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 6月,重庆的夏天仿佛被热情点燃,阳光如瀑般倾洒,将整座城市烘烤得热气腾腾。嘉陵江与长江在城中交汇,水汽与暑气交织,让空气中弥漫着独特的潮热气息。大街小巷里,人们摇着蒲扇,试图驱散这股闷热,冰棍的叫卖声此起彼伏。
在这样的时节,重庆火车站台上人来人往,热闹非凡。一群青春洋溢的少年,身着整齐的军校制服,正有序地排队登上一列绿皮火车。他们是重庆一所军校的学生,十六七岁的年纪,眼中满是对未来的憧憬与好奇,恰似初绽的花朵,散发着蓬勃朝气。
最后一节车厢的后一排座位上,坐着两男两女,皆是同学。一个高个子男生,脸上带着几分俏皮,凑近身旁的女生,笑嘻嘻地问道:“熊敏堂姐,今天有没有藏啥好吃的呀?我这肚子都开始抗议啦。”熊敏看着他,无奈又宠溺地笑了笑,说道:“熊波弟,你这小馋猫,就知道吃。”
这时,坐在对面的女生,长着一双灵动的大眼睛,撇了撇嘴说:“熊敏姐,别惯着他,谁让他不提前准备吃的。”这个女生正是唐菊。
坐在熊波旁边,戴着眼镜的男生郑小勇也跟着起哄:“唐菊,你就别这么小气啦,熊波都快饿扁咯。”唐菊白了他一眼,没再说话。
熊敏笑着摇摇头,从包里拿出两个纸盒子,一盒递给熊波,一盒递给唐菊,说道:“都别吵啦,快吃吧。”
众人正吃着,从另一节车厢走来一男一女。女子年约二十八,容貌秀丽,身姿挺拔,正是熊波的连长李枚。她气质优雅,从国内某知名军事院校毕业,执教已有一年,举手投足间透着干练。身旁的男子叫郑一,三十岁左右,皮肤略黑,身形矫健,是熊波的副连长,与李枚毕业于同一所军校,比她高三届,眼神中透着沉稳与坚毅。
李枚面带微笑,声音清脆地说道:“同学们,这次实弹训练是个难得的机会,大家都加油,争取取得好成绩!”同学们纷纷回应:“加油,加油!”
说完,李枚和郑一转身离开。
突然,“叽——”的一声尖锐刺耳的刹车声打破了车厢内的热闹氛围,绿皮火车猛地来了个急刹车。同学们被这突如其来的变故弄得东倒西歪,车厢里顿时炸开了锅。
“这火车怎么回事啊?突然急刹车,该不会出什么事了吧?”一个同学担忧地说道。
熊波心里一紧,眉头微皱,对身旁的熊敏说道:“姐,我有种不好的预感。”
唐菊在一旁听见了,忍不住打趣道:“熊波,你别自己吓自己啦,能有什么事。”
就在这时,车厢广播响起:“各位乘客请注意,火车轨道被飞机炸断,请大家立即下车。”
同学们听到广播内容,满脸狐疑,觉得这简直是天方夜谭,难以置信。但这毕竟是命令,熊波虽心中疑惑,还是迅速提起包准备下车。
此时,一个身材壮实、模样帅气的十六岁男孩站了起来,大声喊道:“大家动作快点,别磨蹭,抓紧时间下车!”这男孩正是李林。郑小勇也赶忙拿起行军包,回应道:“李林,走,一起!”
熊波下了车,眼前的景象让他瞬间愣住。这哪里还是熟悉的重庆火车站,眼前的一切竟仿佛穿越回了三十年代。破旧的站台,老式的建筑,来往人群的穿着打扮都透着浓浓的复古气息,与记忆中的现代场景截然不同。
就在他惊愕之际,身后传来一个四十岁男人洪亮的声音:“大家听令,迅速前往九号车厢拿取装备!”一个女战友疑惑地问道:“张团长,这是怎么回事?为什么要拿装备?”张团长神色凝重,大声说道:“同志们,我们被穿越了,这里是 1937年 7月 8日的丰台火车站!”
话音刚落,天空中传来“嗡嗡”的飞机轰鸣声。一些战友眼尖,立刻大喊:“飞机,是日本飞机!”张团长急忙喊道:“大家别愣着了,赶紧去拿装备,准备战斗!”
李枚听后,迅速带着部队来到张团长身边,低声交谈了几句,随后看了张团长一眼,眼神坚定,转身带着部队快速离开。
众人跑了大约一刻钟,来到一个小山村前。没想到,竟与一群日本鬼子狭路相逢。由于这群少年军校学员身着的是现代军校制服,鬼子们从未见过如此奇特的军装,一时间竟呆呆地站在原地,足足愣了三分钟。
李枚眼中闪过一丝怒火,兴奋地大喊:“同志们,他们就是鬼子,给我狠狠打!”
