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不能治愈自己,就爱不了孩子

一个人孩提时期会把父母的形象以及父母对待自己的方式内化到自己的心里,成年之后甚至会按照这种既定的关系模式处理自己的各种社会关系。

有一次,我到一家公司工作,不久就怀孕了。我为此深感内疚,感觉自己还没有为公司作什么贡献就成了公司的累赘和负担,感觉欠领导的人情似乎很难还上。我的一个同事感觉非常奇怪,他说:“女员工孕期享受照顾合理合法。你虽然怀孕了,但你的业绩并不差。你并没有因此耽误工作,至于这么内疚吗?”

是呀,我已经很努力了,为什么我会如此内疚呢?我不断地追问自己。其实,类似的情况一直伴随着我。出现在一个团队的时候,我十分害怕自己成为团队的负担,因此总是十分努力。我不止一次问自己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理。我慢慢地觉察,这和我小时候的经历不无关系。父母离异之后,我是奶奶抚养大的,奶奶非常辛苦。周围的人总是有意无意之间流露出对奶奶的心疼和对我的埋怨。很多时候,我明显感觉到,他们认为我拖累了奶奶。因此,我的心里总有这么一个包袱。

这样的内疚一直深深扎根于我的心里。因此,在任何一种关系里,别人对我很好而我却无以为报的时候,我就会深感内疚。如果没能达到别人的期许,我甚至会有十分强烈的负罪感!

这样的情结通常还会成为我的手段。我特别容易内疚,也喜欢通过让别人内疚的方式控制对方。比如,跟初恋男友相处的那段时间,我很没有安全感,在和他的相处中总是很忐忑,不知道这段关系能不能长久。这样的交往让男友很累。他想分手,我不愿意。之后,我对他相比之前更好,想让他因为内疚而不得已维系这段关系。

生活中,我见过太多女性控诉婆婆对自己的忽视,其实很多时候这种“被忽视感”源于原生家庭父母对我们的忽视,比如母亲更宠哥哥、父亲更爱弟弟等。带着这样的心理长大的女性,到了婆家,必然遭遇“被忽视”的处境,婆婆不可能在乎你胜过在乎她的孩子。

不仅如此,这种心理模式常常导致我们忽视自己。一次,我的一个朋友说:“老公在家的时候,婆婆会做很多好吃的,而老公不在家的时候,那就是另一番情景。”我问:“你老公不在家的时候,你会做好吃的给自己吗?”她说:“不会呀。如果老公不在家,我就热点儿剩菜对付一下。”

感觉总被人忽视的人,本身就习惯忽视自己,不爱自己。再好的人也有弱点,你都不爱自己,不把自己当回事,人家怎么爱你?总因为这样感觉委屈的人,常常看不见自己对自己的忽视。

一次,我在某地做讲座的时候,有个学员向我分享了她的困惑。

我曾经做过一些连自己都感觉十分荒谬的错事。我上小学时,家里条件不好,我平日里的穿着总是补丁摞补丁。每每看到别人穿着好看的衣服,我心里都很难受,感觉自己的生活很糟糕。

有一年的儿童节,父亲说:“如果你能参加学校的六一晚会,我就给你做一套新衣服。”我好开心,盼着有机会参加六一晚会。可我是一只丑小鸭,我没有这样的机会。我十分渴望有一套新衣服,于是我第一次向父亲撒了谎。

我拥有了新衣服,但我没有机会参加表演。看着别人参加表演,我心里很难过。又想到自己向父亲撒了谎,我心里十分内疚。

父亲知道实情后,没有打我,只是说了一句:“你小小年纪,这么虚荣!”从那以后,这句话一直刺激着我,以致我后来又犯了好几个更大的错误。我讨厌自己,简直不敢相信自己能干出那些事。每每想起这些,我心里都特别难受。现在,这样的经历仍在影响我与老公的相处。

我该如何面对这些?我感觉自己好猥琐。

这位女士是一个高中生的母亲。她小时候,父亲对她极其严厉。她父亲已经过世多年,但她父亲严厉的形象仍深深地刻在她的内心。当年她的需求本该得到尊重和理解,但她却被父亲形容为“虚荣”。这对她来讲几乎是一场灾难,她由此认同了自己的“虚荣”。在成长过程中,她心中的父亲形象,会经常挑剔她,让她憎恨自己。不但如此,她内心的父亲形象还会逼着她挑剔自己的丈夫和女儿。

内心的纠结有主体,就有客体。她内心有内化的挑剔的“父亲”,与此相对应的是害怕被挑剔的自己。她内心越是有一个害怕被挑剔的自己,越容易关注到外界对自己的挑剔。如果外界没有人挑剔自己,那么她内化的挑剔的“父亲”便会活跃起来,挑剔别人。挑剔别人其实也是一种对自己的保护,越是挑剔别人的人,越是怕别人挑剔自己。“挑剔”与“被挑剔”如影随形。

她经常挑剔自己的丈夫和女儿。又有一次,她向我倾诉道:“今天早晨,女儿又向她爸要钱买零食,她爸又是无条件满足了她。看着他们的互动,我内心的火不由得蹿了起来。首先,我生女儿的气。她已经这么大了,我已与她交流过很多次:过多的零食对身体没有好处,只有坏处。为什么她就是不接纳?其次,我生她爸的气。女儿从小到大每次张口要钱,他从不知道拒绝。结果,女儿爱零食胜过三餐!我一直在反思,真不知道自己哪里做错了。我唯一能做的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只当什么都没看见。然而,我内心还是过不了这道坎儿。我尝试改变这些,可结果总是让我失望!我该怎样帮助女儿?”

很明显,她烦恼的根源不在丈夫,也不在女儿。她继续向我倾诉:“女儿的生活已经很好了,她为什么还不懂得珍惜?她居然吃那么多零食。我小时候可没有这样的待遇。我上高中后每次放假回家,父亲见到我时都会说:‘讨债鬼回来了!’每每想到这样的场景,我感觉自己心都要碎了!我甚至感觉自己是多余的,是累赘,是不值得别人爱的。因此,我恨自己,讨厌自己。”

“我真想不到我与父亲的纠葛会这么强烈地影响我的生活。真的,我真恨当时的父亲,他那么伤害我。我原以为那些痛苦会随着时间的流逝逐渐被我忘记,我真的没想到这一切会如此深刻、如此持久地影响我……”

健康的爱一定来自成功的自我疗愈。我们不能治愈自己,就不能给孩子健康的、有益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