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官解案:了解法官眼中的事实和真相Ⅱ
- 陈德鸿主编
- 6054字
- 2024-09-26 14:13:25
还不回去的儿子
主讲人: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土默特右旗人民法院 胡洁
胡洁
1987年2月出生,毕业于中国政法大学法学专业,2012年6月参加工作,现任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土默特右旗人民法院立案庭庭长,一级法官。2022年荣获内蒙古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蒙马奔腾”专项行动先进个人,同年荣获内蒙古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全区法院“办案标兵”荣誉称号。
2018年夏天的一个早晨,北方某地的一座百货大楼刚开门,就有一名中年妇女抱着一个婴儿怒气冲冲地走进来。她环顾四周,然后开始大声叫骂:“孙玲,你给我出来,自己的亲生儿子都不养,你还算是人吗?”
听见叫骂声,周围的顾客和售货员都好奇地凑上来瞧热闹,中年妇女见状,对围观群众说:“大家都来评评理啊,孙玲是这儿的售货员,她是个大骗子,自己的孩子有病了不想养,骗我们来替她养!”说着,中年妇女哭了起来,围观群众也开始议论纷纷。
孙玲确实是这家百货公司的售货员,看到有人气势汹汹地找她,吓得赶紧躲到了货柜后面。可听到中年妇女越骂越难听,围观群众也越来越多,孙玲待不住了,她冲出来大声辩解:“李爱玉,当初是你们自愿把孩子抱回去养的,现在发现有病了要给我送回来,谁知道这孩子的病跟你们有没有关系?咱俩到底谁不是人!”
李爱玉一看到孙玲,立马火冒三丈,她把婴儿往柜台上一放,冲过去就和孙玲厮打了起来,围观群众一看,赶紧报了警。为了避免矛盾升级,警察把她们和孩子都带回了派出所。
在派出所里,警察了解到,打人的中年妇女叫李爱玉,她丈夫叫张大成。他们两口子是县里有名的养殖大户,有个女儿叫小芳,今年已经21岁了。近几年,夫妻俩的生意越做越大,赚了不少钱。钱多了免不了招人嫉妒,亲戚朋友有时就会奚落张大成,说:“你钱多有什么用,又没个儿子继承家业,以后等闺女一嫁人,你赚下的家产还不都让她带去婆家了。”
张大成也觉得没有儿子确实低人一等,可媳妇李爱玉已经快50岁了,早就错过了最佳生育年龄。既然生不出儿子,就只能抱养了,所以张大成思量再三后,跟媳妇提出了这个想法。
其实,李爱玉比张大成还想要个儿子。早在她嫁到张大成家的时候,公公婆婆就跟她说,张大成有三个姐姐,他是家里唯一的男丁,所以他们抱孙子的希望就全寄托在李爱玉身上了。可李爱玉只生了个女儿,公公婆婆对此耿耿于怀,话里话外总是责怪李爱玉,所以李爱玉这么多年来在公公婆婆面前有点抬不起头。
可是,当丈夫张大成提出抱养的想法后,李爱玉还是有点纠结。她心想,这抱回来的终究不是自己的骨肉啊,能和自己亲近吗?可就在这时,她又听到了一些关于丈夫的传言。邻居王姐跟她说,有一回她逛街碰到张大成了,旁边还跟着个年轻漂亮的女人。
李爱玉听完后不动声色,回家后就开始嘀咕:张大成在外面有情人了吗?不可能呀,两口子这些年感情一直不错。难道是因为抱儿子的事,让张大成有了别的心思?