熊波和唐菊作为狙击手,见状迅速拿起枪,朝着一旁散开,各自寻找最佳狙击位置。找到位置后,二人一刻也不停留,立刻进入战斗状态。
唐菊率先出手,她眼神专注,稳稳地端起枪,瞄准一名正在操作机枪的鬼子。“砰”的一声,子弹精准射出,那鬼子机枪手应声倒下。唐菊转头看向熊波,眼神中带着一丝得意,仿佛在说:“我这一枪怎么样?厉害吧!”
熊波没有说话,只是微微一笑,随即迅速调整枪口,锁定目标。紧接着,又一声枪响,一颗子弹如流星般飞出,正中一名鬼子指挥官的头部。那鬼子指挥官身体猛地一颤,随后直挺挺地站立了片刻,“噗通”一声倒在地上,没了气息。熊波转头看向唐菊,眼神仿佛在回应:“你看,我这枪也不差吧!”
然而,唐菊此时已将目光重新投向战场,全神贯注地搜寻下一个目标,并未留意到熊波的眼神。
另一边,李枚和郑一正与鬼子激烈交火。突然,战场一侧出现一群国军。他们与鬼子短暂交火后,便迅速与鬼子展开近身搏斗,战况瞬间变得异常激烈。
李枚一边开枪射击,一边喊道:“这是哪支部队?怎么刚接触就和鬼子绞杀在一起了?”随后,她转头大声命令:“号手,吹冲锋号!”
激昂的冲锋号声响起,李枚毫不犹豫地端起枪,第一个冲了出去。战友们见此,士气大振,纷纷怒吼着紧随其后,如猛虎般冲向鬼子。
熊波看到李枚孤身冲入敌阵,心中一紧,急忙对唐菊喊道:“唐菊,注意保护李枚连长!”
唐菊没有回应,只是默默将枪口对准李枚周围的鬼子。只见她眼神冷峻,迅速锁定一个正要对李枚不利的鬼子,果断开枪,那鬼子应声倒地。
就在这时,唐菊敏锐地发现李枚身后出现一个鬼子,正端着刺刀,准备从背后偷袭。唐菊心急如焚,顾不上多想,迅速调整枪口,“砰”的一声,精准地击中那鬼子的头部,鬼子当场毙命。
李枚察觉到身后的动静,转头看到鬼子倒地,瞬间明白是唐菊出手相助。她心中一暖,转头望向唐菊,快速而有力地比出一个“谢谢”的手势。
与此同时,熊波看到熊敏和郑小勇被六七个鬼子团团围住。他小声嘀咕道:“你们平时总说自己厉害,今天倒要看看你们怎么应付这几个鬼子。”
只见五个鬼子举着刺刀,气势汹汹地朝熊敏和郑小勇冲了上去。熊敏和郑小勇身手敏捷,巧妙地侧身躲开,鬼子们收势不及,纷纷扑了个空,摔倒在地。还没等他们起身,熊敏和郑小勇眼疾手快,一人一刀,结果了这五个鬼子的性命。
解决完这五个鬼子后,他俩转身面向剩下的两个鬼子,挑衅地做了个手势。这可把那两个鬼子气得暴跳如雷,他们怒吼着,举刀冲了过来。然而,还没等靠近,郑小勇瞅准时机,一个箭步上前,手起刀落,将两个鬼子一并解决。
熊波看到这一幕,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丝欣慰的笑容,轻声说道:“还真有两下子。”
没过多久,战场上的喊杀声渐渐平息,一切又恢复了平静。熊波擦了擦额头上的汗水,转头问唐菊:“这一仗下来,你杀了几个鬼子?”唐菊歪着头,想了想,说道:“八个,肯定比你多。”熊波摇了摇头,自信地笑道:“你可猜错了,我打死了十个,比你多两个呢。”
唐菊不服气地瞪了熊波一眼,说道:“你别得意,下次我一定会超过你!”熊波笑着点点头:“好呀,我可等着看你超越我,加油咯。”
这时,李枚和郑一走到一名国军士兵身边。李枚礼貌地问道:“兄弟,请问你们的指挥官在哪儿?”那国军士兵指了指不远处,说道:“在那儿呢,拿着机枪的那个中年人就是。”
李枚和郑一顺着他指的方向走去。李枚笑着打招呼:“老哥,你好啊。”那国军大哥转过头,一脸惊讶地看着他们,疑惑地问道:“两位,你们找我有啥事?”
李枚仔细打量了他一番,只见这位大哥满脸胡子杂乱地生长着,头上戴着一顶略显破旧的国军帽子,身上的军装更是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补丁和破洞,但身材却十分壮硕,手中紧握着一支旧捷克式轻机枪。
李枚开口问道:“老哥,你是这支国军队伍的指挥官吗?”那国军大哥低头检查着枪,回答道:“我们连长受伤了,现在暂时由我指挥。”
李枚听后,简单介绍了一下自己和部队的情况,然而这位国军大哥听后,并没有太多反应,神色依旧平静。李枚接着问道:“老哥,还没请教你在军中担任什么官职呢?”
这位国军大哥抬起头,眼中闪过一丝无奈,缓缓说道:“都当了五年兵咯,到现在还是个排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