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 安南

“洪武圣皇上任之后,以身作则,崇尚节俭,反对翠被豹舄,天下皆知,唯有你这酸腐,仍沉浸在故国灭亡之事耿耿于怀,就妄加揣测,真是恶人先告状,其恶意昭然若揭!”

宋慎起身,终于按耐不住了,指着胡芝鼻子就破口大骂。

“你!宋子畏!你堂堂大儒长孙,应该知晓长辈礼节的!我怎么算,你也该敬重我。”

胡芝瞪大眼珠子,他堂堂一方大儒,受读书人尊崇,哪怕宋慎是大儒宋濂的孙子,也不该这样侮辱他。

“你妄称大儒,就敢狂下海口,说自己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却又不知洪武年纵然百废待兴,也比十年前的鞑子执政强百倍,千倍。”

“这是三鞭酒。”

罗贯中的一句话,让宋慎瞪大了眼睛。

三……三鞭酒?ᕙ(o‸o)ᕗ

“噗!”

宋慎吐出嘴里的酒水。

怪不得有股怪味呢。

“怎么吐了?这是养肾酒,多喝点对房事有好处。”

罗贯中披头散发,夺过酒葫芦,对宋慎行径嗤之以鼻。

“你少喝点,这酒对你没好处?真当自己是铜身铁臂呢。”

宋慎没好气地说道。

宋慎拆开安南商贾拿来的食袋。

宋慎伸手捧起一把黍粮,闻了闻,一股味道扑面而来,让宋慎瞬间皱眉。

“这个粮食坏了?”

那翻译一听,向宋慎解释道:

“安南普遍食穈黍,同我们中原正常的粟黍不同,这种拿附作料加工出来的黍掺杂着大量的怪异气味,都是很正常的现象,只是那边的百姓吃的惯,中原人吃不惯,也闻不惯。”

对于安南,宋慎略知一二。

安南,此地与中原颇有渊源。

五代时期,该地被当地土人曲承美窃据。

宋朝初年,赵家朝廷又封丁部领为交郡王,传了三代后被其手下的大臣黎桓所篡夺。

元朝时,屡次攻破安南国。

而安南国王陈日火奎听说廖永忠平定了两广地区,便派使者向明朝廷投诚。

朱元璋让汉阳知府易济前去招谕安南。

而陈日火奎也是礼尚往来,派谴少中大夫同时敏和正大夫段悌、黎安世等人奉表前来朝贡,向朱元璋进献土产。

朱元璋甚喜,便策封陈日火奎为安南国国王,赐予他驼纽涂金的银印,又派谴侍读学士张以宁、典簿牛谅前往安南。

此事被宋慎获知,突然想起了这块“不征之地”。

便写密信给朱元璋,让他虽不需挑起兵端贻祸两国,但是也要防范安南,虽然已经朝贡,但是也饱含野心。

并让朱元璋告诉张以宁他们,前往安南了解当地,习写一份图纸,并且让他们多留意安南黎家。

这黎家,会出一个黎季耑,日后弑主悖逆,大肆杀戮了陈氏宗族自立为王,并且还会将自己的姓名改为大名鼎鼎的“胡一元”。

当然,宋慎所了解的还是洪武二十几年的历史,距离黎家掌权相距甚远,现在安南仍然是陈氏的天下。

宋慎写这封信,也是提醒朱元璋。

安南对大明日后也非真心归附,狼子野心昭之若揭,日后必有衅主行径。

让朱元璋早日防范。

况且就算朱元璋不讨伐安南,日后的朱棣也会讨伐安南的。

此信写完,宋慎将其塞给太子朱标。

因各种闲杂事,现在太子朱标每个把月就跑到钱塘学习十几日再回京都。

为此,朱元璋也并没有阻拦。

每次前往钱塘,朱标只带侍卫,有时候携上周大总管。

因而后宫常言宋慎才是太子的真正老师,朱标宁愿去钱塘这个小县城学习知行合一,也不愿跟随一群儒生讨论经义。

朱标将密信揣回奉天殿,朱元璋看完以后并无高兴之颜,反而眉心紧锁。

“这是何意?安南既然已经臣服,咱又有何理由非要放防着人家,况且陈氏在安南如日中天,怎么会有人压制陈氏,行篡代之行?偷窥藩属国事,这不是一个大国应该做的。”

朱元璋皱着眉头看完宋慎的信,觉得宋慎有些太过谨慎,反而这样做有失大国风范。

为了图耳根清净,朱元璋便将这封信匿住,不发给准备启程前往安南的张以宁了。

殊不知,朱元璋这一行径,日后将会给大明带来巨大的麻烦,也让宋慎一度陷入虎口之厄,当然这是后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