李爱玉想起来,前两年家里养殖场扩建的时候,张大成觉得忙不过来,于是就招聘了一个女大学生当会计,顺便也能帮他打理一下养殖场的生意。这个女大学生虽然年轻,但是聪明能干,张大成也比较器重她,经常带着她出入一些生意场合。一来二去就有了一些传闻,说张大成包养了个年轻漂亮的女大学生当秘书。没过多久,这些风言风语就传到了李爱玉的耳朵里。
李爱玉本来没把这些闲言碎语当回事,可偏偏在张大成跟她提出抱养儿子的节骨眼上,有人提醒她说:“现在张大成是大老板了,可别等到人家在外面和别人生儿子了你才着急。”
李爱玉心里很不痛快,也和张大成闹了几次,不过后来张大成都跟李爱玉解释清楚了。可是这个事也让李爱玉一改之前的犹豫态度,她跟张大成说,同意抱养儿子。可是,该怎么跟女儿小芳说这件事呢,夫妻俩犯了难。
其实,小芳从小也知道父母想要个男孩,爷爷奶奶也曾当着她的面说过,想让妈妈再给她生个弟弟。当时张大成夫妇还真考虑过生二胎,可女儿小芳反应激烈,不停地跟父母闹别扭,甚至还威胁他们说不再上学了,要离家出走。夫妻俩怕影响小芳的学业,所以只能作罢。但是现在不同了,女儿小芳已经长大了,大学毕业后又回到当地工作。张大成夫妇觉得闺女以前小,不懂事,现在应该不会像小时候那样抵触这件事情了。所以李爱玉决定,自己去和女儿说这件事。
可让李爱玉没想到的是,她刚刚说完,小芳就惊讶地瞪大了眼睛问她:“妈,你和我爸这是咋了,你们想儿子想得魔怔了吧!你们都多大年纪了,还要弄个小儿子回来养,就不怕别人笑话吗?”这句话刺痛了李爱玉,她大声对女儿说:“别人笑话?我这么多年没有儿子才让别人笑话呢!”小芳一听,委屈地哭了起来:“对,都是我的错,谁让我是个女孩呢,我让你们丢人了!你们爱抱养就抱养,用不着跟我商量。”说完,小芳就跑出了房门。
李爱玉没能做通女儿的思想工作,于是又找来家里跟小芳亲近的亲戚,让他们轮番劝说小芳,希望她能理解父母。小芳看到这个架势,知道自己反对的意义不大,所以最后也就勉强答应了。
女儿这关总算是过了,张大成夫妇开始四处打听抱养的事。后来经人介绍,认识了怀孕6个月的孙玲,也就是前面提到的在百货公司当售货员的女人。
孙玲36岁,和丈夫吴江结婚12年了,俩人有个10岁的儿子。夫妻俩都是普通的务工人员,突如其来的小生命让孙玲既高兴又犯愁。要吧,她和丈夫吴江都没有稳定工作,收入也不高,现在的生活是能勉强维持,可要养两个孩子,确实有点紧张;不要吧,当妈的又于心不忍,毕竟是自己的骨肉啊。所以,孙玲和丈夫反复商量后,决定要是个女孩就留下来,如果又是个儿子,就打听看看有没有条件好的人家愿意收养。
正好这时求子心切的张大成夫妇找上门来,于是这两对夫妻达成一致意见:如果孙玲生下男婴,就送给张大成夫妇收养;如果生下女婴,就自己留下。
自从这事说定之后,李爱玉就对孙玲格外关心,嘘寒问暖不说,还时不时地拿着保养品去看望她。可随着临盆之日越来越近,看着自己逐渐隆起的肚子,孙玲慢慢开始舍不得了。她和丈夫吴江说:“不管这个孩子是男是女,咱们都留下吧,别送养了,穷有穷的养法。”吴江拗不过媳妇,就问怎么跟张大成夫妇交代。孙玲说:“交代什么啊,孩子在我肚子里,还没给他们呢!再说了,咱们又没要人家一分钱,有什么好交代的。不联系了,他们自然就知道怎么回事了。”
所以到了孕后期,孙玲刻意减少了与张大成夫妇的接触。有时候李爱玉提着保养品来看望她,孙玲也谎称不在家。到了临产前的几天,吴江和孙玲连张大成夫妇的电话都不接了。张大成夫妇也明白了,对方反悔了。虽然很是气愤,但也无可奈何。
白忙活了一场,张大成夫妇都有些灰心丧气。就在夫妻俩一筹莫展的时候,没想到事情又出现了转机。一天,李爱玉正在养殖场忙活,突然吴江打来一个电话,跟她说孩子昨天出生了,是个男孩,如果她愿意收养,现在就可以抱走。
挂了电话,李爱玉有点犯嘀咕,这两口子怎么又改变主意了呢?旁边的张大成一听说对方又愿意送养了,简直喜上眉梢,说:“得赶紧把孩子接回来,省得夜长梦多。”
求子心切的张大成夫妇顾不得多想,乐呵呵地把孩子从医院抱回了家。第二天,这两家人就来到派出所,要给孩子办理户口。根据相关规定,工作人员给两对夫妇分别做了笔录,双方均表示送养自愿、收养自愿,不存在金钱交易,并当场签订了送养协议,还把孩子的名字从吴康康改为张小宝。
终于如愿以偿,张大成夫妇简直欢天喜地,对张小宝更是备加疼爱。小家伙不爱哭闹,还长得白白胖胖的,甚是可爱。但是,转眼5个月过去了,张大成夫妇却发现这孩子和其他婴儿有点不一样,看上去还和3个月的婴儿差不多大。人家孩子都会翻身了,张小宝却连头都抬不起来,逗他也不笑,喊他名字也没反应,大大的眼睛看起来有点呆滞。有亲戚提醒李爱玉,这孩子不会是病了吧?夫妻俩决定带孩子去医院检查一番。
不久,检查结果出来了,上面赫然写着:唐氏综合征,先天愚型。夫妻俩看到这个结果如五雷轰顶,他们怎么也没想到,这么可爱的大胖小子居然是“唐氏宝宝”,这可怎么办?
