”
妻子微笑着看着我,眼中满是温柔和理解,说道:“我知道你辛苦,这些年你为了这个家,为了生意,付出了太多。不过,看到现在的生活越来越好,我也很开心。”
我握住妻子的手,感激地说:“这都离不开你的支持和陪伴啊。要是没有你在我身边,我真不知道该怎么办。还记得当初我们刚来深圳的时候,那么艰难,你都一直陪着我,不离不弃。”
妻子回想起过去的日子,也有些动容,说:“是啊,那时候虽然苦,但我们都有信心能把日子过好。你看现在,我们不是慢慢实现了当初的愿望吗?”
我点了点头,说:“嗯,现在我想把生意再进一步扩大,你觉得怎么样?”
妻子微微皱眉,有些担忧地说:“我当然希望你能把事业做得更大更好,可是扩大生意也意味着会有更多的风险和压力,你要考虑清楚啊。”
我认真地看着妻子的眼睛,说:“我知道会有风险,但我也不想错过这次机会。你看现在市场的发展趋势,我们如果不抓住机会,可能就会被别人超越。而且我也有了一些计划和想法,我相信只要我们小心谨慎,一定可以成功的。”
妻子沉默了一会儿,然后说:“好吧,既然你已经决定了,我就支持你。但是你一定要注意身体,别太累着自己了。生意固然重要,但你的健康才是最重要的。”
我感动地抱住妻子,说:“放心吧,老婆,我会照顾好自己的。你也是,平时家里的事情也辛苦你了。对了,关于扩大生意的事情,我还想听听你的意见呢。你觉得我们在哪些方面还需要改进或者加强呢?”
妻子想了想,说:“我觉得我们可以在服务方面再下点功夫。现在客户越来越注重服务质量了,如果我们能提供更好的服务,比如更快捷的配送、更完善的售后,可能会吸引更多的客户。”
我赞同地说:“你说得对,服务确实很重要。我会和员工们商量一下,看看怎么优化我们的服务流程。还有产品方面,我也想增加一些新的品类,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你觉得呢?”
妻子点头说:“可以啊,不过在增加新品类的时候,要注意产品的质量和市场需求哦。不能盲目跟风,要做好市场调研。”
我笑着说:“我知道啦,老婆。你还挺有生意头脑的嘛。”
妻子轻轻捶了我一下,说:“我这还不是为了你,为了我们这个家。我也希望我们的生活能越来越好啊。”
我们相视而笑,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期待。
我又和妻子聊起了一些生意上的细节和计划,妻子也认真地听着,时不时地提出一些自己的看法和建议。在这个过程中,我感受到了妻子对我的信任和支持,也更加坚定了我要把生意做好的决心。
不知不觉,时间已经很晚了。我们起身准备休息,妻子轻轻地对我说:“不管未来遇到什么困难,我们都要一起面对,我相信你一定可以的。”
我紧紧地握住妻子的手,说:“嗯,有你在我身边,我什么都不怕。我们一起努力,让我们的家变得更加美好。”
在那个宁静的夜晚,我和妻子的对话虽然平凡,但却充满了温暖和力量。
后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浪潮滚滚而来,越来越多的人带着家人南下寻求发展机遇。我在西乡站稳脚跟后,常常有乡里原本素不相识的老乡听闻我的名字后找来。有的老乡不懂如何办理手续,有的不知道怎样找铺位,我都二话不说,带着他们去办。我深知初到一个陌生地方的迷茫和无助,能帮一把是一把,毕竟我们都是在外打拼的潮汕人,理应互相扶持。
在整个九十年代,令人惊喜的是,竟有几百家潮汕人开的五金电子铺在宝安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形成了蔚为壮观的景象。后来,其中不少店铺还成功转型为生产研发企业。看着同乡们的事业也逐渐走上正轨,我由衷地感到高兴,同时也为我们潮汕人的团结和拼搏精神感到自豪。
而我,始终坚守在宝安西乡这片土地上。从潮汕的小乡村来到深圳的大街道,这里的每一寸土地都见证了我的成长与奋斗。我见证了整个宝安和西乡的巨大变化,这里经历了四次的产业调整。从最初的“三来一补”加工,到劳动密集型生产企业的遍地开花,再到高新科技产业和高端金融服务业的蓬勃兴起,每一次产业变迁都像是一场波澜壮阔的变革,推动着这片土地不断向前发展。
我常说:“我们在这儿整整 30年了,这里的一切早已经融入了自己的血液之中,变成了第二个故乡。”将近三十年间,我眼看着周边来自各地的商铺开开闭闭,创业者们来来往往,而我却始终没有换过地方。“宝安就是我发展的宝地,它给予我的发展机遇,我用一生来回答。”
