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作业的时间,教室里总是弥漫着一种静谧而专注的氛围,但在这份宁静中,总有一个小小的插曲不时打破平衡——懿懿,那个性格略显独特的孩子,总会不自觉地转过身去,与坐在不远处的刘源窃窃私语。懿懿的行为,仿佛是对传统师生界限的一种挑战,他对老师的态度更像是对待一个可以随时交流想法、分享趣事的亲密伙伴,老师的建议或要求,在他那里,似乎总能找到理由直接拒绝。而相比之下,刘源则自我控制力稍强,老师稍加点名引导,他懂得在适当收敛。
我,作为他们的老师,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我曾多次私下里与刘源交谈,耐心地告诉他:“刘源,你比懿懿懂事,应该知道什么时候该做什么。面对懿懿上课时的不合时宜的交谈,甚至是借学习用品的借口,你也要学会坚决地拒绝。这不仅是对自己学习的负责,也是帮助同学改掉爱讲废话的习惯。”但,每当懿懿一有风吹草动,刘源还是会陷入懿懿的“语言陷阱”。我的这番苦心似乎并未完全渗透到刘源的心田,让我不由感叹教育的微妙与艰难。
于是,我决定在全班范围内进行一次深入的讨论,希望能够借助集体的力量,让每个孩子都明白一个道理。那天,我站在讲台上,环视着一张张稚嫩的脸庞,缓缓说道:“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一句俗语——‘苍蝇不叮无缝的蛋’。请大家跟我一起念两遍。”孩子们认真地重复着这句话,眼中闪烁着好奇与不解。
我趁热打铁,继续说道:“你们看,懿懿同学周围坐着许多同学,比如航航、一一、恩恩,但他为什么偏偏喜欢找刘源说话呢?这是因为刘源对于懿懿的话题总是充满兴趣,给予积极的回应。这就像蛋上有一条小小的缝隙,蛋变坏了发臭了,吸引了‘苍蝇’(比喻为懿懿的打扰)的注意。但如果刘源能够学会在上课时间保持专注,不轻易被外界干扰,那么他就成了那颗没有缝隙的蛋,自然就能避免被‘叮’了。”话音刚落,教室里顿时响起了一阵会意的笑声,孩子们开始窃窃私语,讨论着这个生动的比喻。
我进一步引导:“同学们,我们要学会互相帮助,共同进步,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要无原则地迁就他人。刘源拒绝懿懿上课时的交谈,其实是在用一种特殊的方式帮助懿懿,让他明白上课时间应该专心听讲,不能随意说话。我希望,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懿懿和刘源都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一起迈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通过这次教育,学生们不仅加深了对“苍蝇不叮无缝的蛋”这一俗语的理解,希望他们在以后的日常生活中运用这一原则,保持自我,拒绝诱惑,共同营造一个积极向上的学习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