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被迫上贼船
- 大唐:从玄奘高徒辩机开始
- 花门酒家客
- 2170字
- 2024-09-18 00:08:21
掷地有声的话语在大殿里回荡着,李泰丝毫不担心会传出去。
“好一副冠冕堂皇的话。”辩机冷笑,“吴王也准备造反?”
“谁要造反,四郎能清君侧,我未尝不能。”李恪仰天大笑,“四郎清的是辩机,我清的是谁,大家都清楚。”
李漱看着李恪得意至极的样子,一盆冷水当头浇了下来:“你想拉着我们一起死?”
“还是那句话,安州凭什么对抗整个大唐?无异于以卵击石。九郎并不是杨广,现在是贞观盛世。”
李恪点了点头,“是啊,十七娘说的没错。有四郎前车之鉴,我岂敢找死?
“可若是加上六郎、柴令武、六叔、房家呢?”他眯眼问道。
柴令武是大唐开国名将柴绍之子,其母是李渊女儿,是曾统领“娘子军”协助李世民攻破长安的女将军,是大唐第一位死后赐予谥号的平阳公主。柴令武娶了巴陵公主,和房遗爱同为李世民驸马,又都是开国功臣后代,关系十分要好。
六郎指的是蜀王李愔,作为李恪声名狼藉的亲兄弟,朝廷并不待见他,不用说当然会支持李恪。
六叔指的是荆王李元景,乃李世民六弟,此人素有野心,早些年曾对人说过梦见自己手把日月。李元景女儿嫁给房遗爱三弟房遗则,因为这层关系,李元景也和房遗爱交好。
房家不用说,房玄龄虽死,但家族势力仍然庞大,贞观一朝积累了几十年,仍不可小觑。
李漱有些愣在了当场,这是从李恪嘴里说出来的,说明都是铁定会支持他的势力和人物,就这么堂而皇之被说出口。这意味着自己和辩机、狄仁杰无法安然从安州脱身。
实际上自李泰露面的那一刻就注定不可能,李恪以一种不容拒绝的姿态将他们绑在了自己的绳子上。
辩机有种通透的感觉,他想起来了,彻底想起来了,历史上的房遗爱谋反大案中,除了房遗爱首当其冲外,受牵连的正是房遗直、房遗则、房遗义、柴令武、李愔、李恪、李元景、高阳公主等人。不过他漏了薛万彻、薛万备、宇文节、李道宗、柴哲威、执失思力、巴陵公主、九江公主等人。
但可笑的是,房遗爱从来都没想过谋反,也没有谋反。一切的源头仅仅是李漱为了争夺梁国公爵位,诬告袭爵的房遗直非礼自己。
李世民在世时,李漱就曾撺掇房遗爱和房遗直争房玄龄死后留下的的家产,遭到了李世民的严厉斥责。
在李世民驾崩后,李漱更加无所顾忌,旧爱辩机死了,一边与和尚、道士私通,给房遗爱戴绿帽子更加肆无忌惮,另一边旧事重提要求分家,闹的满城风雨。
现在李世民不在了,只能李治来处理。一向很看重亲情的李治没有把他妹妹怎么样,只是把房遗直和房遗爱各打五十大板,分开贬到外地,落个清静。
房遗直虽然被贬,但梁国公爵位还是保住了,李漱只能再出下策,诬告房遗直。
倒霉的房遗直当然清楚李漱的动机,忍了多年的他这次决定不再忍,以彼之道还施彼身,揭发检举房遗爱和李漱图谋大位,欲行不轨。
这次,李治不再淡定了,不谋反都好说,但要造反就严重了。长孙无忌开始调查和审理这起因家事引发的案件。
房遗爱谋反案被牵连的人中,宇文节是长孙无忌一手扶持上去的宰相,时任门下侍中,只因和房遗爱私交深,帮着房遗爱说话,被长孙无忌夺职,一家老小流放岭南。
薛万彻是大唐开国功臣,也是李渊的驸马,娶了丹阳公主,和房遗爱是好友。
执失思力是李渊八女九江公主的驸马,同为驸马,虽然高娶了李漱的房遗爱一辈。但房遗爱也曾随军出征,和同行的执失思力建立了深厚友谊,两人关系很不错。
江夏王李道宗最冤枉,他仅仅对长孙无忌把持朝政有所不满,政见不同,也被长孙无忌找借口牵连了进去。
这些人要么是皇亲国戚,要么是开国将臣、世家大族之后,统统被长孙无忌一网打尽。
这场大案废掉了一个宰相(宇文节)、四位公主(高阳公主、巴陵公主、九江公主、丹阳公主)、三个望族(房家、柴家、薛家)、四位驸马(房遗直、执失思力、薛万彻、柴令武、)、四个藩王(吴王李恪、蜀王李愔、江夏王李道宗、荆王李元景),令李唐皇室人人自危。
这时候,人们才看清楚长孙无忌是有多么可怕和残忍。
可惜,长孙无忌并未能做成周公旦那样的人物,他的这些行为引起了仁善的李治不满,李治不甘愿做傀儡,时间终究是站在李治这边的。
如此手段的长孙无忌并不比前世的霍光差,也比后世的张居正强,甚至更加残忍和无情。但李治终究不是汉宣帝,也不是万历,所有人都以为李治只是空有仁孝的棋子,直到他扶持武则天上位后,终于发出了自己的声音,不等长孙无忌和褚遂良死掉就握住了大权。
长孙无忌的大清洗引起的恶果一方面是自己活着的时候就遭到了反噬,不像霍光和张居正。另一方面是多年后武则天迫害李唐宗室的时候,竟只有名声不显的越王李贞起兵反抗,兵败之后更是连累了许多没有谋反之心的李唐宗室。
大唐的皇室子弟真不好当,驸马也不好当。
而现在,房遗爱谋反冤案还未发生,辩机活着,李漱和房遗爱和离,自然不会争梁国公爵位了,自然也不会被房遗直反告,但长孙无忌会放过李泰和其党羽吗?
当然是不会,李泰造反给了绝佳的机会和借口,只比真实的房遗爱谋反案还要令人心服口服,令长孙无忌有充足的理由整合唐廷力量摧毁一切敌人。
在长孙无忌一手炮制的房遗爱谋反案水落石出时,李治没想到吴王李恪和荆王李元景被牵扯了进去,哭着向群臣恳求留两位亲人一命,他十分清楚这两人是冤枉的。
兵部尚书崔敦礼得到长孙无忌的授意,冷冷拒绝,于是,群臣明白了,没人跳出来支持李治。
就这样,仁爱的李治眼睁睁看着李恪和李元景自尽,自此,在心里也埋下了对长孙无忌深深的恨意。
历史因辩机而改变,却改变不了在辩机从死牢脱逃之前的事。
房家和长孙无忌结下的梁子仍然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