在经营五金批发部的过程中,并非一帆风顺。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同行们纷纷使出各种手段来争夺客户和市场份额。有一段时间,一些竞争对手恶意压低价格,试图挤垮我。面对这种情况,我陷入了沉思。我深知,如果单纯地跟风降价,不仅会降低产品的质量和服务水平,还会陷入恶性循环,最终损害的还是自己和客户的利益。
于是,我决定另辟蹊径。我更加注重产品的质量和品牌建设,与一些优质的供应商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确保所销售的五金产品质量过硬。同时,我加强了对员工的培训,提高他们的服务意识和专业水平,为客户提供更加周到的服务。例如,当客户遇到一些技术问题时,我们的员工能够及时地为他们提供解决方案和技术支持。
此外,我还积极拓展销售渠道。除了传统的线下销售模式,我开始尝试利用互联网平台进行推广和销售。虽然在当时,互联网还不像现在这么普及,但我敏锐地察觉到了它的巨大潜力。我聘请了专业的人员来搭建网站,展示我们的产品和服务,并通过网络营销手段吸引更多的客户。这一系列的举措逐渐取得了成效,我们的客户群体不仅没有减少,反而越来越多,客户对我们的认可度也越来越高。
随着生意的不断发展,我也开始思考如何进一步提升自己和企业的竞争力。我意识到,仅仅依靠五金批发业务是不够的,还需要不断创新和拓展业务领域。于是,我开始关注市场的动态和需求,寻找新的商机。
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我了解到一些建筑工程项目对于五金产品的需求量很大,而且对于产品的质量和规格要求也比较高。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机会,于是决定成立一个专门的团队,负责与建筑工程项目对接,提供定制化的五金产品和解决方案。经过努力,我们成功地与一些大型建筑工程项目达成了合作,为他们提供了优质的产品和服务,这不仅为企业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也进一步提升了我们在行业内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在这个过程中,我也遇到了一些管理上的问题。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人员增多,管理难度也越来越大。我发现,原有的管理模式已经不能适应企业的发展需求,需要进行改革和创新。我开始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和理念,引入现代化的管理工具和方法,建立健全企业的管理制度和流程。例如,我制定了完善的绩效考核制度,激励员工积极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同时,加强了对企业内部的沟通和协调,营造了一个良好的工作氛围。
在不断发展事业的同时,我也没有忘记自己的社会责任。我积极参与当地的公益事业,为社区的建设和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我捐赠资金和物资,帮助贫困家庭和学生,支持教育事业和文化活动。我觉得,作为一名企业家,不仅要追求经济效益,还要关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为社会做出贡献。
回首这些年在宝安的奋斗历程,我感慨万千。这里有过欢笑,有过泪水,有过挫折,也有过成功。但我始终坚信,只要坚持不懈地努力,就一定能够实现自己的梦想。
四、人到中年之后仍不断学习,从开办工厂到进军文化产业都做了尝试
1997年,香港回归后,深圳迎来了一股港人投资的热潮,整个城市仿佛被注入了一股强大的活力,各类公司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我敏锐地察觉到,这是兴办实业的绝佳机遇。那时,我的五金批发生意已经趋于平稳,在行业内也积累了一定的知名度和客户资源。我觉得,是时候给自己的事业带来一个新的挑战了,我决定开办工厂。
