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常德一看赵大用的表情,就知道这笔生意要成,他问了一句:
“二公子,这木炭,您还要再试验吗?”
赵大用摆了摆手,说:
“刘道长,不必试验了。”
“你家的木炭要是都这样的,咱可以说说价。”
这年月的人,潜意识里面,认为流氓混混坑蒙拐骗,不可相信。
他们却又认为土匪强盗无恶不作,但是诚实守信。
其实这是一个被话本传说影响,思维惯性导致的思想误区。
真强盗比混混更可恶,他都敢抢劫伤害老农民了,还何惧于坑蒙拐骗呢?
好在刘常德不是真强盗,他确实是诚实守信小郎君,黄龙山第一号的正人君子,他不会辜负赵大用这次的期望。
当然,赵大用刚才被刘常德的智慧唬住了,也是一个促成轻易决定的原因。
另一原因是,赵家在澄城县做霸道生意做惯了,赵大用不怕别人坑他家。
刘常德将手中的木炭扔进了炭火盆,归置了炭火盆和火钳子,返回与赵大用讨价还价。
在商言商,刘常德先问:
“二公子,您一个月能要多少木炭,冷天还得两个半月呢?”
赵大用也不是白给的,他的采购数量说多了,反而会被供应商拿捏。
他随口胡说了个数字:
“每月少说两千斤,多多少少就这样,你说啥价格?”
这个数量,说多也不多,说少也不少。
刘常德估摸着,报了一个实惠价,说:
“二公子,咱们山里人实诚,不整那么多弯弯绕的。”
“我说个一口价,你看合适不合适?”
“原木木炭,100斤,市场价要3钱5。”
“我不多要,给你算3钱,怎么样,包送货上门。”
这个价格,要说是很合理。
但是这种长期稳定的生意,供应商一般要给大主顾回扣。
赵大用比划着手指头,按下了两根,说:
“2钱8,上好优质木炭,今天这样的,差不多能成。”
大生意要他爷爷赵师古拍板,买刘常德的木炭生意虽然不大,但是涉及强盗和送礼,也得赵师古做最终决定。
刘常德心疼得嘬牙花,说:
“二公子,再加点吧,顾不住粮食本啊。”
“加一点吧,银子可以换你家的粮食。”
赵大用站起来了,做了最终决定:
“哎,刘道长此言差矣!”
“我家买木炭怎么会全给银子?”
“银子,铜钱和粮食,有什么算什么,2钱8,就这个价格了!”
刘常德心疼得向路文海寻求安慰,最后牙一咬,心一横,握住了赵大用的手,说:
“行,按二公子说的价格算,就当交个朋友!”
“俺山里有山货,回头给二公子您多带点。”
赵大用洋洋得意,他能看出来刘常德在装模作样,但是他不在乎。
“山货就不用啦,你们山里人不容易,山货换粮食吃饭吧!”
生意嘛,两家只要能在一张桌子面前对话,生意就是各取所取,合则两利,差不多就得了。
另外,赵大用其实有他的想法,送礼才算多大点事儿,他要趁机出门多做几趟生意。
赵老爷子赵师古不让他在家里玩,他就想办法出去玩。
明朝西安城周边人口稠密,树木滥砍滥伐的现象很严重,基本没有成片的林木。
农村地区的人,可以烧农作物的秸秆生火做饭,城里人却不能这样。
城里人烧火做饭,富贵人家要么用煤炭,要么用木炭,一般人家用木材。
冬天了,人民取暖的燃料需求增加,有钱的人家烧木炭和煤炭,没钱的人家靠爱取暖。
民用燃料行业,是一个非常广阔,利润率低,但是现金流周转很快的市场。
这个市场,冬春季是旺季,夏天秋天也有生意。
赵大用决定涉足这个市场,不求一口吃成个胖子,妄图垄断西安城燃料市场,他尝试从合格中转供应商做起。
明朝的官宦人家经商,天生就比小本经营优势大,过路费和保护费都要省不少。
赵大用的要求不高,在外做生意的时间和利润,能维持住他的赌坊和青楼消费即可。
山不向我来,我就向山去!
广阔天地,大有作为!
当然,他这样的想法,不足为外人道也!
刘常德也很高兴,心中暗道:
“咱抄天父东王杨秀清的作业,终于有真正成功的苗头了!”
“改变澄城县富户的取暖燃料使用观念,全面开发澄城县的中高端木炭市场,取得了突破性的第一步!”
“取暖来说,木炭干净又卫生,确实比煤炭好用。”
“木炭的唯一缺点是价格贵,但是我的人力成本无限趋近于0。”
“霸占澄城县中高端取暖燃料市场,从今日始!”
两人生意定好,又在嘻嘻哈哈的扯淡。
赵大用发现,刘常德除了做强盗和长得像农民以外,有很多优点,他说话很好听。
“会说好听话,你就多说点,我爱听!”
刘常德也发现,赵大用不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麸皮枕头,他除了贪生怕死以外,对明朝社会的认知有独到之处。
“始终要牢记,别人不是傻子,即便是犯蠢,他也是从个人利益出发,做出了最优解!”
两伙人聊得热火朝天的时候,赵大公子赵拱极,领着赵三管家,陪着权世卿过来了。
刘常德不认识赵拱极,不过他认识赵三管家。
一看赵三管家和权世卿来了,他心花怒放,心说:
“我这个临时推销员是碰巧遇见赵大用,无心插柳柳成荫!”
“真推销员权世卿也建功了,他竟然真的说动了赵大公子!”
科举考试毕竟不是百分之百拼关系和银子的,关系和银子只是乡试考场的入场券,胡乱推测大概有七分作用。
乡试考场之中,背景和实力五五开吧,缺一不可。
会试和殿试考场之中,背景估计要更重要一点点。
权世卿是科举的佼佼者,文理很能为赵拱极借鉴,他受赵拱极高看一眼。
权世卿提出卖一点点木炭以救助招贤里贫困人民,看在科举的份上,赵拱极答应了。
赵大公子又不通俗务,就带了赵三管家,来和权世卿的家人,贫困的农民,刘常德接洽。
两伙人一见面,起初有些尴尬,不知道从何说起。
特别是赵三管家,一看贫困农民是刘常德,他差点叫了一嗓子出来。
幸亏看到赵大用心情不错,和刘常德谈笑风生,赵三管家的心才放了半个在肚子里,不住的朝赵大用使眼色。
赵大用心情不错,冲赵三管家回了个眼神:稍安勿躁。
他主动解了围,说:
“大哥,你来的正好,这位刘常德道长,家里的木炭不错。我跟他谈好了,替家里买一些。”
“等下禀告爷爷,行的话,这笔生意就成了。”
“哦!”
“哦!”
赵拱极和权世卿都恍然大悟。
“多谢赵兄!”
“多谢二公子!”
“权生客气!”
几人又客气一番,权世卿、刘常德和路文海拱手告辞。
他们三人出了赵家,牵了马匹,挥手告别。
赵大用站在大门口,看见那匹漂亮的大红马,一阵阵心疼,暗自下定决心:
“以后再问刘常德买木炭,一定要狠狠地杀他的价,解我心头之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