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书屋墨香

这话,蕉氏是信的。

苏家老太爷和老夫人,都不是冷心之人,不会真不管他们的。

只是说到这,蕉氏倒真心佩服苏笙笙了,“笙丫头往日不显山不露水的,如今一看,可是把钱扼到喉咙上了。交完女儿家的罚金,各家买了院舍,剩下的二十五两,家中孙男都到了婚配的年纪,在单买了房子,哪还会有剩余。”

她那七十两的铺面支出,竟是精心算好的。

想到苏元正与大儿媳还挤在厢房,不等来年就要再添一口,苏瑞麟默默收了声。

蕉氏看了看他的神色,安慰道:“好在儿媳孝顺,把体己银子拿了出来,咱们才不至于无米下锅。等给元菱寻一门好亲事,一切也就都会好起来的。”

蕉氏并非惦记女儿手中的那五两银子,实在是女子到了年纪,嫁人也是本分。

苏瑞麟怎会不了解自己女儿的秉性,“如今咱们家落到这步田地,能议到什么好亲事?不好的,元菱又哪里看得上?”

话已说到这,蕉氏不得不吐露心中的打算。

“笙丫头开的书屋,听说有许多举人学子在那听课,若是……”

苏瑞麟却直接打断了她的话,“让一个未出阁的丫头保媒,成何体统?”

蕉氏深知丈夫的迂腐,便转而说道:“季家与苏家是世交,这事倒也不必非得经过笙丫头。季公子与那些学子相熟,有他帮忙也是可以的。”

“这……”苏瑞麟沉吟了下。

他并非拉不下面子去求晚辈,只是苏家以后仕途无望,又有哪个学子愿意与罪臣之后结亲?

“笙丫头不也说过么?那些举人学子都敬仰老太爷,这才多方帮衬。”蕉氏自然知道他的迟疑所在,但为了女儿不嫁与贩夫走卒,她不得不放低身段。

“再者,那季公子也常来探望老太爷,我们也该好好答谢人家一下。”

苏瑞麟沉默良久,最终为了女儿,只得点头应允。

蕉氏这才眉目舒展开,继续缝补衣服。

与此同时,四房也在点灯夜话。

“真是三十年东,三十年河西。这店说开就开起来了,我可是去看了,里边都坐满了人。”

四夫人啧啧几声,一脸可惜。

苏德庸呷了一口买来的杂粮酒,不满地道:“一百文一人,还随便吃?这么赔本的买卖,明显是赚吆喝,红火不了几日。”

四夫人脸色难看,“这么多钱,一下子全砸进去了,连个响动都没有,真是让人心疼。”

“那能怎么办?”苏德庸也来了气,“老太太明显偏心眼,就算把钱扔水里,都不给你,你有什么办法?”

四夫人冷哼一声,“大房长子已经娶亲,再嫁个女儿也不算什么。二房给了十两银子,可又不需要嫁女,自然全落下。这三房即便做生意亏了本钱,可一娶两嫁的,账也就平了。唯独咱们四房,就一个丫头,能不让咱们添嫁妆就不错了。”

苏德庸也暗恨起来,“爹不疼,娘不给,真当咱们好打发的?”

“我现在是没脸去那要钱了。”四夫人现在一看,连那几个丫头如今都穿得比她好了,是里子都没了。

“老太太他们也不会真看着这些子孙不管吧?若她管那三院的婚嫁,也不能偏落下咱们一房吧?”但她转而又不确定起来。

“有什么不可能的?”苏德庸脸色阴沉下来,“如今撕破了脸,我那嫡母以前就看不惯我,如今更有由头不管四房了。”

四夫人买了房,手头就剩下一点零碎银子,一听到这,不由得真慌了。

“那怎么办?”

两人都好吃懒做惯了,只想着从其他房里搜刮银子,根本没想过自己挣钱。

苏德庸眯了眯眼,“五丫头呢?”

“她能干嘛?这几日见苏元菱添了新衣,正跟我这要钱做衣裳呢。”

苏德庸放下酒杯看回她,“做,给五丫头好好做几身衣服,绝不能比大房差。”

四夫人自然知道自家男人什么货色,“上回已经让季公子察觉了,不好再去了。”

“怕什么?”苏德庸嫌弃地瞪了她一眼,“那不是还有别的学子么?”

他让四夫人附耳过来。

烛光下,两人慢慢露出会心的笑容。

……

第二天,一大早苏笙笙就带着恒哥和宁桀去了书坊。

经过前段时间的招生,悦笔书屋几乎已经坐满了学生,只是年龄有些参差不齐

苏笙笙想等稳定一段期间后,再扩展课堂。

毕竟老师配置也参齐不齐的,还需要磨合。

这个年代,男娃子都早当家,许多都要帮着家里做活。

她便索性让十岁以上的下午上课,十岁以下的上午上课。

这样也方便学生家长安排。

小的孩子,家长做活计不便带着,正好放到这听课。

大的孩子,下午来听课,上午还不耽误家里的活。

而举人学子们,她把时间提前到了卯时,正好不影响他们代课。

孙老先生的书坊,依旧免费让他们读书自习的。

一进书坊,众位学子就都看向那两个新来的小豆丁。

现在他们可不会再问什么,这么小的孩子,能跟着学会的问题了。

因为按照苏笙笙教的记忆法,连他们都能每日背会一篇最难的文章。

恒哥还没到上私塾的年龄,但一直跟着苏笙笙启蒙。

他眼睛闪着兴奋,但还是小大人地听姐姐的话,把宁桀带到第一排的位置上,然后一起听姐姐讲课。

其实,宁桀反而是苏笙笙最看好的。

她教的记忆宫殿,会让脑中已充满知识地图的人,得先分区清理缓存。

而宁桀就像一台崭新的电脑,她教什么,里边就存什么,很是省力。

“今天讲的是情绪记忆法。”苏笙笙简洁明了地开始讲解,“很多不好的事情,在过去很久后,我们依旧记忆犹新,是因为我们记住了那种感觉。”

堂下众人聚精会神地听着,没有一个人会再提出不合时宜的问题。

短短半月,他们就像一包棉花一样,不断吸收着知识,唯恐一走神,就会掉队。

“……可以想象自己就是这首诗的诗人,正在经历他所遭受的一切,面对周围人的质疑,始终坚定不移地表达着自己的思想。”

“或者,你们设想这个策论是出自什么时代,什么背景下……如果你是皇帝身边的谋士,你接下来要做什么?遇到挑战又该如何应对?”

对着这些好奇宝宝们,苏笙笙可没敢说出,设想如果你是皇帝,应该怎么处理国策的问题。

但她相信有领悟力的人,自然会领会到她的意思

皇帝想要这个朝廷运转起来,他就不是简单的对错问题,很多事情都要考量在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