在五金行业摸爬滚打了 6年,我怀揣着全部的积蓄和对未来的憧憬,按照自己心中的设想,成立了五金厂、电线厂和纸品包装厂。一开始,我的目标是创立属于自己的实业品牌,希望能在市场上打出一片天地。然而,现实却给了我重重一击。由于专业人才的匮乏,五金厂和电线厂在开办的两年里,一直只能生产较为低端的产品。我逐渐意识到,未来的消费市场是追求品质与品牌统一的市场,而以我当时现有的资本和人员配置,想要进一步拓展,前景实在不容乐观。
经过深思熟虑,在 1999年,我果断做出了一个决定,将工厂改作与五金行业包装配套的制品厂,专注于服务五金批发的物流需求。这是一个全新的尝试,也是一次艰难的转型。但我坚信,只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就一定能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
在接下来的十年里,我全身心地投入到工厂的经营中。每天,我都会早早地来到工厂,查看生产进度,检查产品质量,与员工们一起探讨如何提高生产效率,如何优化物流流程。我深知,只有务实肯干,才能赢得客户的信任,才能让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足。
在这期间,我也深刻体会到了家庭对于事业的重要性。我始终把 40%的精力留给家庭,因为我明白,家庭和睦是事业发展的坚实基础。潮汕人有夫妻店的传统,从创业开始,我和太太就一直共苦同乐。在生活中,我对爱人非常包容和爱护,我不愿意让她受苦。我们一起经历了风风雨雨,她的支持和理解是我前进的动力。
和子女们相处的时候,我也格外注重对他们的教育和培养。我不会带他们去商业场所,而是希望他们能多学习知识,汲取文化的养分。在他们还小的时候,我就每个月带他们到一些社会教育基地和文化场所,如各类文化馆和博物馆等参观。我想让他们从小就亲近传统文化,感受文化的魅力,培养他们的文化素养。
在事业发展与照顾家庭的同时,我也从未停止过充实自己。十多岁就辍学做生意的我,心中一直对知识充满了渴望。随着朋友圈的不断扩大,我从一位位优秀的企业家朋友身上看到了知识的力量。我意识到,那些事业有成的人,除了机遇与实干,知识的吸纳更新也尤为重要。
特别地,我逐渐被中华民族文化深厚的底蕴所吸引。正所谓“立人为成事之本”,仁、义、礼、信、智这些传统文化中的做人道理,深深地触动着我。仁是做人的基础,让我懂得要心怀善意,对待他人要宽容和友爱;义是做人的气节,让我在面对困难和诱惑时,坚守自己的原则;礼是做人的文表,提醒我要注重言行举止,以礼待人;信是做人的支柱,让我明白诚信是立身之本,只有赢得他人的信任,才能在生意场上立足;智是做人的主导,促使我不断学习,提升自己的智慧,以应对各种复杂的情况。我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和生活方式,都在不知不觉中受到了这种“润物细无声”式的文化渗透,形成了我特有的做人做事的风格。
在求知的驱动下,我有意识地接近文化圈,与一些文化人士交流学习,同时进修了工商管理课程,努力提升自己的企业管理能力,以更好地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
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整个经济环境陷入了巨大的困境,我的企业也受到了一定的消极影响。幸运的是,在危机大范围爆发前,我凭借着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已经将自身产业进行了转型,把工厂生产销售的业务做小,集中精力优化产品和服务,降低成本,提高竞争力。就这样,我带领着员工们躲过了这场危机。
也正是在这风声鹤唳的 2008年,已经过了不惑之年的我,做出了一个重要的决定——沉下心来发展文化产业。这个决定并非一时冲动,而是经过了长时间的思考和积累。我深知文化产业是一个充满潜力和挑战的领域,但我也被它所蕴含的丰富内涵和无限可能所吸引。我相信,凭借着自己的努力和对文化的热爱,一定能够在这个领域有所作为,为社会创造更多的价值,同时也为自己的人生开启一个新的篇章。
