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交锋不断

文宣伍喝了口果汁,接着说:“就像怡和持有的有利银行股份一样。它在怡和手中,只会占用怡和大量宝贵的现金流,影响怡和海外发展的步伐。但如果怡和将其卖给我,一切的问题都将不会存在。”

约翰·凯瑟克皱着眉头,没有正面回应文宣伍。

“怡和将战略重心转向海外,你是如何知晓的?”

文宣伍笑了。

怡和开始向海外发展,现在的香江还无人知晓。

要等到60年代,怡和在海外的投资,已经占了怡和总资产的一半以上,香江许多人这才从中发觉。

文宣伍心中计划好了,他正好可以趁怡和转型的时机,大量购入怡和甩卖的资产。

“我是如何发现怡和的行动迹象,约翰·凯瑟克你不用再问了。毕竟你经商多年,拥有足够的判断力,问题的答案,你心中应该十分清楚。”

约翰·凯瑟克叹了口气。

“我没想到,你小小年纪,却能通过蛛丝马迹,判断出怡和的战略重心已经开始转移,这让我刮目相看。”

文宣伍只是淡淡一笑,开口询问约翰·凯瑟克:

“现在看来,怡和愿意出售股份喽?”

“是的。就像你说的那样。怡和持有的股份,占了怡和1700多万美金的现金流。现在却没法吃下有利银行,真是吃亏大了!”

文宣伍没有理会约翰·凯瑟克的抱怨。

“怡和本来就没有计划收购有利银行,只不过见有人私下里收购股份,担心是汇沣罢了!”

“现在有利银行到了我的手中,无论我是否愿意,我都将逐渐分担汇沣的注意力,无形中助力怡和的海外发展。”

约翰·凯瑟克可不会直接承认文宣伍的贡献,毕竟这对接下来的价格谈判极为不利。

“哼!哪怕没有你来分担压力,怡和照样能顺顺利利地向外发展。”

“约翰·凯瑟克先生,我自然相信怡和拥有如此实力。但如果没人从中分担,来自汇沣的压力,怡和只能小心谨慎地发展。”

文宣伍的反驳有理有据,约翰·凯瑟克深知这点。他也不想继续与文宣伍纠缠下去。

“怡和手中已经持有29%的有利银行股权,你直接开价吧。只要价格合适,怡和大概率会将手中的股份卖给你。”

文宣伍知道重头戏来了。他整理好仪态,谨慎地回答:

“约翰·凯瑟克先生,你应该清楚,有利银行的实际价值是5000万美金,我为加快收购,进行了溢价,将有利的估值提升到了6000万美金。”

“现在,收购团队已经收购到71%的股份,达成绝对控股的目标,后续的收购也就无需溢价。”

“但怡和毕竟是有利银行未来的合作伙伴,为了日后的合作,我不可能以5000万的估值回收股份。”

在约翰·凯瑟克兴奋的眼神中,文宣伍说出了自己的报价。

“1600万美金,我出1600万美金,收购怡和手中29%的股份。”

约翰·凯瑟克瞬间暴跳如雷。

“不可能,绝对不可能。怡和为了收购到29%的股份,先后搭进去不少人情,现金方面更是付出了1700万美金……。”

文宣伍听到怡和的花费数字,立马大声插嘴。

“好,就以1700万成交。”

1700万美金收购29%的股份,折算成有利银行的估值为5860万美金。如此价格收购,文宣伍是赚了。

但约翰·凯瑟克可不答应。

“1700万只是我们的收购花费,但其中的人情成本和利息成本,你还没有算呢!报价太低,我可不愿意出售。”

文宣伍似笑非笑地看向约翰·凯瑟克。

“怡和的收购成本,真是1700万美金?你是不是报高了?”

文宣伍能够猜出,凭借怡和在东南亚的影响力,他们的收购行动可不会太老实。

压价收购都是小意思,甚至白嫖都有可能。

毕竟怡和在东南亚的贸易网络庞大,影响着大部分东南亚富豪家族的兴衰。

怡和完全可以使用利益交换的方式,进行股份收购。

约翰·凯瑟克毫不在意文宣伍的语气,他摆出强硬的姿态,用不容商量的态度说:

“我不管这些,既然你们是以6000美金的估值,展开对有利银行的收购。那么我手中的股份,也应该按照如此估值计算。即1740万美金。再加上60万美金的手续费,你只需要支付1800万美金即可。”

面对约翰·凯瑟克的无赖行径,文宣伍深感无奈。

实际上,文宣伍应该感到庆幸。

因为历史上,约翰·凯瑟克与华人谈生意时,他总会要求华人站着说话,而他自己坐在椅子上,抽着雪茄或喝着咖啡,悠闲地进行商谈。

“不识好歹”的文宣伍,见约翰·凯瑟克的态度,知道自己暂时讨不到好处,便开始动用自己的脑瓜。

随后,文宣伍将目光转向脚下的历山大厦。

“约翰·凯瑟克先生,历山大厦出售吗?”

约翰·凯瑟克一脸愕然地看向文宣伍,文宣伍没有在意,反而进行解释:

“我想要收购历山大厦,包括它的两翼。收购下来后,我计划将其充当有利银行的香江总部。毕竟你也知道,中环的有利银行大厦,格外老旧,无法充当总部的职能。”

回过神来的约翰·凯瑟克,沉吟了一会儿,开口说:

“你的报价是多少?”

文宣伍没在数据库中查到历山大厦的价格,因为置地一直将其持有到21世纪。

但文宣伍结合周围的物业价格,给出了自己的报价。

“第二代历山大厦建成于1953年,思豪大酒店及中天行于1956年被重建为历山大厦新翼,大厦所在的三角地段亦得以统一。”

“大厦楼高13层,标准楼层面积约为一万一千五百平方尺,即一千零七十平方米。”

“但其三角结构,严重影响了建筑内部的办公室布局,降低大厦的整体租金和出租率。再结合附近的物业价格。我愿意出750万港币,买下历山大厦及其两翼。”

文宣伍先前买下的中环物业,占地面积与历山大厦相近,但他最终只花费了235万港币。

这是因为,文宣伍先前收购的物业,只是一栋老旧的商厦,楼层少,设备老旧,还受港府《租金条例》管制,每年的租金收入少,入不敷出,只剩下地皮还值点钱。

反观历山大厦,为1953年重建,楼高13层,不受港府《租金条例》管制,每年的租金收入高。二者根本无法相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