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房之中有讲演 在场医患同开颜

2021年3月24日 星期三 晴

为什么临床上我们经常主张中西医结合?因为疾病是复杂的,只有用各家所长才不会贻误时机。可能大家都遇见过医院检查不出任何疾病但症状明显的患者,还有体检或者偶然检查出了病但根本没什么症状的患者。对于中医来说,只要诊断明确,多少都会有方法。今天到深圳市宝安区中医院肿瘤科查房,有位胃癌的患者,至今都想不明白自己怎么就得了这么重的病。因为还在进一步的检查中,肿瘤科目前也还没有治疗方案,所以才请师父会诊。线索极少,从何下手,且看师父精彩演绎。

邬先生,57岁,胃镜活检确诊胃癌。主诉:嗳气,饭后痞满两个月。精神形体可,近两日入院体重还增加了2斤。望诊两目稍有黯黑。口不干,二便可,纳眠可,皮肤不痒,不恶风寒。平素身体无任何不适,无饮食作息等不良习惯。舌暗红,苔白中有小裂痕,脉滑。

病因不明确,西医的诊断就给中医提供了有利证据,像这样没有什么明显症状的患者,我们怎么能诊断出是重大疾病,当然严重的有胃反等症状,那不严重呢?所以西医的诊断是很有必要的。以前我们说“西医辨病,中医辨证”,但是对于这种没有明显不适的患者,中医如何辨证?不是简单地按脏腑辨证,按教材上写的辨,如果这样估计很多病辨不明白。

对于胃癌这个发病率居前列的疾病,师父多年来逐步理解了基本病机,就是寒热胶结,胃失和降,痰瘀互阻,燥湿相混。对寒热胶结问题的认识早,用半夏泻心汤加瓜蒌、瓦楞子、海螵蛸、浙贝母化痰散结,这是基本方,用了很多年。这几年又发现滑石代赭汤、百合滑石散既养阴又降胃气,滑石又利湿,这就等于把三个方子合在一起应用,以复杂对复杂。

师父接着侃侃而谈:半夏泻心汤解决寒热胶结的问题,滑石代赭汤张仲景用于百合病,我们把它用在这里。因为百合病就是多系统疾病,就是全身疾病的局部反映,燥湿相混就是全身疾病的基础,但是落实到局部,胃气上逆,用百合滑石代赭汤。我们以前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的乌贝散,就是乌贼骨和浙贝母,这个方子出现才不到一百年,那个时候患胃溃疡的人多,乌贼骨治酸,一配浙贝母,都知道乌贝散治疗十二指肠溃疡,但作者是谁不知道。

我们现在用到这里,第一,此方确实可以治疗胃溃疡,第二,海螵蛸或者叫乌贼骨,本来就是软坚散结的药,另外浙贝母化痰,当然我们重点是学朱丹溪使用瓦楞子化痰、散结。姜半夏15克,人参12克,黄连10克,黄芩10克,干姜10克,这里黄连、黄芩、干姜同时用,辛开苦降,而且要用到这样的量,如果用到1克、2克、3克恐怕是不够的,实际上这么重的顽疾,辛开苦降是要有一定量的,至少治大病要这样。第三,黄连、黄芩本身就有抗肿瘤作用,比如说胃上多半有幽门螺杆菌,黄连就是治疗幽门螺杆菌的好药,《神农本草经》中34味治疗恶疮,黄芩就是其中之一。从这个意义上说黄芩就是广义的抗癌药,我们在方子的基础上用就更合适了。

至于大枣30克,炙甘草10克,百合30克,患者舌头上已经有了小裂痕了,不用不行,这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一见舌上裂纹,我就知道这个病有阴虚的病机,阴虚往往是器质上病变,气虚多半是功能失调。所以寒热胶结,没有问能吃凉的还是热的,已经不需要问了,因为基本病机就是这样,可以有,也或许没那么明显,实际有没有寒热的表现,辛开苦降的思路都要有,因为恢复胃的正常升降功能就是很好的防癌抗癌的方向,而且这是直接升降的更高层次和有效补充。

其实,几乎每味药都是抗癌药。滑石15克,《神农本草经》讲滑石:“荡胃中积聚寒热。”百合:“利大小便,补中益气。”这都是《神农本草经》原文,当年我一看到张仲景滑石代赭汤,这不就是胃癌晚期的一个方子吗。加上代赭石15克,海螵蛸30克,浙贝母12克,瓦楞子30克,化痰散结活血。

师父接着说,黑龙江省佳木斯市有位胃癌患者,确诊胃癌后没见到我人,就从网上找到我治疗胃癌的处方,先吃了一年的药,见到我以后,虽有调整,但基本方不变,两年多过去了,现在人好好的。中医抗癌,有方就好办,中医讲理法方药,首先要有基本方,辨病条件下的辨证,我也辨证了,但是对于癌症,更多的还是辨病是关键,在辨病条件下选方用方,而不是简单的呃逆就降气,痞满就散积,而是在辨病条件下结合辨证给出方子,这是我们这么多年在临床中摸爬滚打总结出的经验。

师父讲演式的查房,不仅使我们在场的医生、学生如醍醐灌顶,也令患者及其家属信心满满,这不就是“攻城为下,攻心为上”吗。这不,家属当场表示她也要看师父门诊。

我总结了师父治疗胃癌的基本方:

姜半夏15克  人参12克  黄连10克  黄芩10克

干姜10克  大枣30克  炙甘草10克  百合30克

滑石15克  代赭石15克  海螵蛸30克  浙贝母12克

瓦楞子30克

日1剂,水煎,两次分服。

(张 晓)

王三虎教授点评:

有人曾经说过“人类总得不断地总结经验,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张仲景提出胃反,迄今1800余年,历代经验不断增加。我就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看问题的。深圳市中医界孟庆春主任医师说得好,中医的创新要“经典著作有记述,历代医家有展开,临床应用有疗效,个人见解有新意”,让我们以这两句名言共勉吧。

补充:其后几次查房,改患者为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