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天子之赋,弘农杨氏
- 再造大汉:从抱紧女皇开始
- 阶下青苔
- 2313字
- 2024-09-18 13:40:14
蔡伦将字典小心托在手上,恭敬地为邓骘送上。
这一刻,那不大不小的字典,瞬间攫取殿中士子的目光。
邓骘收起了脸上的笑意,用素巾擦了擦手,接了下来。
“《汉·开蒙字典》......”他看着封面页,轻声读了出来。
“奏大将军,这便是陛下编纂的字典,特意命我为您送过来。”蔡伦一笑,立刻补充道。
“多谢陛下的恩典,蔡常侍此行辛苦了!”
蔡伦弯腰一拜道:“大将军,若无其他事情,我便回宫复命了。”
“蔡常侍慢走!”邓骘也是以礼相待,轻声回应。
就在这时,坐在右侧的杨震忽然开口道:“蔡常侍,请等一下。”
“嗯?伯起你有何事?”邓骘眉头微皱,脸上流出一丝疑惑。
“奏大将军,臣有一个问题想要蔡常侍解惑。”杨震站了起来,揖礼道。
蔡伦当即一笑,看了看杨震说道:“大儒有何事,但说无妨,我一定知无不言。”
“多谢!杨震望了过去,开口道:“请问洛阳城中现在议论的雕版印刷术,是否为陛下提出的?”
很早之前,杨震便听说了此事,一直内心不解到底是何人创造的。
洛阳城中有部分流传说是当今天子所做,但大多认为是少府的工匠制作的。
因此,今日在看到蔡伦之时,他便想要解开内心中的猜测。
蔡伦一笑,立刻明白了杨震话中的含义。
如今天子年纪尚小,不了解此事的人有这样的怀疑也是理所应当。
“大儒,雕版印刷术的确陛下一人提出,并且制定了流程。”
“多谢蔡常侍!”杨震听闻,揖礼拜谢,继续追问道:
“还有一事,洛阳城中早先流出的《天子赋》是否为陛下亲自所作?”
“嗯......《天子赋》?”蔡伦有些疑惑,思来想去也没听过这篇诗赋。
杨震嘴角一笑,立刻解释道:“对了,宫中流传的赋本来无题,这是洛阳城中的士子为诗赋提的名。”
随即,他嘴里念诵道:“峰峦如聚,波涛如怒......”
“原来是这个啊!”蔡伦也是一笑,立刻道:“这确实是陛下在前些日子一个深夜亲自所作,宫中人人皆知。”
一言出,震惊四座!
众位士子听到此处,也是头皮发麻,内心好似有千万道雷霆炸开。
洛阳城中这首广为人知,被万千儒士吹捧,奉为圣经的诗赋,竟真的出自当今天子之手。
此刻,杨震坐下之后内心久久无法平静,对于这位宫中的天子愈发的有些向往。
在场的众位儒士也是齐齐脸上流出一抹讶色,暗自思索。
今日蔡伦之言,解开了许久萦绕在他们心间的问题。
邓骘看到众人的模样,也是内心暗笑:“我的这位外甥,堪比古今圣贤!”
他没有在意,翻开手中的字典,也是连连发出赞叹。
“没想到啊,这小小的字典竟然收录了这么多文字,真乃亘古罕见!”
邓骘抬头,双目扫了一圈,看到众人脸上的期待,笑着说道:
“都过来看一看我大汉第一本字典......”
哗啦啦——
一下子,所有人都绕着邓骘围了过来,盯着桌面之上那本字典。
“这就是字典啊,看起来果真不一般!”
“那是自然,这用纸张形成的书本,比竹简好上千百倍,十分好用。”
“当今陛下真是圣人啊,竟能想出如此奇异之物......”
****
章德殿。
“陛下,字典和纸张都已经全部送到百官手中,没有一人遗漏。”蔡伦已经回来,向刘隆复命。
“嗯。”刘隆抬起头,问道:“蔡伦,洛阳城中哪里最繁华?”
“陛下,整个洛阳城,分为三市,宫西大城中为金市、城东有一个马市、城南有一个阳市,这些地方都很是热闹。
当然最繁华的当属铜驼大街,这里有儒士喜欢去的茶陵酒家,还有雪月风花的青粉楼,以及售卖丝绸、杂货的铺子......”
蔡伦如数家珍,滔滔不绝。
刘隆闻言,想了一会儿,内心确定了官铺的位置。
“那就选址在铜驼大街!”
蔡伦眼光一闪,笑道:“陛下,官铺什么时候开设?”
“还得一段时间,等张衡带着少府先装订一批字典之后再说......”
刘隆说完,便靠在椅子上眯起了双眼。
在官铺还没开设的这段时间里面,他需要提前理清现在关东关西两地的世家问题,要制定一些方略。
“陛下,还有一件小事,是我去大将军府上发生的?”蔡伦站在一侧,小声说道。
刘隆没有睁眼,随口说了一句:“说吧,朕听听......”
“陛下,方才去送字典的时候,大将军府上征辟的士子之中,有个叫杨震的士子问了我两个问题。”
“杨震......”刘隆忽然睁开了眼睛,看了过去。
蔡伦将两人之间的交谈当即说了出来,让刘隆的嘴角露出了笑容。
“《天子赋》......还真会取名字的,不错!”
果然,朕若圣贤,自有大儒为我辩经。
刘隆思索,杨震能问出这两个问题,看来洛阳城中的儒学士子也都有这些疑问。
但他相信,经过今日这不经意的一问一答,这些问题都将会烟消云散。
很快,刘隆便将心思放在了杨震的身上。
‘关西孔子’、‘四知先生’种种名号,再加上弘农杨氏的背景,他怎会不知。
弘农杨氏原本为关西豪族,其八世祖杨喜,在汉高祖时因功封赤泉侯。
这里不得不提一下豪族到门阀世家的完善过程。
豪族开始之时有士族地主和寒门地主。
士族,顾名思义读书人出身,书香门第族,反之寒门地主则是军人商人宦官出身。
寒门不是没有钱的问题,而是身份地位。
往往,士族大多看不起寒门。
比如地方豪族,就先要学习儒家经典,进行儒化,转变为士人;之后让家族子弟拼命读书做官,长此以往,实现家族官僚化;最后便日积月累,发展实力,在岁月中走向世族化。
这是一个漫长的阶段,一旦形成,便可以经久不衰,根深蒂固。
像弘农杨氏这样的世家大族,就是如此。
“或许世家的问题,可以从杨震的身上找到一些办法......”
如何和关东关西之地的世家合作,将纸张和字典推广开来,是他心头第一大事情!
——————
注1,总结一下:
关东豪族代表:汝南袁氏,颍川荀氏,沛郡桓氏,琅琊伏氏、清河崔氏。
关中在秦国时候因为法家治国,本没有豪族生长发展的土壤,西汉迁徙政策开始才出现的。
代表:董仲舒家族、班超家族、郭解家族,迁徙人口高达122万,占三辅地区一半,这些人素质高。
大体来讲,关中豪族就是政治迁徙化的产物。
关西豪族代表:弘农杨氏,杨彪、杨修家族,河东贾氏,贾逵家族。
西北豪族:马援、张焕家族。名将有:皇莆规、嵩、段颎、董卓(东汉末年才有世族化。)