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撕破脸

  • 明汉武帝
  • 余人
  • 2130字
  • 2024-10-01 00:00:33

于谦身穿着一品官服,整个人清瘦如松。

他在朝堂多年,早已经清楚陈循这帮阁臣的真正为人,自从监国处成立之时,便已经料到会有这一天。

当这一天真正来临的时候,他的心里还是暗自叹息。

大明王朝需要有人站出来改变目前死气沉沉的现状,需要有人重振朝纲,但显然这个人绝对不是这些喜欢充当老好人的阁臣。

“太子殿下,何为监国处?”内阁首辅陈循心里咯噔一声,于是进行询问道。

朱见深抬手指着眼前的于谦和王直,将自己的政治设想说出来道:“监国处,乃辅孤主政也。内阁所有票拟奏疏,今后均由监国处进来审察,一经发现有不妥之票拟疏,则向孤建言改之!”

其实他倒不是真的无法主政,在那三层梦境中,不仅开阔了自己的眼界,而且已经有了处理政务的能力。

只是自己现在终究还是年幼,且十岁执政很难让人信服,在征求于谦和王直的意见后,他决定组建了一个全新的监国处。

监国处的成员全都来自于六部等衙门,他们的职责仅是辅政。针对内阁送过来的奏疏进行检查,一旦发现不同意见的奏疏,则直接向自己进行汇报,然后再经自己进行签发。

监国处虽然没有票拟权,但却是可以光明正大对奏疏进行纠正并加以改正,无形中瓦解了内阁的专权。

增设监国处的最大受益人自然是朱见深,而损失最大的人无疑是内阁,于谦和王直更多是亲近朱见深并可以直接参与重要政务之中。

这……

高谷等阁臣都是人精,一眼就看穿了其中的奥妙。

他们原本希望朱见深沿用“三杨的决策”模式,将国事的政务处理权全都交由内阁,但谁知道出现了监国处。

在这么一瞬间,他们似乎听到心里有什么破碎的声音,这跟他们所预期的好日子相差甚远。

“这……这是谁想到的方案?”内阁首辅陈循的大脑嗡嗡作响,当即脱口而出寻找罪魁祸首道。

朱见深的眉头微蹙,于是板起脸来道:“陈阁老,你是以为孤不能设立监国处吗?”

作为真正的受益者,他自然不可能退让。何况这个大明是他朱家的大明,而他亦是目前朱家的真正执政者,这帮老家伙是想执政想疯了吧?

“此……此法虽并无不妥,但……但有违祖制,还请殿下三思!”陈循意识到设立监国处简直是天才的设想,但仍旧不愿意权柄流失地阻拦道。

目前来看,想要阻止朱见深设立监国处,那么最有效的方法是搬出祖制。毕竟这监国处并不是祖上所设的部门,所以可以用祖制进行阻止。

高谷等人自然是想要维持内阁的无上地位,于是纷纷扭头望向朱见深,希望通过有违祖制来阻止监国处的设立。

“祖制?由内阁拟票,亦非祖制,这事咱们要不要在这里讨论一下呢?”兵部尚书于谦一眼看穿这些人的心思,于是出言嘲讽道。

若是论起来,这些人打破祖制的事情并不少。之所以他们搬出祖制阻止设立监国处,最大的原因是监国处损害到内阁的利益,这帮道貌岸然的阁老其实是一帮双标狗。

内阁阁臣萧镃自认自己可以对标于谦,当即站出来声援道:“内阁票拟乃三杨所创,此举为天下所称颂,不知有何不可呢?”

“刚刚你们说的是祖制,如今又论三杨,三杨莫非是你祖宗不成?”王直是快人快语,当即直接开骂道。

朱见深感到一阵痛快,但不好表现出来,于是用咳嗽来掩饰自己。

陈循跟王直并不对付,于是针锋相对道:“三杨所谋,岂是你一个老匹夫能比?咱们内阁阁臣皆出翰林院,每一道票拟皆为精粹,岂是您这种老匹夫能改之?”

作为词臣,他们一直都认为比普通官员高一等。

别看他们现在这般风光,但每个人考取进士后,都是在翰林院老老实实待上十年乃至更久的时间,都是在钻研治国之道的清修。

特别是处理奏疏这种事情,他们有的人早早便已经接触,远非于谦这种只会带兵打仗的门外汉所能比拟。

“我等只是辅佐太子殿下对内阁拟票进行纠察,若是你们内阁没有过错,那我们岂会改之?”王直并没有将陈循放在眼里,于是据理力争道。

陈循作为地地道道的词臣有着绝对的傲气,当即冷冷地嘲讽道:“当真是滑天下之大稽,你们二人难道比咱们内阁更懂国政?”

“呵呵……起码我知晓尊太祖制!太祖有云:孔庙春秋释奠,止行于曲阜,天下不必通祀。如今你们为自己的声名,竟然屡番同意地方修建圣人像,不仅有违祖训,而且还做劳民伤财之事!”王直的脾气已经上来,指着陈循训斥道。

宛平县可不是内阁通过的第一次修建圣人像的请求,早在宛平县之前的府县衙门请修圣人像,内阁是全都同意了。

高谷等人想到他们早前的拟票,不由暗自捏了一把汗。

如果承认修建圣人像是错误的话,那么他们早前通过地方府县所请求的拟票,还真可能被王直等人抓了把柄。

陈循纵横官场几十年自然不是泛泛之辈,于是决定死不认错道:“国之大事,在祀在戎,你懂与不懂?”

“正统四年,衍圣公向户部奏请存佃户五百户,凑人丁二千丁,专以办纳粮,以供祭祀。内阁拟票能行,然今祭祀圣人五十多次,春、夏、秋、冬四上丁,四促丁、八小祭、及祭日,每月的朔、望,甚至二十四节气等都要祭祀,且不同祭祀不能相互代替。专门为祭祀服务的人数众多,有喇叭户、点炮户、屠宰户、烧水户、运冰户、运盐户等,你今还要推往全国?老夫即便不懂治国,不懂民政,亦晓得此事是劳民伤财!”王直早已经看出这个事情的弊病,于是将祭孔的弊病全都抖了出来。

儒学到现在已经成为华夏主流学问,孔子更是被士大夫们推上了一个超然的位置,导致这祭孔成为了政治正确。

只是如此频繁的祭祀,造成了大量人力和财力的浪费。虽然事在曲阜,但跟内阁这帮人脱不了干系,而内阁其实一直扮演着推波助澜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