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版前言

西方社会结构史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因为对社会结构变化的洞察是理解历史和政治演变的基础。

在1987年本书出版以前,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学者对社会结构的认识还是停留在恩格斯在1888年给《共产党宣言》所作英文版序中一段关于社会发展史的通俗的论述。这就是“到目前为止的一切社会的历史(原文注:确切地说,这里指有文字记载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1。人们忘记了这样的历史事实,阶级是一个依据纯粹的经济标准来划分社会集团的概念,而人类在近代社会以前还没有进入真正的经济社会,社会结构是按照人的身份即按照等级来划分的。再一个问题是,当时人们关注的是资本主义社会中存在几个阶级的问题,问题停留在资本主义社会是存在两个阶级还是三个阶级的讨论中,“两极分化”的概念在那时的影响还很大。当时亟待在西方社会结构史方面做些基础性的研究和阐释工作,以澄清人们的模糊认识。我当时从理论和历史两个方面展开了工作。

一是纠正人们简单地用阶级的概念来概述有社会分化以来的一切社会的结构史。在那时,在国内公开谈论欧洲中世纪社会存在的不是阶级制而是等级制的社会结构,有被批评为非马克思主义观点的政治风险。于是我搜集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社会结构的几乎全部著作,并参考了“西方马克思主义”相关的观点,用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文本来证明自己的观点是符合马克思主义的。

二是需要对社会结构的整体图谱做出新的描述,以取代“两阶级法”或“三阶级法”这类过于简单的概述。这一研究是从一个具体问题开始的。1987年在南京金陵饭店举办的英国史国际学术讨论会上,我围绕着英国中世纪后期到近代初期乡绅的性质问题,提交了以《论英国从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过渡时期阶级结构的模糊性》2为题的报告。这篇报告涉及了非典型化的社会集团的存在及其性质的问题和阶级界限的问题,得到与会的众多外国学者的高度评价。之后,我对社会结构史的研究一发不可收拾,同时还派生出了我的形态历史学理论方法的副产品。3

十年后,我申请的“20世纪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结构的变化”项目得到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华项目的立项资助。我随后将研究的内容扩大到自中世纪到20世纪的西方社会结构史。最终在1987年那篇报告提出十年之后出版了此书。本书在国内第一次阐释了西方社会结构从中世纪到近代经历了从等级制向阶级制的重大范式转变,同时引入光谱的方法概述了近现代西方社会结构的宏观图谱,以取代“两极分化”论或“三大骨架”说。

此书的理论观点现在看来无须作修改。这一版我只是在第一编第四章中对确定阶级的标准作了一点补充。


2017年12月


1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250—251页。

2 沈汉:《论英国从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过渡时期阶级结构的模糊性》,载《世界历史》编辑部编:《欧美史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

3 参见本书第一编第四章中“形态历史学方法及其在社会结构史研究中的视野”一节,以及参见沈汉:《 形态历史学方法及其在历史研究中的应用》,《史学月刊》2008年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