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忠诚朕记住了,这“剥皮揎草”朕会运用到反腐工作中,此等恶名怎能由子畏你一个人独自承担,朕施行下去后,为子畏承担一半恶名!”
“陛下!”
宋慎擦泪〒_〒。
“行啦,别装了,哭你都不会哭。”
朱元璋打趣道。
“嘿嘿……还是陛下了解微臣。”
宋慎傻笑。
“不过,子畏,如今天下刑法百废待兴,贪官倒是可以能够用严刑酷法遏制,但是朕又该如何根除呢?”
“说实话,陛下,想要彻底根除贪腐,几乎是不可能的,只要有人有权利的地方,就会诞生欲望。”
宋慎摆头说道。
一个国家,想要真正净化吏治,让百姓过上幸福安定的生活,难如登天,哪怕是贞观之治,开元盛世那一类的清明时代,贪官也依然有。
在这个权力与欲望交织的年代,甚至于贯穿整个历史,只要有官的地方,贪婪的毒瘤就会一直存在。
而且毒瘤蔓延之势一旦到了触目惊心的地步,那么这个国家也就离灭亡不远了。
某些官员们如果勾结了地主,通过虚报、隐瞒、转移等手段,将应由他们缴纳的税金全部转嫁给了普通百姓,
在贪官污吏和地方豪强的联手下,洪武年间的百姓生活可以说是苦不堪言。
作为后世历史生,宋慎也多研究明朝历史。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自洪武元年到洪武十八年,这十八年间,新生的大明王朝一共爆发了一百多次农民起义。
这个数量是相当惊人的。
几乎平均每年会发生六次以上的农民动乱。
当然,爆发起义的原因,不只是底层官吏欺压霸市,朱元璋的苛政重罚也间接加速了贪官疯狂。
“陛下过于注重手段和权威,虽然能够有效遏制住贪腐发生,但是不能断绝所有贪腐,真正的贪官只是隐藏的更深了,贪污的手段更隐蔽了。”
“不过,自秦到元末,贪官污吏一批连着一批,层出不穷,无论多么清明的世道,都会有贪污。”
“事实证明,根本没有彻底根治贪腐的方法。微臣认为,唯有软硬兼施,赏善罚恶,恩威并行,既不能逼死他们,也不能让官吏过的太舒坦,欲望,往往是在闲逸时诞生,而削去他们的欲望,怎能让贪腐现象降低到最低。”
“子畏说的在理啊。”
朱元璋颔首。
两人又唠到半夜,朱元璋发现宋慎对古代刑法分析的比较透彻,一个新生的想法在朱元璋脑中萌发。
第二日晌午,宋慎才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宋府。
前脚宋慎刚回府,后脚一书圣旨便跟着送到了宋府。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太子侍读宋慎度量洪深,廉恕忠勤,贫贱不屈己,富贵不骄人,在刑部立法已有“剥皮揎草”之建树,为上者分忧,故朕以宋慎为后辈新秀,即日起升任刑部侍郎,明日赴任。”
(你确定这不是陛下闭着眼睛写的?宋慎符合哪一条了?^_^)
一个惊喜砸在了宋濂和宋瓒的头上,险些砸晕这两个人。
而宋慎有些茫然无措。
“微臣接旨!”
宋慎升任刑部侍郎的消息不胫而走,引起城内轰动。
要知道,刑部侍郎地位仅次于刑部尚书周桢。
宋慎任职刑部侍郎的消息一经传播,一些朝官先后给朱元璋递上奏章多达三十多份。
其中包括户部尚书杨思义,吏部尚书盛原辅。
他们递上去的奏章内容基本一致,都在劝谏洪武帝重用宋慎太过,不该直接提拔他为正三品重官。
侍郎为辅佐尚书主官之事务实际执行者,在刑部那可是第二把交椅。
而不出朱元璋所料,朝中果然有弹劾宋慎者。
不过三日时间内,他竟然收到了四十八封弹劾,这个数量不说“绝后”,但也算“空前”了。
“你看看这些老家伙,看见你这么一个小辈上位,果然反应强烈。”
朱元璋将这一堆奏章扔给了宋慎。
“陛下,位居高位,咱确实名不副实啊。”
宋慎有苦说不出,有弹劾他可太理解了,没有弹劾才有鬼。
就算他是名儒长孙,在资历不足,名声不显的情况下,根本就服不了众。
当天夜里,朱元璋又传唤刑部尚书周桢入宫,所言之事他人不得而知,不过翌日周桢来刑部干脆做了甩手掌柜,将自己七成左右的事务交接给了宋慎。
宋慎知道,朱元璋确实是扶他上位了,至于自己有没有能力做好这个侍郎,就要看他宋慎自己的本领了。
“子畏好好干,陛下很看重你。”
周桢说话客客气气的,没生什么脾气。
“周尚书,小子一定会尽心尽力,为咱刑部办事。”
宋慎拱手一拜。
而周桢的主动放手,也能让他更好地施展和发挥。
此时的刑部权利还是相当大的。
大概在洪武十五年,朱元璋裁撤亲军都尉府和仪鸾司,改置锦衣卫后,刑部的权利才越来越小。
当然,朱元璋现在虽然没有锦衣卫,但是仍然养了一支“拱卫司”,这支军队便是日后锦衣卫的前身。
拱卫司的职责,是对应天府各层阶官员巡查缉捕,已经能够看到一些锦衣卫的影子了。
宋慎坐在刑部办公大堂内,百感交集。
“老王头,我爹应该还在府上,你现在就回宋府,让我爹从柜子里抽几本刑法书籍,你拿过来。”
“少爷,老奴去去就来。”
老王头子只有一个“王”姓,没有名,也没有字,他是宋府的大管家,曾跟随宋濂走南闯北半辈子,忠心耿耿。
连宋瓒都要称一声“王叔”,却被宋慎叫做“老王头”。
不过王管家并不生气。
宋慎也是他从小一把屎一把尿拉扯大的,把他当做自己的孙子,感情深了,宋慎想叫什么就叫什么吧。
老王佝偻着身子,出了中堂。
如今洪武一年,刑法破碎,李善长建议跳过元朝,延续古唐代的刑律。
宋慎更倾向于新式刑法,在唐律的基础上增加活力。因为旧东西沿袭太久,就很可能会被当作一种空泛的形式。
这种情况在明朝不是没有过。
由此奸吏枉法,任意减轻加重。
他开始翻阅书籍,沾墨一点,在纸张上开始梳理内容。
自汉朝以来,刑法的改革一直都在删减或增项,以汉朝《九章》为标准,到唐代纔集为大成。
而隋朝则是变更了五刑的条例如设置三奏的法令。
到唐朝编写律令,宪全以礼为标准而增损,视为大成。
而宋则延续唐律,然而其中更重敕令,法律没有记载的,便听从敕令,这一点还是略显人性化。
数朝刑法,在宋慎心里有了一个笼统的概念。
“少爷,老奴回府取来书籍了。”
“好,王管家,就先放在那里吧。”
“先给盛原辅写封信吧……让老王头一会送到吏部。”
宋慎抹墨,开始写奏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