我开始深入研究文化产业的市场需求和发展趋势,寻找合适的项目和机会。我参加各种文化产业的研讨会和展会,与业内人士交流经验,拓宽自己的视野。我发现,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文化产品和服务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这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我决定从自己熟悉的领域入手,结合文化元素,探索新的商业模式。我思考着如何将五金行业的经验与文化产业相结合,打造出具有特色的文化产品。经过一番调研和策划,我决定先从文化创意产品的开发入手,利用五金制品的工艺和设计优势,融入文化元素,设计出一系列既实用又具有文化内涵的产品。
同时,我也开始关注文化旅游和文化教育领域。我认为,文化旅游可以让人们在欣赏美景的同时,感受不同地区的文化魅力;文化教育则可以培养人们的文化素养,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我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为文化产业的发展做出一份贡献,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中华文化。
在这个过程中,我遇到了许多困难和挑战。文化产业的投资大、回报周期长,而且市场竞争激烈。但是,我没有退缩,我相信只要坚持下去,就一定能够取得成功。
五、克服各种困难,成功打造了两个文化产业项目地标
2010年,那是一个对我来说具有特殊意义的年份。在SZ市政府“十二五”文化发展战略和“文化立市”的创意城市发展建设目标背景下,我仿佛看到了文化产业那璀璨的未来曙光。我深知,这是一个绝佳的机会,一个能让我在文化领域大展拳脚的契机。于是,我所主持的实业公司毅然投巨资在宝城三栋厂房改造建设文化产业项目,总投资为 1.6亿,首期投资 8000万元,总面积达 16000平方米。
为了这个项目,我和我的团队付出了无数的心血。从项目的规划设计到施工建设,每一个环节都亲力亲为。我穿梭在各个部门之间,办理各种手续,协调各种关系。那段时间,我几乎没有休息过一天,每天都在忙碌中度过。但我心中充满了激情和期待,因为我知道,这个项目将会是我文化产业梦想的一个重要起点。
终于,经过不懈的努力,项目进展顺利,于 2010年 11月全面正式营业。那一刻,我心中的喜悦无法言表。看着艺术城那崭新的面貌,我仿佛看到了它未来的繁荣景象。
文化产业经过改革开放的沉淀,此时正厚积薄发,呈现出蓬勃的生机。艺术城对外营业之后,立刻受到了各界的热捧。这里成为了一个集名家艺术馆、中国民间刺绣、玉雕、木雕以及书画艺术品交易中心、紫砂壶博物馆、艺术创作体验工作室和影视制作基地、景德镇名家陶瓷一条街、艺术家居装饰馆、名家艺术创作基地(工作室)、艺术沙龙会所、露天艺术酒吧、文化艺术培训、休闲娱乐区等全方位的文化艺术产业态聚集中心。
每天,艺术城里人来人往,热闹非凡。艺术家们在这里展示他们的作品,交流创作心得;游客们在这里欣赏各种艺术珍品,感受文化的魅力;商人们在这里洽谈生意,寻找合作机会。我看着这一切,心中充满了成就感。我知道,我的努力没有白费,艺术城的成功,不仅仅是我个人的成功,更是为深圳的文化产业发展做出了一份贡献。
然而,我并没有满足于艺术城的成功。我心中有着更大的梦想,那就是将潮汕文化发扬光大。从 2012年开始,我就积极策划潮汕文化产业博览园。我物色了西乡大道的几栋旧厂房作为博览园的场地,满怀信心地开始了新的征程。
但项目从一开始就充满了重重困难。首先是改造的问题,这些旧厂房大多建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历经岁月的沧桑,已经破旧不堪。改造工作涉及到众多政策与监管项目,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去厘清历史遗留问题,并根据现状开展项目规划。我和团队成员们四处奔波,查阅各种资料,与政府部门沟通协调,努力解决一个又一个的难题。