医生看到夫妻俩痛苦的样子,有点生气地责问:“现在知道痛苦了?早干什么去了,这个病孕检的时候大概率都能查出来。你们做唐氏筛查的时候医生没跟你们说吗?”医生的这句话提醒了夫妻俩,原来这种病在孩子出生之前就能查出来,难怪吴江和孙玲又答应给孩子了,这不是故意坑人吗!
从医院回来,气愤的夫妻俩就拿着检查结果,抱着孩子直奔吴江、孙玲家。可吴江、孙玲却矢口否认已经知晓孩子患病的事情。一听说张大成夫妇是来还孩子的,就更不干了。
吴江对李爱玉、张大成说:“收养都是双方自愿的,你们不能因为孩子有病了就反悔,这孩子改姓张,就是你们家的人,以后不要再找我们了。”说完,就把张大成夫妇和孩子关在了门外。
张大成夫妇不但没把孩子送回去,还惹了一肚子的气。可眼下他们也无可奈何,已经对孩子有感情的张大成夫妇只好暂时先把孩子抱回家。
回到家后,张大成、李爱玉看着在襁褓中酣睡的孩子,却再也体会不到半点幸福,剩下的只有无尽的烦恼。
俗话说,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不久,张大成夫妇抱回来个“傻儿子”的事情就在这个小县城传得沸沸扬扬,女儿小芳当时虽然看在母亲苦苦哀求的份儿上,勉强接受了这个抱来的弟弟,可父母执意要抱养儿子的行为已经让她伤透了心,现在又因为此事听到了同事们的议论,小芳一气之下辞了工作、换了电话,跟家里人断了联系,远赴外地打工去了。
李爱玉成天在家以泪洗面,本想抱个儿子延续香火,和女儿凑个“好”字,一家四口齐享天伦之乐,没想到却是这样的局面。可也不能就这样吃哑巴亏啊!李爱玉想,既然孙玲不让她进家门,那她就把孩子抱到孙玲的单位去,让大家都知道孙玲是个连自己亲生骨肉都能抛弃的狠心女人。所以,这天一大早,李爱玉就抱着孩子气呼呼地去了孙玲上班的地方,要把孩子还给她。
弄明白了事情的缘由后,警察又叫来了张大成和吴江,可在派出所里,这两对夫妇仍然吵吵嚷嚷、相互指责,都说孩子该归对方抚养,谁也不愿意把孩子抱回家。负责调解的派出所工作人员严厉批评了他们,并且提醒双方,如果他们谁都不要孩子,可能涉嫌遗弃,这是犯罪。听到这里,四个人才冷静下来。
最后,在派出所的调解下,双方决定到法院起诉,让法院判决孩子该归谁抚养。但是在法院的判决结果出来之前,由派出所联系民政局暂时代为照顾孩子,所产生的费用双方各出一半。就这样,可怜张小宝尚在襁褓中,就要面临没有亲人照顾的境地。
很快,张大成夫妇就到法院起诉了吴江和孙玲,要求法院确认他们收养张小宝的行为无效,判决张小宝归被告吴江、孙玲抚养,并要求被告赔偿他们7个月的抚养费用10000元。
案件分给了李法官,同为人母的李法官,很为张小宝的遭遇感到痛心。为了更全面地还原案件原貌,李法官多次找双方当事人谈话,走访双方的亲戚朋友,并前往张小宝出生的医院了解情况。
听取了医生的陈述,以及查阅了张小宝的出生病历后,李法官发现,病历中显示:“出生后可见新生儿面容呈先天愚型,建议携新生儿就诊于上级医院进一步排畸检查……”这么明显的诊断内容,吴江、孙玲却坚称没有见过,如此不合常理的陈述让李法官认为,本案不能排除被告吴江、孙玲是明知孩子患有唐氏综合征,而故意将孩子送养给原告夫妻的,他们有存在主观恶意的可能。
那么,在本案中,张大成夫妇收养孩子的行为是否有效呢?这就涉及两个法律知识点:“收养人的条件”与“无效收养”。
法官解案
根据当时适用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收养法》第六条之规定:“收养人应当同时具备下列条件:(一)无子女;(二)有抚养教育被收养人的能力;(三)未患有在医学上认为不应当收养子女的疾病;(四)年满三十周岁。”
本案中的收养人张大成、李爱玉已经有了一个女儿,按照当时的法律规定是不符合收养条件的。但求子心切的张大成夫妇却在派出所工作人员核实情况时有所隐瞒,最后反而给自己带来了麻烦。也正是基于此,李法官认为原告收养孩子时系自愿行为,并在办理户口时存在过错,因此对于其要求被告给付抚养费的诉讼请求,不予支持。
