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 出征

吴麟徵离开了大明交通院,没有离开皇宫。

他和其余人近日讨论关宁军内迁,他出任登莱巡抚就是结果之一。

下午。

殿内。

悬挂的舆图前。

吴襄亲自讲解皇帝亲征的路线。

有两条。

“第一条是从北出发,第二条是从南发出。

“为什么不直接往西出发,因为燕山山脉的原因,大军通行与个人不同,大军要么往西北居庸关方向绕路到宣府,然后进入山西,要么往南经过保定,然后进入山西。”

舆图上。

燕山山脉后还有太行山脉。

这就是为什么京城地理位置重要的原因。

也是为什么,没有燕云之地的大宋,战略上极其的被动。

没有燕云地区,根本无法防守华北平原。

与大明是完全不同的局势,大明有边关在手,哪怕外敌闯入京畿地区也无法持久,如果不能攻破京城,呆不了多久就要撤回去。

通过舆图,不光朱由检看得明明白白,其余的大臣也清楚。

其实皇帝亲征的事早已决定好了。

范景文虽然没有从戎经验,军略上并不是小白,何况兵部侍郎王家彦,此人还协理京营多年,又有庶吉士李长祥等,哪怕是太监高起潜也监军多年。

这么多人的存在,难道还规划不出一条行军路线不成。

不过吴襄主动开口,提出加入皇帝的亲征,很快获得了一致支持,在人们的心里,哪怕亲征失败,也一定要保证皇帝安全回来。

最好皇帝连敌人都不要见到,半路带着军队返回。

吴襄已经改变了主意,支持皇帝亲征。

“北边是军事重镇,多精兵,虽然所剩无几,那也是一笔花钱也买不到的宝贝。”吴襄实在不能理解,老兵这样的珍贵存在,为什么朝廷没有人选择善待。

他们在辽东的确克扣军饷,各个吃的满嘴流油,可对精锐那也是真善待。

包括以前的李家李成梁。

别看有人动不动弹劾李成梁,可朝廷就是不挪动李成梁的位置。

为啥?

李成梁把精锐老兵当宝贝啊。

如果一个将领不把手底下的老兵当宝贝,而是当牛马,那是比蠢猪都要蠢的东西。

这样的将领,哪怕说的话多么的漂亮,实际上是酒囊饭袋。

好嘛。

误打误撞。

朱由检不发一言。

吴襄的确抓住了自己的目的。

什么亲征?

用头去撞石头。

亲征是幌子,除了抓做事的权利,麻痹其余大臣们外,最大的目的就是为了把这批边军吸收到手中,否则运力如此紧张的局势下,还要把宝贵的运力投入进来。

不理解后勤对战争的重要性,就不能理解战争。

后世运输那般发达的情况下,前线也面临着运力紧张,何况是当下的大明。

文人只记载打胜了或者打败了。

打胜了三言两语不值一提。

打败了。

谁被打败,被谁打败,被杀了多少人,被如何侮辱了云云。

可这并不是军事笔记。

但是有一点是共通的。

谁后勤出了问题。

谁就会大败。

这是第一个发现自己真实用意的人。

投入如此规模的运力,人们都以为自己要亲征,实际上是为了老兵,现在朱由检内心不高兴,不是因为怀疑吴襄的原因。

专业的事情交给专业的人去做。

吴襄不愧是老将。

能通过蛛丝马迹,抓住目前的重点,那就是边军。

可这样的吴襄依然不是大清的对手。

一个李自成,已经让自己费尽了力气,还有一个坐等时机的多尔衮,朱由检如何开心的起来。

关键是两个还一前一后。

“所以皇上指定的亲征路线,臣极力支持,只是等大军抵达大同后万不可轻动,需要掌握贼军的动向,有了十足的把握方可安排下一步。”

吴襄的提议,获得了王家彦等人的认可。

什么掌握贼军的动向。

这话说的真好听。

不愧是老军头。

明明是躲在后方观望,发现形势不对,立即跑路,悄悄通过人家的嘴,变得好听了起来。

难怪关宁军捷报如此多。

战线却一直往后退。

朱由检无语。

都是一帮老狐狸,自从上回自己提了山东的事,自己的计划就瞒不住了。现在有了吴襄的提醒,哪怕还没有看清楚皇帝计划的人,也大半猜到皇帝的目的。

不还是要跑路南下么。

只不过皇帝变得靠谱了,知道手里要有军队,否则就这么跑去南方,后面的事可还真不好说。

江南的百姓可是暴力抗税过的。

把太监拉出街头,活生生打死,可比某地断头台要痛苦多倍。

要是皇帝当时也在。

被打死的不定就有皇帝呢。

虽然打不到皇帝,毕竟皇帝太远了,可他们能骂啊,各类野史从祖宗上来抹黑,包括骂皇上是独夫云云,各类激进思想学说层出不穷。

吴襄主动提出加入亲征,不就是看中了没有危险,为了争取权利和圣眷么。

朱由检无奈。

眼前的一帮人是真不好骗。

他真的没打算去南方。

虽然的确准备了去南方,可准备去南方其实才是用来骗人的。

这叫做一环套一环。

皇上一脸痛苦。

大臣们各个高兴。

吴麟徵也忽略了白日的不开心,把商人们的事情丢到脑后。

皇帝弄了点银子,搞了点粮食,把责任全部推给大臣们,仿佛只有皇帝才是对的,小动作不断,他们这段时间承担了多大的压力。

不过无论如何。

银子有了,粮食也有了。

军队也开始重建。

大明好像有了点希望,吴麟徵更欢喜现在,心里头得意,让皇上小瞧他们这些人。

当初自己就提出关宁军内迁。

皇帝要面子不好意思做。

不还是采纳了么。

朱由检最后拍板。

太子留在京城,陈演、李建泰辅佐,成国公朱纯臣继续提督京营,驸马都尉巩永固协防,定王永王随军,其余人等各司其职。

比如关宁军内迁,李建泰等人在朝廷上盯着,地方的运输有大明交通院,还有吴麟徵等派去地方大臣的配合,以及关宁军的行动。

前期只调动百姓,没有皇帝的要求,一个士兵也不能入关。

除非谈的四千调去山东的关宁军。

不过这四千关宁军又不是骑兵为主,所以要通过海运直接抵达登州府,而不是经过山海关。

山海关总兵。

蓟镇总兵。

各输送军饷粮饷,稳定军心。

次辅魏藻德、内阁大臣邱瑜、方岳贡随军。

调走魏藻德是为了减少陈演在京城的势力。

至于邱瑜、方岳贡。

是为了方便朝廷公文往来。

皇帝虽然离开京城,依然是中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