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内外相关

牧府内宅。

崔扶楹端坐于书房内,手中轻拢账簿,眉宇间却隐含忧虑。

她前几日审视账目,发现掌管田庄的蔡长史颇为可疑,尤其与钱款一项,几乎每笔都得不明不白。然而这蔡长史在府中权势显赫,底下长工人人都怕他。

她回想着白日她命贴身的陪嫁婆子去给那些长工发酒钱,又细细询问一番。醉酒之后,必有那些个心中怨愤的,自会开口。

果不其然,待婆子回禀时,一张老脸也因气愤而涨红,“日前田庄里正去世,蔡长史以里正之死为名,令长工们凑钱立雕像,每人出一贯钱,总计十万。但这笔钱并未入府库,而是……”

崔扶楹眉头轻蹙,一双美目略略不耐,她打断婆子:“而是如何?”

“两个月后,蔡长史声称,突然发现那里正生前有过失,鱼肉百姓,而筹得那笔钱就此消失,最后塑成的雕像仅五寸高,价值不过几千。”婆子的声音渐低,显然蔡长史做的事不止这一桩。

崔扶楹的眼中闪过冷意,她虽不爱管这些俗事。

可若是被人欺瞒到头上来,亦是不可。这蔡长史的行为不仅是贪污,更是对府中底线的试探。

“这笔账目,可有记录?”

婆子摇头:“仓库管事说,账目被蔡长史亲自抹去了。”

崔扶楹的嘴角勾起一丝冷笑,她命令道:“去,将仓库管事带来见我。”

仓库管事被带到崔扶楹面前,他的脸上写满了不安:“夫人,您找我?”

“那笔十万钱的账目,就是蔡长史亲自抹去的雕像钱,你是如何记录的?”

仓库管事的额头上冷汗涔涔,他结巴道:“夫人,那笔钱……蔡长史说是用来立雕像的,后来……里正被查出有错,蔡长史就说不用立了。”

崔扶楹的眼中不屑更甚,她的声音冰冷:“那为何账目上没有记录?”

仓库管事的面色苍白,他低头,声音微颤:“是……蔡长史让我抹去的。”

崔扶楹的冷笑加深:“我已知晓,你先下去吧。”

*

晚间月色如水,曹植轻步走入内室,只见崔扶楹斜倚在案前,秀发微垂,眼帘轻合,已是沉沉入梦。

案上账册散乱,与她平日里的端庄形成鲜明对比,更显几分娇弱,让人心生怜惜。

曹植轻叹一声,解下自己的外袍,小心翼翼地披在崔扶楹的肩上,生怕惊扰了她的清梦。他目光柔和,指尖轻抚其发,心中涌起温情。

在这纷扰乱世,得此佳人相伴,实为人生幸事。

崔扶楹在轻抚中醒来,她揉了揉惺忪睡眼,见曹植在侧,脸上露出一丝清浅笑意:“夫君,你回来了。”

曹植点头,语气中带着一丝关切:“夫人,夜深了,何不早些休息?”

崔扶楹坐直了身子,轻轻摇了摇头:“今日府中有些账目不清,我便多留了会儿。”

“可是有何难解之处?”曹植知道崔扶楹平日里处理府中事务井井有条,今日却因账目之事烦恼,必有蹊跷。

崔扶楹将今日之事简略道出,言及长史的嚣张行径,眼中闪过一丝无奈:“这蔡长史如此嚣张,却已非我后宅女子可以管辖。”

“这等中饱私囊之辈,还留他做甚。”曹植的声音中带着一丝怒意,手握成拳,显然是动了真怒。

崔扶楹见曹植如此,轻轻握住他的手:“夫君,切莫动怒,此事还需从长计议。这长史乃蔡氏之人,其家族在荆州根深蒂固,势力庞大,非同小可。”

曹植的眉头紧锁,他自然知道蔡氏的分量,这不仅是荆州最大的豪门,更是士族中的佼佼者,其影响力遍布荆州各地。

他知崔扶楹所指,伸手轻抚崔扶楹的秀发,语气中带着一丝不容置疑的坚定:“夫人,此事交予我处理,恶人自有恶人磨,不劳夫人费心。”

崔扶楹眼中闪过一丝惊讶,随即被深深的信任所取代。她知道曹植的智慧与手段,若他出手,定能妥善解决。她轻轻颔首:“夫君既有把握,扶楹便安心了。”

曹植的嘴角泛起一丝微笑,他的目光深邃,似乎在谋划着什么。他轻声道:“以后会有关门打狗的法子,此事我自有分寸,待我忙完眼下之事,再一一清算。”

等崔扶楹睡下,曹植却久久不能入眠,若只是一介长史中饱私囊,他自然不至于动怒。可这长史背后依靠的士族关系,却正好应了他近日里最为担心的事宜。

世家门族,自汉朝起便深植于天下,对政局而言,既是助力也是掣肘。

他们掌控教育、政治、土地与人口,联盟错综,利益交织,影响深远。

曹植明白,这些势力既是资源,可更加是威胁,他必须谨慎利用,同时也要制约这其中种种关系。

只有通过改革和立法,削弱士族影响,让他们在统治下有所收敛,才能长久维系和谐。

曹植的嘴角泛起一丝冷笑,思绪渐渐收回,目光投向身旁安睡的崔扶楹。

有些想法是不能对她所言说的,因为崔扶楹同样出身于世家大族,虽然聪慧,可思想观念都不可避免的受到士族熏陶。

她此刻的思想仅仅是忠于自己这个夫君,而非忠于这世间应有的和谐法则。

曹植依稀记得,在三国纷争的历史中,世家大族的势力如同根深蒂固的古树,其根系蔓延至地方的每一个角落,牢牢掌控着经济与武力。他们以产业为根基,以血缘为纽带,形成了一张覆盖地方的庞大网络。

在这些世家的阴影下,地方官员的选举无异于一场精心编排的戏剧,世家的意志便是那幕后的导演。

曹魏为了牵制这些地方势力,不得不实行曹丕提出的九品中正制,以此试图将世家的力量纳入朝廷的轨道。然而,这终究是权宜之计,世家的利益一旦受到威胁,他们便会毫不犹豫地挥动手中的力量,哪怕是掀起一场叛乱。

虽然在东汉和曹魏,中央政府还有能力镇压个别叛乱,但法不责众,总不能跟所有的地方势力作对,所以还是要采取温和的政策。

还有一个令人忌惮的便是,这些世家大族牢牢把握着学术以及舆论的话语权。他们不仅是地方经济支柱,更是文化的传播者,思想的引领者。

一旦当权者与世家大族正面冲突,不仅会动摇自己的统治基础,更有可能失去威望和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