同时,由于深圳有众多潮汕籍移民聚居,而且不乏影响力深远的一些企业家和知名人士。在我提出打造潮汕文化“招牌”之时,这些人都保持着观望心态。没有人阻扰,但也没有人叫好。这给我带来了很大的压力。我深知,要想让这个项目成功,必须赢得他们的认可和支持。
加上,提出做“潮汕文化园”等于给自身设置了一个入园的文化特色限制范围,所以一开始的招商引资压力比较大。我四处寻找投资者,向他们介绍潮汕文化的魅力和博览园的发展前景,但很多人都犹豫不决。我感到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挫折,但我没有放弃。
“当时确实感到特别困难,而且还不那么容易克服。我静下来思考一两天,所谓谋定后动。这件事的问题是在发展前景还是资金缺口?出发点在哪里,找谁来执行。哪些人能解决这个事情?想通了,我就觉得不再害怕困难。很多事情用认真去战胜。”提到创办潮汕文化博览园遇到的诸多困难,我这样说道。
我重新审视了自己的计划和目标,深入研究了潮汕文化的内涵和价值。我发现,潮汕文化源远流长,有着独特的魅力和丰富的内涵,如潮汕美食、潮汕工艺、潮汕音乐等,这些都是我们宝贵的文化财富。我决定从这些方面入手,打造一个具有浓郁潮汕特色的文化博览园,让人们在这里能够真正领略到潮汕文化的魅力。
我开始积极与潮汕籍的企业家和知名人士沟通交流,向他们阐述我的想法和愿景。我邀请他们参观艺术城,让他们亲身感受文化产业的魅力和潜力。我还组织了一些潮汕文化活动,邀请他们参与,让他们更加深入地了解潮汕文化。慢慢地,他们的态度开始发生了转变,一些人开始对我的项目表示出兴趣和支持。
在解决了资金和人脉的问题后,我又全身心地投入到博览园的建设中。我聘请了专业的设计师和施工团队,对旧厂房进行改造升级。我注重每一个细节,力求将潮汕文化元素融入到每一个角落。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博览园的雏形逐渐显现出来。
在建设的过程中,我也遇到了一些技术和创意上的难题。比如,如何在保留旧厂房原有风貌的基础上,进行现代化的改造;如何将文化元素与现代设计理念相结合,打造出既具有传统韵味又符合现代审美的建筑和景观。我和团队成员们一起讨论研究,查阅大量的资料,借鉴国内外的成功经验,最终找到了合适的解决方案。
在一个阳光洒满会议室的日子里,我召集了团队成员们,共同商讨潮汕文化产业博览园的策划事宜。
会议伊始,我目光坚定地看着大家,说道:“各位,我们接下来要全力打造潮汕文化产业博览园,这是我们的一个新挑战,也是一个新机遇。大家都知道,潮汕文化源远流长,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将它发扬光大。”
团队成员小李率先发言:“郭总,我觉得潮汕美食是潮汕文化的一大特色,我们可以在博览园里打造一个美食街区,引进各种正宗的潮汕美食店铺。”
我微微点头,回应道:“这个想法不错,美食确实能吸引很多人。但是我们要注意美食的品质和卫生,要让游客们品尝到最地道的潮汕味道,同时也要有一个良好的就餐环境。”
小王接着说:“那我们可以对美食街区进行统一的规划和设计,采用潮汕传统建筑风格,营造出浓郁的潮汕氛围。”
“很好,小王,这个细节很重要。”我肯定道,“还有其他方面的想法吗?我们要全面考虑。”
小张思索片刻后说:“潮汕的工艺也非常厉害,像木雕、玉雕、刺绣等等。我们可以设立一个工艺展示区,邀请一些潮汕的工艺大师现场展示制作过程,还可以售卖他们的作品。”
我眼睛一亮,兴奋地说:“这个主意太棒了!这样不仅能展示潮汕工艺的精湛,还能让游客们有机会购买到独一无二的纪念品。不过,我们要怎么联系这些工艺大师呢?”
团队成员们开始纷纷讨论起来,有人说可以通过潮汕商会去联系,有人说可以在网上搜索相关的信息。最后我们决定多管齐下,尽快与这些工艺大师取得联系。
“还有文化表演方面,我们也不能忽视。”我补充道,“潮汕的音乐、戏曲都很有特色,我们可以定期在博览园里举办一些文化表演活动,让游客们更直观地感受潮汕文化的魅力。”
大家都表示赞同,开始讨论表演的场地安排和节目策划。
在讨论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不同的声音。小赵担心地说:“郭总,我们打造这么多的项目,资金方面会不会有压力啊?”
