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的?奢助?”
朱雄英见安的穿着三品红袍,这要是放在贵州土司,那可是不可多得的宝贝中的宝贝。
朱元璋点点头,解答了朱雄英的疑惑。
“夫人此次夫人来京述职,朕心甚慰,云贵有夫人相助,开路设驿,贸易建设,于朝廷而言贡献显著。不过朕也常常听到,有人说土司在地上便是土皇帝,地方官员不能所左,各族土司之长,生死不息世代相传。”
“此事不妙,非常不妙!”
“地方土司把握军政财权,虽无割据之名,但却有着割据之实,一旦滋生野心,则土民百万,旦夕之间便有亡族灭种之危。”
“所以朕的意思是,加大文化疏通,改革彝文,通用汉文,以实现车同轨,书同文,言同声!”
“夫人以为如何?”
朱元璋对面前的奢香夫人,也算是给足了尊敬。
洪武十七年,明朝派去贵州的都指挥使马晔,处处排挤逼着土司造反,不是没有原因的。
只要当地土司敢造反,那时云南刚平,在贵州四面八方都有朝廷的军队,有了借口,朝廷就可以派大军进入贵州扫荡,从而彻底解决土司的问题。
毕竟人都死干净了,哪还有土司不土司的?
但奢香夫人也是厉害,要不说女人心细,这要是她丈夫,怕是双方真的就要打起来,而一旦开战,最终的结果都不用多想。
必然是贵州土司远盾大山,没有一两百年都不敢出来,届时整个贵州地区,将再无土司。
山高皇帝远,未来少不了骚乱。
当年,奢香夫人力排众议忍辱负重,从贵州来到京师,向朱元璋告状的同时,也表明了自己忠心朝廷,不造反的基础思想。
这才有了现在奢香夫人。
明朝历史上,在万历时期土司杨应龙造反,当时大明正在朝鲜和丰臣秀吉拼命,注意力不集中,兵力调动也来不及,等到丰臣秀吉暴毙,朝鲜战事了结,明廷才调转枪头,着手镇压土司叛乱。
万历帝先派使者诏安,杨应龙拒绝,而从他拒绝到猝死,也不过才四十五天。
明军在土司境内也是疯狂屠杀。
少民亡者无数。
那时候的朝廷尚能做到这样,更何况是兵锋正盛的洪武朝?
朱元璋此刻的想法,从出发点来看自然是好的,或者说是为了大明朝的统治,想效仿秦始皇那般,将少民同化,如此一来自然而然的就好管理许多。
可在下方站着的奢香夫人,面对这番说辞时,虽然有些动容,但还是点头赞同道:
“通用汉文合该如此,微臣让犬子来京师求学,也是希望能让汉家文化进入大山中,福泽苍生。”
奢香夫人思考片刻,脑海中只剩下了四个字——
不能拒绝!
此刻在场几人都不是糊涂之人,大家心里都很清楚,当初安的来应天,绝非求学那么简单。
奢香夫人就是为了给老朱吃定心丸,颇有点将儿子送入朝廷为质的意思。
因此这趟应天之行,她也是处处小心谨慎。
朱元璋闻言开怀大笑,沉吟片刻后,缓缓说道。
“好!既然如此,朕愿资助永宁彝族土司兴建学堂,学堂建设由朝廷出资,从京师派遣师长前往当地任教,只不过学堂的建设和师长的投入,都很容易......”
“那学子的数量,夫人可能保证?”
老朱也不多想,能不用战争来解决问题,那是最好的。
不到万不得已时,掀桌子都是最后手段。
奢香夫人这时反而舒了口气,微笑起来说道:“敢问陛下,要有多少学子才能算是保证?”
她这会脸上的神情也放松许多。
虽然朱元璋嘴上说着宽宏的话,但他的心里却是一个手腕铁血的帝王,奢香夫人知道顺着陛下的脾气,他们自然就会安全许多。
而且她的回答也很漂亮,学子数量本就是无法考量的事情,既然自己不知道,也猜不透对方的心思,倒不如直接让对方提出来。
这样她也算占得一个先机,回去之后也知晓要怎么安排。
朱元璋听罢,却敛起笑容微微皱起眉毛,半晌都没再言语,视线不着痕迹地落在朱雄英身上。
朱雄英见状顿时反应过来,老爷子又在考较他了。
他趁热打铁,拱了拱手道:“本宫倒是有些想法,夫人不如这样吧,为了让彝族子民能感受到朝廷对他们的重视,本宫以为所有彝族同胞,凡学堂生员的吃穿住,由朝廷一力承担。”
“不用彝民一粒米粮,朝廷免费给你们教育子弟,故此但凡年有十岁的适龄学子,必须进入私塾,若家中有人阻挠,夫人自己看着办就是了!”
朱雄英先是给出了极优惠的政策,继而再提条件。
老爷子的想法他心里清楚,别说适龄学子,他恨不得所有彝民都能感受教化,只不过许多时候,想法纵然是好的,可施行起来却大为困难。
“不错!甚合朕意!”
老朱点了点头,神色间颇为赞许。
朱雄英这一招釜底抽薪,可谓是充满政治远见,有句话叫免费的永远是最贵的,所有免费的东西,早已经提前标注了价码。
朝廷在学业上给予彝族偏袒,那么在政治上就能收获无数!
看着神色异常平静,而又隐隐透露出些许霸道的朱元璋,奢香夫人突然觉得眼前哪里是位老人,简直就是择人而噬的猛兽。
奢香夫人心里咯噔一下,随即面带笑容道:“既然有陛下的圣眷,那就是彝族民众的福气,臣怎敢替陛下法令。”
朱元璋眯起眼睛,口中在喃喃自语,似乎在揣摩着什么。
而想到犹豫处,老朱便皱起了眉头看向下方,打量着奢香夫人,继而又看向一旁的好大孙。
“雄英,既然夫人想躲个懒,那这个法令就由你来立吧,你且说说看,若是有家中阻挠生员入学者,应当如何?”
事实上,按照朱元璋的想法,自然是予以重刑。
但这种话总归不应该由他说出口,而且方才他还在思忖着,自己想的法令是否太过于苛刻。
朱雄英听见老爷子的安排,几乎想都没想,便直接开了口。
“阻挠生员入学者,徒刑三百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