同时,根据当时适用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收养法》第十五条第一款的规定:“收养应当向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门登记。收养关系自登记之日起成立。”以及第二十五条之规定:“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五十五条和本法规定的收养行为,无法律效力。”
也就是说,虽然本案原告、被告私下达成了自愿送养协议,更改了孩子的姓名并落户,但因为一直未去民政局进行登记,所以双方的收养关系其实在法律上并未成立。
最终,法院判决张大成、李爱玉与吴江、孙玲之间的收养协议无效,孩子归亲生父母吴江、孙玲夫妇抚养,同时驳回原告其他的诉讼请求。
有一点需要注意,于2021年1月1日起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基本上沿用了收养法的相关内容。但在民法典第一千零九十八条关于收养人应当同时具备的条件中,第一项规定:收养人可以“无子女或者只有一名子女”,也就是将原来要求收养人“无子女”的条件进行了放宽,这也更符合现在的国情。
看到判决结果后,吴江和孙玲的情绪很低落,表示自己负担不起孩子的治疗费用。为了孩子以后的成长,也为了本案能够起到良好的社会效果,李法官决定从孩子的母亲孙玲身上入手,再和她谈谈。
在法院的调解室,还没等法官说话,孙玲就开始放声大哭。良久,她抬起头来说:“我不是不想接孩子回来,自从知道孩子生病,我这个当妈的心里就没舒服过。大家都怪我不做产检,可我是个乡下人,哪里懂这些呀。”
原来,吴江和孙玲没有多少文化,生第一个孩子的时候也没做过产检,孩子一样很健康,所以两人压根儿没把孕期检查当回事。判决下来后,他们把有病的儿子给他人送养的事在县里传开了,同事、邻居经常议论他们不负责任、心狠、生而不养。再加上李爱玉这么一闹,上个月百货公司已经通知她不用上班了。“这都是报应啊。”孙玲满脸泪水地跟李法官说。
李法官见机赶紧劝孙玲:“知道后悔了就赶紧把孩子接回来,孩子是无辜的,好好照顾他,多少也能弥补你们的愧疚。”孙玲抹了把眼泪说道:“我知道了,该承担责任的还是得承担,我们这就接孩子回家。”
在民政局工作人员的陪同下,吴江和孙玲来到福利院接孩子。一晃3个月过去了,躺在婴儿床里的张小宝却好像一点都没有长大,孙玲将他抱起来,他就乖乖地躺在妈妈怀里。站在旁边默不作声的吴江,心里也是五味杂陈。
而另一边,对于张大成夫妇来说,官司是赢了,可夫妻俩却一点都高兴不起来。在照顾孩子的这几个月里,他们已经和孩子有了感情。现在孩子送回去了,他们既心疼孩子,又为当初自己的行为感到悔恨。抱养风波改变了他们的生活,因为这段时间没有心情管理养殖场,他们亏损了十几万元。钱没了可以再赚,但想要修复被他们伤害的亲情,却不是那么容易。他们四处打听女儿小芳的下落,在得知女儿已经在南方找到工作后,夫妻俩决定一起去找女儿,向她道歉,希望求得她的谅解。
法官点评
这场抱养风波就此画上了句号,却引发了我们深思。在文明水平日益提升的当今社会,“重男轻女”的旧思想却仍然存在,张大成夫妇绞尽脑汁想要个儿子传宗接代,就是典型的例子。吴江夫妇明知儿子患病,还将他送养给别人,事后更是企图推脱责任。好在,最后他们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愿意担负起为人父母应尽的责任,这也让孩子的人生有了些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