我沉默了一会儿,然后认真地说:“资金确实是一个问题,但我们不能因为有困难就退缩。我们可以先制定一个详细的预算方案,看看哪些地方可以节省成本,同时也积极寻找投资方,我相信只要我们的项目有吸引力,一定会有人愿意投资的。”
这时,团队里的老陈提出了一个问题:“郭总,我们要打造潮汕文化园,但是怎么保证它的文化内涵能够真正传达给游客呢?不能只是形式上的东西。”
我思考片刻后说:“老陈这个问题提得好。我们要在每一个项目中都融入潮汕文化的元素和故事,比如在美食街区,我们可以介绍每一道美食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在工艺展示区,我们可以讲解每一种工艺的传承和发展。同时,我们可以培训工作人员,让他们都能了解潮汕文化,以便更好地向游客介绍。”
大家纷纷点头,表示认可。
接下来的日子里,团队成员们按照分工,各自忙碌起来。联系工艺大师的小组四处奔波,与一位位大师沟通洽谈,向他们介绍我们的项目和愿景。有的大师一开始对我们的项目不太了解,持怀疑态度,我们的成员就耐心地向他们解释,展示我们的规划和诚意。经过多次努力,终于有一些大师表示愿意加入我们的博览园。
负责美食街区策划的小组则深入研究潮汕美食文化,挑选出有代表性的美食店铺进行招商。他们一家一家地去拜访,品尝美食,考察店铺的卫生和经营情况。在这个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困难,比如有的店铺担心租金问题,有的店铺对博览园的位置不太满意。我们的团队成员就与他们协商,制定出一些优惠政策,同时向他们展示博览园的发展前景,最终说服了不少店铺入驻。
而我则忙着与投资方洽谈,准备各种资料,向他们展示我们的项目优势和潜力。每一次的洽谈我都全力以赴,回答投资方的各种问题,消除他们的疑虑。虽然过程中遇到了不少挫折,但我始终没有放弃,我相信只要我们坚持下去,一定能找到合适的投资方。
在团队的共同努力下,潮汕文化产业博览园的策划工作逐渐推进。我们不断地完善方案,解决一个又一个的问题。每一次的讨论和决策,都让我们更加坚定了打造这个博览园的信心。我深知,这不仅仅是一个商业项目,更是一份对潮汕文化的传承和弘扬的责任。我相信,通过我们的努力,潮汕文化产业博览园一定能成为一个让人们流连忘返的文化胜地,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潮汕文化。
2012年底,怀揣着对潮汕文化的热爱与传承的决心,我率领团队踏上了寻找各类非物质遗产的当地手工艺人的征程。那是一个寒风凛冽的冬天,但我们心中的热情却如同燃烧的火焰,丝毫未减。
我们带着厚厚的一叠介绍资料和博览园的规划方案,满怀期待地前往潮州某个工艺机构。一路上,大家都在想象着与工艺大师们的交流场景,仿佛看到了博览园未来充满生机的景象。然而,现实却给了我们当头一棒。当我们在会议室里滔滔不绝地讲述着我们的理念和计划时,对方却只是静静地听着,脸上没有太多的表情。我们能感觉到那种冷漠和距离感,那一刻,真的觉得非常挫败,仿佛心一下子掉进了冰窟窿里。
但我们没有放弃,我告诉团队成员们:“这只是开始,我们不能因为一点挫折就打退堂鼓。”于是,我们又来到潮汕地区各个文化市场周边,找了个简陋的住处,准备打一场持久战。接下来的四天里,我们一家一家地去拜访那些手工艺品工作室的负责人。每走进一家工作室,我们都像是带着使命的使者,充满热情地向他们介绍我们的博览园,讲述我们的愿景,希望能得到他们的支持和加入。然而,很多时候,我们得到的只是礼貌性的回应,或者是委婉的拒绝。但我们没有气馁,依然坚持不懈地努力着。
2013年,博览园硬件建成之时,团队成员们没有丝毫的松懈,连续半年时间都在外面奔波,拜访工艺师。我们的足迹遍布潮汕的每一个角落,风吹日晒,雨淋霜打,都没有阻挡我们前进的脚步。我们一次又一次地与工艺师们沟通交流,展示我们的诚意和决心。直到 2014年,潮汕的艺术家们大多与我们见过面接触过,他们终于感受到了我们的真诚,答应逐步入驻。那一刻,我和团队成员们激动得热泪盈眶,所有的努力和付出都在这一刻得到了回报。
为了吸引这些艺术家们入驻,我们也做出了很大的努力。文化博览园有 2万平方米,对于每一位入驻的艺术家,我们都提供了一个免租入驻的优惠政策,希望他们能够在这里安心创作,扎根发展。我深知,只有让他们感受到我们的诚意和支持,他们才会真正把这里当成自己的家,为博览园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在这个艰难的过程中,我们也得到了一些意外的帮助。旅游局和街道在了解到潮汕文化博览园的筹办困境后,及时给予了我们政策指导。他们派专业人员来为我们解读相关政策,帮助我们解决在项目规划和建设中遇到的一些政策难题。同时,他们还积极在一些招商引资的交流平台向外界推介我们的项目。有了他们的支持,我们在资金筹集方面也逐渐有了起色。一些投资方开始对我们的项目感兴趣,经过多次洽谈和协商,资金的问题基本得到了解决。
