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小团队管理的前景

小团队管理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但时代的快速变化赋予了小团队管理新的内涵和场景,让小团队管理变得更常见、更关键、更有趣。

每个人职位晋升的关键一步就是成为一位管理者,如果把职业生涯比作马拉松,那么只有成为一位管理者才算真正加入了比赛。走好这关键的一步,养成良好的管理习惯,能够为未来的职业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现在这个充满不确定性和多变的时代,规模化的、集约化的大团队管理变得僵化和难以适应,而小团队管理将成为未来的主流。许多规模化的大企业都在拆分自己的大团队,改为由多职能人员组成小团队,利用小团队的灵活性应对变化,如海尔的“人单合一”和华为的“三人组”。这将成为未来管理的新态势,也就是说,小团队管理将成为常态。

“如何对年轻人进行管理”一直是企业的一大难题,从“80后”开始,到现在以“95后”“00后”为代表的“Z世代”。如何吸引、管理、激励年轻人?如何获得年轻人的认同?如何让团队年轻化?通过小团队管理让组织变得有趣,是一种很好的解决办法。

小团队管理不仅变得常见,更变得极具挑战性。把小团队管理得有效、有趣,能够提高组织、团队、个人的竞争力。

笔者的管理体会

在十多年的管理、创业生涯中,笔者始终在思考两个问题:管理如何才能有效?如何达成目标?为此,笔者看了很多书、上了很多课,在自己的团队中不断地应用、尝试各种方法。这些方法有的有效,有的无效;有的要看场景,有的要看人,有的要看时间。整理下来,笔者有以下几点管理体会。

首先,尊重规律,走正路。管理的核心在于实践,要因地制宜。这句话经常被误读,成为“经验高于理论”派的理由。但其实管理是有底层逻辑、有科学的方法论的。纯粹的经验只能一时有效,却是不系统的,最终还要补齐短板。就像做菜,有菜谱不看,凭经验,淡了加盐、咸了加水,这就是走弯路,整体效率很低,浪费了太多的时间和资源。

其次,管理基于人性,要相信人心向善。不管是制度的制定,还是激励措施的实施,最终都会面临“谁先信任对方”的问题。是管理者先信任员工,还是员工应该理所当然地信任管理者?彼得·德鲁克说过:“管理的本质是激发人的善意。”在未来的管理中,管理者只有信任员工,才能激发员工的善意。基于信任,管理者要认识到员工不是机器,因此有必要通过调节紧张的工作节奏,影响员工的状态和成果。

再次,管理是不能打折扣的。虽然对很多研发型、高科技企业来说,可以通过制定OKR(目标与关键结果)的方式,去挑战更大的目标,但是对大部分小团队来说,那些小的目标、计划、任务也是需要达成的,是不能打折扣的。管理必须遵循一套严格的流程:事前可以商量,事中严格执行,事后客观复盘。

最后,组织应该是流动的。组织应保持“略微难受”的离职率,引进“略微难管”的新人,建立内部的人才流动机制,加强与外部的连接,保持敏感度。只是一潭死水,没有进出,没有晋升、降级,这样的组织一定会被淘汰。

本书的特色

本书的主角是销售部经理小明,从他晋升为管理者开始,以他在工作过程中面临的内外部的具体问题和场景为线索,将小团队管理涉及的方方面面串联起来,包括理论基础、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工具等。在这个过程中,小明一步步成熟起来,成为一位优秀的管理者。

书中不仅包含一些常见的案例和工具,而且以年轻人为假设管理对象,提供了一系列新的管理方法,力求从岗位设计、激励机制等方面,将工作变得有效、有趣。

同时,本书从支持团队、研发团队、生产团队、销售团队、创业团队、社群六大场景出发,分别分析了小团队管理的具体应用方法和关键点。

本书的内容

笔者介绍

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EMBA,国家高级人力资源管理师。大学毕业后进入一家近万人的企业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担任过人力资源经理、培训经理等职务。自2011年起至今,有十余年的连续创业经历和丰富的团队管理经验。

本书的读者对象

新晋管理者;

有意愿成为管理者的职场人;

有丰富的团队管理经验但经验不够系统的管理者;

中小企业的高管、老板;

社群管理者;

学习管理知识的学生、培训学员;

需要管理入门工具书的人员;

其他对管理有兴趣的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