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东南海上要出大乱子了

“无妨无妨!”唐儒暗暗松了口气,自家这外孙只要不以经商为主业怎么着都行。

“爹!”唐迁看向自家老子,然后看了眼宋之墨,发福的脸上笑容渐隐,说道:“您看是不是等会儿再跟之墨说话......”

“无妨!”唐儒收起笑容,慈祥地看了眼宋之墨,示意自家大外孙站到自己边上,轻轻执起自家外孙的手,“之墨可以听,虽说不以营商为主业,但知晓一些当下的事情有利无害。”

这话一出,宋之墨顿时认真起来。

外公在自己面前很少这般严肃,现在说这话必然是有重要的事情要商议。

如今唐家因着大舅、二舅、三舅都在外任官,几个中了秀才的表兄又一心扑在今岁的秋闱,唐家的大事只有唐虞、唐骏哥俩还有四舅和四舅妈可以商议。

大明朝到了这会儿,家中妇人的地位已经提高了很多,特别是江南一带。

像苏州、杭州、嘉兴、湖州、松江等等地方,很多妇人在家中靠着养蚕卖丝织布就能获得丰厚的利润,普通的家庭夫妇俩若勤快些,刨去必要的开支,一年到头据说好些的能省下三十多两银子,这可是纯利。

无形中妇女创造了经济利益,在家中自然就有了较高的话语权,有些家庭男人再稍微弱势些,妇人隐隐然成为了一家之主。

像四舅妈程氏这般,不仅出身好,还有经商头脑,能够在背后帮着四舅撑起大片家业的,其地位更是不容忽视。

看了眼宋之墨,唐迁没有异议,脸上甚至浮起些笑容来,他巴不得自己这个外甥听听,十三岁半大小子了,有些事得心头有底儿。

“爹!”唐迁朝唐儒说道:“您认为韩相公会支持在浙福一带练兵备战吗?”说到这,唐迁微蹙着眉头,“我们唐家在海上也有不少的利益。”

接着便听唐迁说道:“特别是汪直,嘉靖二十七年以后,与我唐家走得近,这两年我们销往倭国、南洋的丝绸、盐、茶叶,可都是走的汪直那条线。”

宋之墨瞪大了眼睛,心里头着实被震惊到了。

唐家生意做得大宋之墨知晓,跟汪直熟悉心里头也清楚,但是没想到生意上交织得如此紧密,也不知道这事是好是坏。

短期来看,跟汪直合作,定然能够获得巨利,可是眼光放长远了,他可是知道历史走向的,汪直最后的下场可不好。

唐家与汪直走近了,真到了事发那天,必然受到牵连。

“四舅、外公~”宋之墨咽了口唾沫,略是担忧的说道:“咱们唐家怎么跟汪直走的这般近,我可是听说,汪直是朝廷嘴里海上的大奸商。”

“怕啦?”唐迁似笑非笑地看着宋之墨。

“也不是怕!”宋之墨不知道怎么说,总不能说汪直以后会被胡宗宪抓来杀头吧,想了想道:“侄儿只是以为汪直这人还是要跟他保持些距离,就算现在看着无事,谁知道以后朝廷会怎么看他。”

“还说不怕!”唐迁笑了笑说道:“放心吧,舅舅我自有分寸,我们的货虽然走的是汪直那条线,却也不是最多的。”

“南直隶、浙福一带靠大海发财的人多了,我们唐家那点利润比起他们来,不过是蝇头小利,不值一提。”

“爹!”说罢,唐迁把目光转向唐儒,脸上升起些许忧色,“现在朝廷不让朱纨理事,浙福两省的士绅又不杀朱纨誓不罢休,我看朱纨多半悬了。”

“孩儿现在最担心的还是海上,若朱纨真的因为二十七年的事情获罪被诛,大海上另外一帮子人怕是就没了顾忌,到时真不知道要闹出怎样的乱子。”

“我们唐家就算放弃海上的利益,这东南要是乱了,对我们的影响比之海上还要大。”

“这事我心里清楚,廷延(韩士英字)也清楚。”唐儒脸上没有太多的表情,“朝廷是不知道东南的局势,或者内阁那帮子人,就不觉得东南会闹出多大的乱子来。”

“现在我只能见到廷延以后跟他敞开了聊聊,不要北边俺答闹得欢腾,这东南又出了事,那样就不是影响我唐家了,而是整个大明朝。”

“爹!”唐迁看着唐儒,想了想说道:“要不,要不给徐阁老也去个信,向他晓以利害,他若是能在皇帝面前说说,可能会引起重视。”

“没啥用!”唐儒直言道:“严嵩好不容易从夏言手上争得了首辅的位置,这会儿他只会求北疆安稳,没精力顾东南。徐阁老就算提出来,怕也会被否决。”

“这东南啦,只有我们身处其中的人才知道其中的凶险。更何况徐家在海上的利益,东南真要生了乱子,说不定获利更大。”

“还得我单独去跟廷延谈谈吧,若能早做防范,真到了那天可能情况会好些。”

说着,唐儒的脸上露出了淡淡的忧色。

宋之墨愣愣地看着自家外公和四舅,他好像从他们的对话中捕捉到了什么,又好像什么都没有。

扭过头,唐儒看了眼站在自己大外孙子紧皱着眉头疑惑的表情,问道:“有什么想问的不妨说出来,今日没有外人,都可以给你说说。”

“外公!”如此,宋之墨也不矫情,理了理思路问道:“如今东南沿海的局势紧张至此?怎的听着好像要大乱似的?”

东南沿海会大乱,宋之墨自然是知晓的。

可自家外公、舅舅怎么知道的?说得还这般肯定。

“紧张这个词用得也对!”唐儒没说话,说话的是唐迁,他给宋之墨解释道:“朱纨被停了职,现在浙福的士绅联合起来向朝廷施加压力,非杀朱纨不可。”

“这些人都是从双屿港获利最多的,朱纨不仅毁了他们的利益,还杀了他们不少人。这些人就想把朱纨杀了,恢复海上的走私贸易。”

“我们唐家虽然参与其中,却不像他们那般疯狂。若是朱纨真的被杀,没人能镇住东南,朝廷又不放开海禁。这帮人可就没了顾忌,为了利益他们可是什么都能做得出来。”

“二十七年余姚谢氏多人被杀,就是因为跟弗朗机人做生意生了矛盾,这帮子人被逼无奈之下就敢上岸杀人,杀的还是太傅、文正公谢迁的族人。”

“人啦,一旦丧心病狂起来,啥事都敢做!海上的利益太大了,是朝廷中很多人无法想象的,巨大的利润促使下,莫说杀人放火,就是屠城灭国也有的是人敢做。”

宋之墨听了虽然震惊,却也知道自家四舅说的是大实话。

如今已是嘉靖二十九年,从嘉靖三十一年开始,搅得明王朝不得安宁,被后世史家称为‘嘉靖大倭寇’的东南沿海之乱就将拉开序幕。

这场给大明王朝造成巨大损失的倭乱,导火索就是海洋贸易,就是大明朝不合时宜的海禁政策,以及朱纨被杀,东南没有了强力的定海神针。

只不过身处其中,宋之墨也没有解法。

但是令他没有想到的,是自家外公、四舅似乎已经看出了动乱的前兆,想来还是被卷到其中,看清了事实,否则也不可能说得这般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