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因材施教,助力成长

宇浩,这位皮肤呈现出健康小麦色、鼻梁上架着一副圆框眼镜、外形上颇有几分虎头虎脑可爱的男生,由于不调皮捣蛋而引起了我的注意。他上课能遵守纪律,作业不拖拉。开学初我了解到他饭食量大,于是在每天午餐时分,我都会将自己餐盒中一半的饭分给他,而另一半则留给那些偶尔需要额外补充能量的孩子,这样的举动渐渐成为了我们之间一种无需言语的默契。

但,最令我印象深刻的,莫过于于浩在听写环节的表现了。记得有一次,我精心准备了包含40个词语的听写题,旨在全面考察孩子们的词汇掌握情况。结果却令人大跌眼镜,于浩竟然错了35个之多。但值得一提的是,我的听写内容并非简单的机械记忆,而是充满了思考与联想的“含金量”。比如,在学习了《卖火柴的小女孩》这篇课文后,我会巧妙地将课文内容融入听写中,引导学生以问题引导的方式回顾故事情节,从“小女孩第一次在擦燃的火焰中看到了什么?”到“这说明了小女孩需要什么?”再到“现实生活中的小女孩又是怎样的?”这样一步步深入,不仅考察了他们对课文的理解程度,还锻炼了他们的归纳总结能力。

在讲解“偷偷地说”这个词时,我特别强调了“偷”字的偏旁部首——单人旁,因为它与人的行为紧密相连。紧接着,我顺势引入“愉快”一词,引导学生思考这个词所蕴含的情感色彩及其对应的偏旁部首。许多孩子立刻反应过来,异口同声地说出“竖心旁”,那一刻,我看到了他们眼中闪烁的智慧之光,也肯定了他们的答案。而这一切,对于浩来说,却仿佛隔着一道难以逾越的鸿沟。无论是课本上的基础词汇,还是通过引导扩展的新词汇,他都显得力不从心,这让我深感忧虑。

面对于浩的学习状况,我内心深处愈发深刻地认识到因材施教这一教育原则的不可或缺性。在深思熟虑后,我决定从细微处着手,为于浩这位学生量身打造了一套个性化的学习蓝图,旨在帮助他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学习节奏和方法。

双休日,我特意与于浩的家长进行了沟通,建议他们调整策略,将焦点从完成练习卷转移到强化课本基础知识上。我强调了四会词语(即会读、会写、会听、会说)的重要性,提议家长通过亲子互动的方式,进行定期的、反复的词语听写练习,同时确保这些基础词汇能够牢固地扎根在于浩的记忆之中。

在预习课文方面,三年级语文教材的篇幅增长对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我鼓励于浩不仅要完成基本的预习任务,更要将课文内容读熟至能够流畅讲述,甚至可以尝试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大意。这样做不仅能提升他的阅读理解能力,还能在无形中锻炼他的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我鼓励他利用录音设备记录自己的朗读,以便自我检查和反复听练。

另外,在接下来的课堂教学中,我会给予于浩更多的关注与个性化的提问机会。让他在互动交流中主动思考,积极参与。我相信,这种正面的课堂体验将提升他的自信心和学习动力,进而促进听课效率和学习效果的双重提升。

我深知,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他们的智商、兴趣、家庭环境等因素共同塑造了他们各自的学习面貌。于浩,他的成长之路需要我们老师、家长共同的努力和耐心的等待。他可以做到成为最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