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回来的稿子
- 1980:当文豪从穷困潦倒开始
- 李善人
- 2133字
- 2024-08-30 23:54:25
周淮菇见饭菜做好,又跟李卫国客气了两句,才拿起筷子开始扒拉了起来,这一份蛋炒饭用的佐料是青豆和玉米拌起来。
上面再放了少许肉片,吃起来相当的爽口,要是李卫国以前当杂工的时候能够吃上这么一顿,不知道该有多满足。
“李卫国同志你做的这手蛋炒饭味道不错,没想到你除了当作家,还有这一门本事,我觉得你可以抽空跟汪曾祺同志聊聊。”
“他在作家这个行业里面算是比较懂美食的,如果你有读过他的作品,就会理解他对美食的喜好。”
周淮菇同志要是再早一点说的话,李卫国说不定就会附和上两句,然后约一个时间跟汪曾祺同志见面聊一下文学和美食。
但现在是沈从文同志拍《边城》的时候,要是错过了这个机会,以后可就没有机会插手到《边城》的拍摄里面。
对于它的一整个规划是一个重大打击。
“汪曾祺同志写出的作品确实拥有一种独特的美感,不过我就我目前来说,我还是更想跟《边城》的作者沈老见上一面。”
“在那部作品充斥着的真善美,实在是令我向往,而且我还学过剧本设计说不定能够帮上沈老的忙,能够写一些简单的剧本。”
“你还学写过剧本?”
周淮菇对于李卫国能够做饭这件事情其实并不感到意外,毕竟巷子里面一直都有传李卫国家里面的爷爷是做饭的。
但是电影剧本这种事情哪怕到了后世也是比较高大上的东西,一般很少接触得到,如果能够接触得到的基本上都是有关系,要么写出来的东西非常优质。
可以说这也是一门非常有含金量且有技术的东西,一般的人根本难以掌握。
所以这才是让她没想到的点,李卫国竟然也会写剧本这东西,好像他也没有参加过类似的学院,难不成是他编造出来的。
“你有没有写过电影的脚本又或者是话剧的一些剧本之类的作品,如果有写过的话,我可以帮你赠送给沈从文同志过目。”
“我想你要是真有这方面能力,沈从文同志怕是不会拒绝,卫国同志的炒饭很不错,我有事就先回《北平文艺》了。”
“再见周淮菇老师。”
“嗯。”
李卫国送别了周淮菇老师以后,就打算开始写那篇中篇小说,更改过的《微尘》已经重新发往了人民文学,不知道什么时候过考,正好手里头能写新的东西。
刚才周淮菇老师话里话外的意思就是要他写一篇剧本才肯在这个时候打扰他,看来这个剧本也得派上日程。
这个限制并不严苛,话剧也行,电影脚本也行,可以选择的东西多的是,《牧马人》也是一个比较适合的选项。
但好像莫言手里头也有一点话剧,要不要再文抄一回他的?
李卫国暂时断了这个念头,按照历史上面来讲沈从文同志应该没有这么快下决定,所以他可以把这篇中篇小说写完以后再去写剧本。
【楔子:人类培育棉花的历史悠久,至少可以到达一万年,棉花的用途也很广泛,是上头必须要掌控的一种战略物质】
【你以为棉花只能拿来做衣服?那我觉得你是有一点小瞧棉花了】
【棉花还可以拿来炸碉堡董存瑞知道吧?他用的就是这玩意!】
【我们高密县在棉花这一块算是全国小有名气的,关于棉花我一直认为自己是半个专家,从种植到加工这个过程我都清楚,请允许我啰嗦一会儿关于棉花的事情……】
半个小时,李卫国先把这篇文章的楔子写了出来,如果有读过莫言的作品,你就会发现他特别热衷于在开头面前整一点花活,同时期的很多作家都没有类似的东西。
类似的花活有一小段自我介绍以及人物的关系,他得《诺贝尔文学奖》的那本书就是很长一段的描写,上官家的几个女儿就能够让人琢磨一阵子了。
李卫国把周淮菇给的那一杯咖啡泡在了茶碗里面,他手里面这个茶碗也是有一定年头。
是他爷爷时候的一个士兵抵给他的,应该能够算是半个古董,看着咖啡泡的这茶碗有一种中西结合的感觉,特别的美妙。
李卫国品尝了一下咖啡的醇香以后,就把桌子收拾了一下,刚点亮不久的烛火也随之熄灭。
刚才有人走过来说案件已经有了进展,抓到了两位嫌疑人,据说是已经承认了他们偷盗李卫国稿子的事情。
督察和嫌疑人交流的地方在大百顺胡同和小百顺胡同的交叉口,主要是因为他还要顺便在那里处理一场案件。
李卫国现在突然发现自打贪当了作家以后旁边的邻居见到他的脸色完全就不同,以前的脸上虽然也会有笑意也会打招呼。
但是之前的那种笑容是皮笑肉不笑的感觉,看起来有一种阴沉,而且话语之间都在李卫国戳各种痛处,比如哪里李卫国家穷的事情来说事。
最多的还是李卫国家那半边院子没有收回来的事情。
现在他发现这种情况通通都不在了,巷子里面一片和谐的情景,但这也给李卫国带来了新的麻烦,找人帮忙看稿这件事情。
他一直都不情愿做这种容易得罪人的事情,要是说的别人不满意,好的关系也给人闹掰,所以能躲的时候尽量躲。
“督察同志!”
李卫国看到孙善良的时候,本人的就新出一种不妙的感觉,平时遇到他这家伙准没什么好事,“孙善良同志你怎么也在这。”
在场的督察一共有两位,一位是光头看起来有点瘦的,一位是头发比较浓密,看着有点胖的,其中的那个瘦子闻言露出的笑容解释道:
“你还要感谢这位同志呢,要不是这位同志提醒了我们两句,我们还不一定能够找得到,我们那个时候在墙边观察发现了鞋印。”
“就把这鞋印采集下来,到处去问,可是谁没事关注这鞋印啊,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鞋印就一个样,都是从一个模子刻出来的!”
“这时候这一位孙同志凑过来了,说这一位鞋印的主人,他见过,是巷子里的一个老人,我们就跟着他的身影去找了。”
“果然把这稿子给你找到,一说起这个嫌疑人,我就得讲两句偷盗原因,他偷你稿子你知道为啥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