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草原霸业

耶律大石在方梦华的启示下,意识到如果要为契丹人谋求一条新的出路,他必须从草原的核心部族入手。草原东部的蒙兀室韦部成为他的首要目标,因为这个部族不仅是草原上强大的力量(其首领合不勒更是未来成吉思汗铁木真的曾祖父)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在辽国五京尽失、天祚帝耶律延禧逃至河套地区的背景下,耶律大石决定以契丹民族的未来为重,放弃继续追随天祚帝这位昏庸无能的君主。他意识到,如果不迅速采取行动,契丹人将面临亡国灭种的命运。由此,耶律大石开始策划如何在天祚帝仍然存在的情况下收拢草原上的契丹部族,并使西州回鹘和西夏臣服于他,进而稳定契丹人在西方的立足点。

耶律大石率部突围后,来到了察哈尔草原。这片辽阔的土地上,聚集着许多散落的契丹部落,这些部落正因失去中央统治而处于动荡之中。耶律大石深知,如果要在草原上立足,他必须赢得这些契丹人的支持。

他首先召集各大部落的首领,利用他在辽朝军中的声望,号召大家共同抵抗金人的侵略。他在演讲中强调,契丹人必须摆脱天祚帝的无能领导,重新找到自己的出路。他说:「我们不能再寄希望于一位连自己的五京都无法保卫的昏君。契丹人应该由真正强大、有能力的领袖来带领。」

在他的号召下,许多契丹部落的首领开始转向支持耶律大石。大石林牙展现出卓越的领导才能,不仅能够带领军队打胜仗,还能够处理好各部落之间的关系,化解内部矛盾,逐渐成为草原上不可忽视的力量。

耶律大石带领他的部队向东北进发,目标直指斡难河流域的蒙兀室韦部。他清楚地知道,只有联合这些强大的草原部族,才能建立一个足够坚强的联盟,对抗金人的威胁。

他首先来到了斡难河畔的肯特山,找到了正聚居在此的蒙兀室韦部。蒙兀室韦的合不勒汗在草原上已有不小的威望,但却一直缺乏一个能够引领他族群走向更大荣光的盟友。耶律大石深谙这一点,于是在与合不勒汗的会面中,他以辽王的名义,封官许愿,描绘出一个辽国与蒙兀共尊共荣的未来蓝图。合不勒本来对耶律大石的到来有所戒备,但耶律大石以契丹人的长生天信仰为桥梁,成功打动了合不勒。他强调,契丹人和蒙兀人有着共同的祖先,草原上的民族应该联合起来,共同抵御外部的威胁。

「辽王虽失燕京,但我契丹之血依然流淌,草原的烈风依旧庇佑着我们!」耶律大石在合不勒汗的帐中慷慨陈词,「合不勒汗,若你愿意支持我,蒙兀将成为契丹的同盟,我们将共同统御这片大地,书写属于我们民族的荣耀篇章。」

耶律大石还特别指出,金国的崛起对草原民族来说是一个巨大的威胁,他们不会停止扩张的脚步,草原上的部族将首当其冲受到影响。通过以共同敌人为切入点,耶律大石赢得了合不勒的信任。

合不勒汗深受触动。耶律大石的豪情壮志和辽王的身份让他看到了一个新的未来。他答应了耶律大石的提议,愿意率领蒙兀室韦部与他共同进退。蒙兀弓骑勇士们的加入为耶律大石增添了强大的武力支持。随着盟约达成,耶律大石开始将目光投向了更广阔的草原。

耶律大石策马奔驰在茫茫草原上,寒风夹杂着雪花在他耳边呼啸。他的心情却如烈火般炽热。方梦华的密信揭示了未来的图景,让他看到了自己在这片广袤草原上重新崛起的希望。如今,离开了危机四伏的燕京,身边又有了忠实的蒙兀弓骑勇士,他深知,这是一个重新统治草原、再造契丹荣耀的绝佳时机。

耶律大石带领着逐渐壮大的军队一路西进,首先收编了克烈部。克烈部素来骁勇善战,但在长期的部落纷争中,逐渐疲惫不堪。耶律大石以辽王的威名和强大的蒙兀弓骑力量,迅速赢得了他们的归附。

紧接着,他又将目光转向了韃靼部和乃蛮突厥部。这两大部落在草原上同样有着深远的影响力,但各自为政、缺乏统一的领导。耶律大石以战促降,先后击败了他们的主要部族,然后通过婚姻和封号,将其首领笼络到自己麾下。两年之内,耶律大石在草原上的影响力已经达到了巅峰,几乎完全取代了在金国势力压迫下的耶律延禧。

当耶律延禧最终在金兵的追击下被俘时,草原上的部族们早已视耶律大石为唯一的契丹领袖。在这片辽阔的大地上,耶律大石重新树立起了契丹的旗帜,草原各部族纷纷归附,使他成为名副其实的草原之王。

