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章 梁小黄门

宣和四年年底的开封,北风凛冽,寒气逼人。然而,皇城内外却笼罩在一片沉重的气氛中,朝堂内的气氛比外面的寒冬更加凝重。接连几天,急报从各地传来,将宋朝的局势映射得愈发危急。三桩紧急军情几乎同时传到了朝廷——嘤游山宋军扑空,壶关守将兵马都监杨志复叛占据抱犊山,宋江麾下的贼众在京东地区卷土重来怀仁县失陷,而青州的张所父子则在艰难中抵御住了宋江军的进攻。而就在宫中,赵佶的御前小黄门梁衙内,正忙于传达这些消息。

梁衙内自从被方杰踢伤后,由于蛋碎已彻底失去了传宗接代的能力。蔡京看中了大外孙的处境和性格,将他调到了宫中又拜了大宦官隐相梁师成为义父,成了赵佶的亲信宦官。梁小黄门外表依旧俊美,但眼中多了几分阴鸷。他将一封封紧急军报整理好,亲自递送给了蔡京。

蔡京接过军报,心中暗自忖度。近来的战事频繁,宋江的起义军势力不断扩大,形势已变得极为复杂。他知道,这三桩军情传到皇帝耳中,必定会引起一阵轩然大波。

蔡京带着梁衙内来到皇帝的寝宫,赵佶正在欣赏一幅新得的名画,见蔡京到来,随口问道:「蔡卿,有何事?」

蔡京恭敬地呈上军报,低声说道:「陛下,河东和京东两地同时传来紧急军情,望陛下过目。」

赵佶放下画卷,接过军报,一目十行地快速浏览着。他的脸色逐渐阴沉下来,尤其是在看到壶关杨志复叛和怀仁县失陷的消息时,眉头紧皱。

「这杨志,果然不堪大用!壶关失守,是朝廷的耻辱!」赵佶怒声道,「至于怀仁县,那帮贼寇竟敢如此嚣张,割去朝廷命官的耳朵,简直目无王法!」

蔡京心中暗叹,但表面依旧镇定。他知道皇帝的性格,急躁而多疑,此时只能小心应对。「陛下,这三桩军情确实不容忽视,老臣认为必须立刻采取应对之策,否则恐将影响我朝的根基。」

赵佶闻言,略微冷静了一些,但他的怒火依旧难以平息。「那你说说,有何对策?」他盯着蔡京,眼神中带着一丝不安。

蔡京低头思索片刻,缓缓说道:「首先,必须增援京东的军力,尤其是莱芜和青州一带,务必阻止宋江军进一步扩张。同时,派遣一名得力将领前往壶关,重新稳住防线。至于怀仁县,臣建议严惩叛贼,以震慑其他地方的蠢动之徒。」

赵佶点点头,觉得蔡京的建议有理,便挥手示意梁小黄门准备文书。但他依旧心烦意乱,尤其是壶关杨志的叛变,让他感到极度失望和愤怒。

梁小黄门站在一旁,默默观察着这一切。他的内心并不平静,尤其是当他听到怀仁县的消息时,心中隐隐有些不安。方杰的大闹翠云楼仍历历在目,自己因此被迫进入宫中,成为宦官。如今,他已彻底站在了蔡京和皇帝一边,但他心底对方杰和方梦华的仇恨却从未消减。

「这次怀仁县的事,说不定就是那个方杰的妖妇姑姑在背后捣鬼。」梁小黄门暗自思忖着,「不过,他们终究还是贼寇,迟早会有报应。」

但他的思绪很快被蔡京的声音打断。蔡京让他速去准备圣旨,梁小黄门不敢怠慢,立刻转身去办。但他心中那股复杂的情绪,却如影随形。

在朝堂上,朝廷内部的争论愈发激烈。赵佶听闻各地的急报后,心中焦虑不安。这次的叛乱不仅涉及京东地区,甚至连壶关的杨志也参与其中,局势已经超出了他的掌控。尚书左仆射蔡京与尚书右仆射徐处仁正眉头紧锁地讨论著局势。此次叛乱远不仅仅是地区性的动荡,而是一场全国范围内的危机。梁小黄门作为赵佶的亲信宦官,时常在旁听,仍然保有着相当的影响力。

「蔡太师,徐太常,眼下京东、河东、青州皆不安宁,若不早日平定,恐将成为后患。」梁小黄门声音细柔,但语气中却充满了担忧。

蔡京长叹一声,面容阴郁。「嘤游山之战本以为是对宋江的致命一击,却未料到这些贼众如此狡猾。再加上杨志在壶关的叛乱,这无疑是雪上加霜。」

徐处仁点头,补充道:「杨志盘踞在抱犊山,局势不明,随时可能与宋江会合。若两股贼势联合,我等便腹背受敌。」

「张所父子的忠勇令人钦佩,但青州之势未稳,他们能否抵挡住宋江的进一步进攻,实在令人担忧。」蔡京顿了顿,眼中闪过一丝阴霾。「况且,杨志若真走通了种师中的门路,朝廷也不得不做出让步。」

此言一出,朝堂内一片沉默。种师中素有威望,在军中有极高的声誉,杨志若真能与其联系上,便可能争取到再次招安的机会。而这样一来,朝廷将面临更大的难题。

在经过一番激烈的讨论后,蔡京提出了两条建议:一是加强对各地的军事镇压,尤其是京东与壶关的地区,务必要剿灭叛军;二是考虑对杨志进行招安,以化解他的叛乱之心。

枢密使童贯则强调,必须尽快平定宋江的势力,否则将会引发更大范围的动乱。

「若是招安杨志,恐怕会引发其他地方的效仿,这点不可不慎。」一名大臣提出异议。

「但若不招安,他与宋江合流,我朝更是难以招架。」蔡京沉声回应。

最终,赵佶决定采取双管齐下的策略:一方面命令童贯继续加强对京东和壶关的镇压;另一方面,派遣使者前往杨志处,试探其意愿,若有可能,便进行招安谈判。

同时,赵佶还下令加强对各地贼军的情报收集,以防范他们之间的联动,特别是壶关与京东地区的联系。

朝堂上下,虽然策略已定,但每个人心中都明白,这场乱局远未结束,接下来的动荡可能更加猛烈。

随着军报的传递,整个朝廷内外都为之震动。许多大臣纷纷上奏,要求加紧防备,加强对各地的控制。以张所父子为首的忠勇之士,更是主张对反贼进行全面围剿,斩草除根。

然而,赵佶的心情却始终难以平复。他越来越意识到,这次的局势比以往任何一次都更为严重。宋江贼人的势力已经不再局限于一隅,而是蔓延到了整个北方。若不及时采取措施,恐怕整个大宋的江山都会岌岌可危。

蔡京也意识到局势的严峻性。他加紧了对各地的掌控,同时密切关注宋江军的动向。他知道,接下来将是一场艰难的斗争,而他必须为自己和皇帝谋求一个万全之策。

然而,在深宫内外,许多人的心中都涌动着不安与焦虑。战火的阴云正在迅速蔓延,而整个开封城,仿佛也笼罩在一片沉重的阴影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