2013年,潮汕文化博览园终于顺利建成开业了。开业那天,阳光明媚,彩旗飘扬,我看着那崭新的园区,心中充满了感慨和自豪。然而,我知道,这只是一个新的开始,未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我们全身心地投入到博览园的运营和管理中。我们不断地优化园区的设施和服务,举办各种文化活动,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参观。我们注重每一个细节,从展品的陈列到园区的环境布置,都力求做到尽善尽美。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我们的努力,博览园的知名度越来越高,游客也越来越多。如今,营业 4年多来,这座集文化产品、艺术鉴赏于一体的文化博览园,已经迎接了上千万名的游客,成为了深圳文化产业的一张靓丽名片。看着游客们在园区里欣赏着各种精美的手工艺品,感受着潮汕文化的独特魅力,我心中充满了成就感。
当有人问我当初为何敢背负着潮汕乡人的文化争议勇敢前行时,我笑道:“可能是有一些运气吧。”但其实,我心里清楚,真正的原因不只于此。我的底气,来自于我对文化产业的深入了解。我深知深圳处在粤港澳的交汇点,在国际文化与本土经济协同发展的战略背景下,这里将会发展成为新型的文化城市,产业发展前景很好。我相信,潮汕文化产业博览园的建立,不仅能够传承和弘扬潮汕文化,也能为深圳的文化产业发展增添新的活力。
在这条文化传承的道路上,我和我的团队经历了无数的风风雨雨,但我们始终没有放弃。我们用汗水和努力,书写了属于我们的故事。
回顾自己的创业历程,我深感幸运和自豪。我庆幸自己能够生活在这样一个充满机遇的时代,能够遇上这么好的政策。我也感谢自己一直以来的坚持和努力,让我能够在文化产业领域取得一定的成绩。未来,我将继续努力,不断创新,为深圳的文化产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让更多的人感受到文化的魅力和力量。
六、做文化产业让我越来越年轻,我始终觉得自己还在路上追逐梦想
文化产业,在我心中已然不仅仅是一份事业,更是一种使命。我深知文化产业是一个系统性的商业行为,它并非能让人立刻赚得盆满钵满,但如果文化不能带来经济效益,久而久之,传承它的人或许会越来越少。经济发展,无疑是文化发展最好的动力。我一直坚信,只有让文化与经济相互促进,相互融合,才能实现文化的可持续发展。
虽然年少离乡,在深圳生活多年,但潮汕地区的文化传统始终深深扎根在我心中。我对它的一切都了如指掌,那是我生命的根源,是我无论走多远都无法忘怀的精神家园。潮汕文化,作为岭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人文内涵。我始终认为,任何能够让世界了解潮汕文化的机会,我都绝不能错过。要让文化真正得到发展,既要保持它的内在特色,使其独特魅力得以传承和发扬,更要紧随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步伐,让文化走进普通人的日常生活,让每一个人都能感受到文化的魅力和力量。
在文化产业积极布局的过程中,我结识了许多文化界的人士,与他们的交流让我受益匪浅。有一次,我参加了一个文化产业研讨会,在那里遇到了一位资深的文化学者李教授。我们在休息期间聊起了文化产业的发展。
李教授说:“郭先生,你在文化产业方面的实践很有意义啊。但你知道,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不仅仅是商业运作,更需要深入挖掘其内涵。”
我连忙点头:“李教授,您说得对。我一直在努力探索如何在商业和文化内涵之间找到平衡。就像我们的潮汕文化,有很多独特的传统和技艺,我希望能通过合适的方式让更多人了解和喜爱。”
李教授微笑着说:“比如潮汕的传统戏曲,这是非常宝贵的文化遗产,但现在的年轻人接触得越来越少。你有没有想过如何让它重新焕发生机呢?”
我思考片刻后回答:“我想可以在我们的文化博览园里定期举办戏曲表演,邀请专业的演员,同时也可以开展一些戏曲培训活动,让感兴趣的年轻人有机会学习。您觉得这样可行吗?”