与此同时,随着草原势力的逐渐巩固,耶律大石开始将目光投向西域。他通过信息不对称的策略,让高昌回鹘的毕勒哥可汗误以为辽国仍然强大无比,并成功让其向自己称臣。毕勒哥可汗信奉摩尼教,而耶律大石也巧妙地利用这一点,以契丹人的宗教宽容政策拉拢了回鹘的支持。这种宗教与政治的结合,进一步稳固了耶律大石在西域的影响力。高昌回鶻本是西域地区的强大势力,但在耶律大石的影响下,他们开始将契丹视为新的宗主国。这一外交胜利不仅扩大了耶律大石的影响范围,更为他进一步向西施压创造了有利条件。

耶律大石知道,回鹘部族对辽国的灭亡并不知情,因此他决定利用这一点来保持辽国的威信。他派遣使者前往西州回鹘宫廷,继续以辽国的名义维持联系,并提出了新的合作计划。

耶律大石的使者在回鹘的宫廷中强调,虽然辽国在东部的土地上遭遇了暂时的挫折,但草原民族的力量依然强大,辽国的统治并未结束。他们还指出,辽国的衰退是暂时的,契丹人将很快重新崛起,并希望回鹘能够继续支持这一过程。

回鹘毕勒哥汗考虑到与契丹人的长久关系,以及摩尼教的宗教联系,最终决定继续保持与契丹人的联盟,并派遣部队支援耶律大石。通过这种方式,耶律大石成功地将回鹘部族纳入了他的势力范围。

在确保西域归附的同时,耶律大石将目光投向了西夏。西夏王朝自成立以来,一直在宋、辽、金三大势力间左右逢源,而耶律大石深知,要在西北地区稳固自己的地位,必须与西夏保持紧密的关系。

于是,他遣使前往西夏,带着珍贵的礼物,宣称自己是西夏皇后耶律南仙的兄长,并以此为由,自称为西夏国主李乾顺的「大舅哥」。此举既是为了拉拢西夏,又是为了防止李乾顺因受金国压力而对耶律南仙下手。通过高调宣扬辽夏同盟关系,耶律大石成功避免了李乾顺对耶律南仙的进一步打压,同时也间接施加了对西夏的压力。

耶律大石希望通过这种高调的姿态,迫使李乾顺重新考虑其对金国的态度。如果西夏选择站在金国一边,那么它将面临来自草原和西域两面夹击的危险。如果西夏选择与西辽结盟,则意味着在新崛起的势力中占据有利地位,并能够保住其国家的独立性。

李乾顺面对耶律大石的外交攻势陷入了深思,不得不重新考虑与金国的关系。尽管金兵强势,但西夏地处偏远,对辽国的态度仍具有一定的自主权。他知道,西辽的崛起已经不可忽视,如果他选择继续讨好金国,不仅可能失去草原和西域的贸易通道,还会激怒耶律大石,带来更加严重的后果。另一方面,李乾顺也清楚地意识到,耶律大石的宣称不仅是一种外交姿态,更是一种威胁。如果他继续对耶律南仙和李仁爱采取敌对态度,耶律大石完全有能力借此为理由,对西夏展开军事行动,不得不重新考虑一下要不要处死妻儿去讨好金国了。耶律大石的策略成功地将西夏暂时稳住,使其不至于完全倒向金国。与此同时,李乾顺还加强了对西夏边境的防御,以防止任何可能的突然袭击。他意识到,在这场大国博弈中,西夏的生存之道就是在各方势力之间保持微妙的平衡,既不能完全倒向金国,也不能轻易得罪新崛起的西辽。

在草原与西域的双重加持下,耶律大石的势力如日中天。他一方面通过联姻、封号等手段稳固草原各部的忠诚,另一方面则通过外交手段,利用辽夏同盟的幌子,维持西北地区的稳定。在这个过程中,他逐渐将自己打造成了一个既是契丹的继承者,又是草原和西域各民族的保护者的形象。

耶律大石深知,草原上随时可能风云突变,而他的每一步都必须走得谨慎而果断。在方梦华的指引下,他一步步稳扎稳打,终于在这片辽阔的大地上建立起了一个强大的西辽政权。

通过这一系列精心策划的战略行动,耶律大石成功收拢了草原东部的蒙兀室韦部和西部的回鹘部族,并通过这些部族的联合力量,逐步在草原上建立起自己的势力。他没有急于挑战金国,而是选择稳固自己的基础,并通过外交手段施加影响力,为未来的契丹人复兴铺平了道路。

耶律大石的草原霸业逐渐成形,他通过灵活的外交手段和强大的军事力量,在草原、西域乃至西夏之间建立起了一个新的权力格局。而李乾顺则在复杂的局势中,小心翼翼地寻找着西夏的生存之道。

在这一片广袤的土地上,新的冲突与联盟正在酝酿,契丹人、蒙兀人、回鹘人、以及西夏人,所有人的命运都因耶律大石的崛起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草原上的风暴正在酝酿,未来的格局谁能掌控,尚未可知。

耶律大石的决策不仅展示了他作为军事领袖的远见卓识,也展现了他在面对复杂形势时的灵活应变能力。他深知,草原民族的未来不在于一时的胜利,而在于长期的联盟和稳固的基础。通过他的努力,契丹人的未来开始变得明朗起来。

在西辽的旗帜下,契丹的荣光重现,草原上的各部族重新团结在一起,而耶律大石则在这片广袤的草原上书写着属于他的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