李教授肯定地说:“这是个不错的想法。但还可以更进一步,比如结合现代的科技手段,通过网络直播、短视频等形式,让更多人能在线上欣赏到潮汕戏曲的魅力。”
这次交流让我深受启发,我意识到文化的传播方式需要不断创新,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
在积极为宝城发展建言献策的同时,我也更加注重与文化界人士的合作。有一次,我邀请了几位文化艺术家来参观我们的潮汕文化博览园,希望他们能为园区的发展提出一些建议。
艺术家张老师在参观后说:“郭总,你们的园区硬件设施很不错,但我觉得在文化氛围的营造上还可以再加强。比如可以增加一些艺术雕塑、文化墙等,让游客在不经意间就能感受到浓厚的文化气息。”
我虚心接受:“张老师,您的建议非常好。我们会尽快考虑实施。还有其他方面您觉得我们需要改进的吗?”
另一位艺术家王老师说:“我觉得可以举办一些更具互动性的文化活动,让游客不仅仅是观看,还能亲身参与到文化创作中来。比如举办一些手工制作工作坊,让游客体验潮汕传统手工艺的制作过程。”
我觉得这个建议很有创意,立刻和团队成员商量如何落实。通过与这些文化界人士的交流,我们不断改进和完善文化博览园的运营模式,使其更具吸引力和影响力。
最近,我又全身心地投入到一场潮汕特色的“出花园”成人礼活动的设计筹划中。我希望将全世界的青少年邀请到潮汕文化博览园来参与,让他们亲身感受潮汕文化的独特魅力。我相信,文化天生具备了交流融合的工具特质,潮汕文化不是地区性的,而是国际性的。而我,要成为连接不同文化之间的一道沟通桥梁,让潮汕文化在世界的舞台上绽放光彩。
为了筹备这个活动,我和团队成员们日夜忙碌。我们精心设计每一个环节,从活动的流程安排到场地的布置,都力求展现出潮汕文化的精髓。我们联系了世界各地的青少年组织和学校,向他们介绍这个活动的意义和内容,邀请他们前来参加。同时,我们也在本地积极宣传,希望能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关注这个活动。
在筹备过程中,我们也遇到了不少困难和挑战。有些人对这个活动的意义不太理解,认为这只是一个普通的仪式,不值得花费这么多的精力和资源。还有些人担心活动的效果,担心无法吸引到足够多的青少年参与。面对这些质疑和担忧,我没有退缩,我耐心地向他们解释“出花园”成人礼活动背后的文化内涵和价值,告诉他们这不仅仅是一个仪式,更是一次文化的传承和交流。我相信,只要我们用心去做,一定能让更多的人感受到潮汕文化的魅力。
随着活动日期的临近,各项准备工作也在紧张有序地进行着。我看着逐渐成形的活动方案和布置精美的场地,心中充满了期待。我想象着来自世界各地的青少年们在这里欢聚一堂,共同体验潮汕文化的场景,那将是多么美好的一幅画面啊。
我知道,未来的路还很长,还会有更多的挑战和机遇等待着我。但我毫不畏惧,因为我心中有梦想,有对文化的热爱和执着。我将继续在文化产业的道路上坚定地走下去,不断探索创新,为潮汕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我相信,只要我们坚持不懈,潮汕文化一定能在国际舞台上大放异彩,成为连接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文化纽带。而我,也将在这个过程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为社会创造更多的美好。
也许是文化事业激活了我的第二次生命,虽然明知道已经出走半生,但我觉得,自己内心深处还是那个怀着梦想闯深圳的少年郎……工作目标从青年时期解决家人温饱到如今担负着公司几百名员工的生计和发展前途,尽管远远谈不上成就,但已经足够承担起自己的一份社会责任。可以自豪地说,我的前半生都在踏实做事当中度过,无愧于岁月与家国。创业路上,我曾经身处种种困境,但从来没有抱怨,持善心,用对人,大部分事情最后都找到解决的方法。每个时代,有它的精彩与机遇,梦想没有年龄限制,学习没有止境,不求与人相比,但求努力实现自身对家庭对社会的价值。
在这个充满机遇和挑战的时代,我愿与所有热爱文化的人一起,携手共进,共同书写文化发展的新篇章。我期待着那一天的到来,当潮汕文化真正走向世界,成为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那将是我人生中最骄傲的时刻。我会一直努力,为了这个目标,永不停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